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1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利用进行间歇回转的回转板3上的下部保持构件4与向下移动的上部保持构件25夹持果实,收容筒22贯穿上部保持构件25而侵入果实内,挤压刀11向上移动,挤压出果实内的种子,压入收容筒22内,从果实内取出种子。(*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由梅、桃、茱萸等果实中取出种子的种子取出装置。不用切断、分割或破碎果实地将种子取出的作法,能保持果实原有的形状,增大其商品价值。在特开平3—67574号公报中记载了这种种子取出装置。图12与图13表示这种以往的种子取出装置,它具有:每次1个地由上下方向夹持保持果实100的碗状保持器110、120,配置于果实100的一侧的侧方的刃具130与配置于刃具130的相反一侧的侧方的管状抽吸构件140。刃具130沿水平方向移动切入果实内,在抽吸构件140的前端部制成刃部150,通过其水平移动向果实100内形成切入过程。关于这样的种子取出装置,抽吸构件140前进并且侵入果实100内,其刃部150到达种子105,在这一状态下刃具130侵入果实100内,进行将种子105向抽吸构件140方向挤压过去一些的动作。抽吸构件140与减压泵160连结,利用其减压产生的抽吸力对种子105进行抽吸。在这种抽吸状态下,抽吸构件140由果实100内退出,借此,将种子105由果实100内取出。但是对于以往的种子取出装置来说,保持器110、120是每次1个地保持果实100而进行种子的取出,因此存在的问题是在单位-->时间内的处理量上有限制,不能进行大量处理。另外,保持器110、120是进行上下方向的运动,与此相反,刃具130与抽吸构件140是进行左右方向的运动,因此,动作方向复杂,其结果不仅整个装置的构造复杂,而且为了满足动作的要求还必须有广大的空间。本专利技术就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式的种子取出装置,它能增加每单位时间的处理量,而且构造简单,还能节省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进行间歇回转运动的回转板,其上以等间隔配置用于放置果实的下部保持构件;上下移动自如的上部保持构件,它以不压坏果实的压力将果实夹持在它与下部保持构件之间;挤压刀,它贯穿上述下部保持构件地上下移动,通过向上移动进行挤压,以便将整个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收容筒,在其下端部有刃部,用于由上面向果实内形成切入,将由果实内挤压出的种子压入该收容筒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型式的特征在于:它具有:进行间歇回转运动的回转板,其上以等间隔配置用于放置果实的下部保持构件;上下移动自如的上部保持构件,它具有种子的通过孔,并且以不压坏果实的压力将果实夹持在它与下部保持构件之间;-->挤压刀,它贯穿上述下部保持构件地上下移动,通过向上移动将种子的一部分由果实中挤压出来。本专利技术中的回转板在将果实放置在各自的下部保持构件上的状态下间歇地进行回转。通过这一回转,当一个下部保持构件到达与上部保持构件相对向的位置时,上下保持构件保持果实,并在这一保持状态下,收容筒的刃部切入果实内,然后挤压刀一面通过下部保持构件一面向上移动,将种子推入收容筒内。其后,在上下保持构件的保持状态下,挤压刀由果实内退出,同时收容筒也退出,种子的取出结束。在这种结构中,随着回转板的回转,种子的取出是在规定的计时内进行的,因此每单位时间的处理量增加。另外,各构件只进行上下方向的运动,构造简单,设置空间也减小。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型式也使处理量增加,同时由于上下方向的运动,构造简化。此专利技术的挤压刀只是从果实中挤压出种子的一部分,种子还照旧附着在果实上,是通过手工操作将种子由果实内取出。因此,不需要收容筒,构造进一步简化。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正面图;图2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侧面图;图3是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图4是下部保持构件的立体图;-->图5是上部保持构件的底面图;图6是挤压刀的正面剖视图;图7是表示挤压刀与种子的关系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动作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动作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动作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另一实施例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2是以往的装置的剖视图;图13是表示以往的装置的动作的剖视图。图1—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构成。回转轴2由基座1向上方延伸,圆板形的回转板3安装在该回转轴2上。利用塑料成形的下部保持构件4配置在该回转板3的8等分位置上。回转板3的回转轴2通过马氏间歇机构(Geneva机构)与设置在基座1内的电动机5连结,利用电动机5进行驱动,每次以360°/8的回转角度间歇地进行回转。借助这种间歇回转,下部保持构件4在同一圆周上顺次移动。在各下部保持构件4上制成凹部6,梅、桃等果实以落入状态安置进去。另外,推上构件7安装在与各下部保持构件4对应的回转板3的下面。推上构件7具有挤压杆9与赋势弹簧10,上述挤压杆9上下动作自如地插入筒状托架8内,该筒状托架8是安装在回转板3上,上述弹簧赋势10使挤压杆9产生向下压的作用,-->挤压刀11一体地形成于挤压杆9的上端部,该挤压刀11用于由果实内将种子挤出。挤压刀11加工成十字状,在挤压杆9向上移动时贯穿下部保持构件4而进入果实内。为此如图4所示在下部保持构件4的凹部6的底面上制成与挤压刀11相同形状的贯通狭缝12。所说挤压杆9的向上移动是在由于回转板3的回转位于挤压工位13时进行的。如图2所示,该挤压工位13配置于基座1上,位于下述的压下机构20的正下方。挤压工位13是通过连杆14连结到挤压用缸15上,通过挤压用缸15的动作,向上移动而顶起杆9。支柱16立设于基座1的规定位置上,同时支承板17架设在该支柱16上,压下机构20安装于该支承板17上。压下机构20通过压下用缸18的驱动整体上下移动,该压下用缸竖立地安装在支承板17上。如图1所示,该压下机构20具有:与压下用缸18的活塞杆18α连结的上板21、由该上板21垂下的收容筒22、上下移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板17上同时安装在上板21上的导向杆23、以架设状安装在该导向杆23下端部的下板24与设置在下板24下面的上部保持构件25。上部保持构件25是将果实夹持在它与回转板3上的下部保持构件4之间,因此,在其上制成能使果实部分地进入的通孔26。-->收容筒22与该上部保持构件4的通孔26设置在同一轴线上。该收容筒22将由果实中取出的种子收容在内部。22a是形成于收容筒22上部的放出孔,由此孔将收容筒22内的种子放出。另外,切入果实内的环状切刃7整体地制作于收容筒22的下端部。该切刃7的动作是通过上部保持构件25的通孔26而切入果实的果肉内。压力控制弹簧28卷绕在导向杆23上的上板21与下板24之间。压力控制弹簧28的作用应该是以上保持构件25不压坏果实程度的压力压在果实上。29是安装在导向杆23上的定程块,用它确定隔着支承板17的上下位置,限制导向杆2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图5表示上部保持构件25的底面,收容筒22的切刃7所通过的通孔26开口在中央部。在该通孔26内侧的6等分位置上以连通状态形成空刀槽25b。一般梅等果实呈椭圆形,种子的位置是沿着此椭圆形的。上述空刀槽25b是用于定位,以便使之稳定于其长轴方向。就是说如同图所示,由于使椭圆形果实A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部与一对相对向的空刀槽25b相适应,种子B位于同一方向。这是由于在这一状态下取出种子,附着于种子上的果肉是最少的,果肉利用率提高。在本实施例中是将这种空刀槽25b配置在6等分的位置上,因此,即使果实未按正确位置进行安置的情况下,也能-->如图5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回转板,其上以等间隔配置用于放置果实的下部保持构件,该回转板进行间歇回转运动;上下移动自如的上部保持构件,它以不压坏果实的压力将果实夹持在它与下部保持构件之间;挤压刀,它贯穿上述下 部保持构件地上下移动,通过向上移动进行挤压,以便将整个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收容筒,在其下端部有刃部,用于由上面向果实内形成切入,将由果实内挤压出的种子压入该收容筒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9-10 252626/941.一种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设有:回转板,其上以等间隔配置用于放置果实的下部保持构件,该回转板进行间歇回转运动;上下移动自如的上部保持构件,它以不压坏果实的压力将果实夹持在它与下部保持构件之间;挤压刀,它贯穿上述下部保持构件地上下移动,通过向上移动进行挤压,以便将整个种子从果实中取出;收容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阿贝斯特食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