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010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从果实中取出种子的装置。用下部保持部件5和上部保持部件6夹持果实,使切入用刃部16切入到果实内,其后,使压出用刃体10向上运动将心核从果实中往上推出。(*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从桃、梅、茱萸等果实中取出种子的种子取出装置。不切开、分割或破碎果实地而将种子取出的作法,能保持果实的原来形状,增大其商品价值。在日本专利特开平3—67514号公报中曾记载这种取出装置。图11和图12示出这种现有的取出装置,该装置具有将单个果实100从上下夹压保持的杯状保持器110、120,在果实100一侧的侧方配置的刃体130,以及在刃体130反对侧的侧方配置的管状吸引部件140。刃体130沿水平方向移动切入到果实内,吸引部件140在前端部上形成刃部,它在水平移动时也能切入到果实100内。这种种子取出装置的吸引部件140在送进时能够侵入到果实100内,其刃部150可到达种子105上,在这种状态下使刃体130侵入到果实100内,便可推动种子105使它多少向吸引部件140的方向压出。吸引部件140与减压泵连接,由于其减压而造成的吸引力可吸引种子105。在该吸引状态下,使吸引部件140从果实100内退出,种子105便可从果实100中取出。-->但是在现有的种子取出装置中,要使夹持果实的保持器沿上下方向作相对运动,并要使刃体130和吸引部件140作左右方向的运动,动作的方向复杂,因此整个装置的构造复杂,同时动作的控制也复杂。另外,为了使保持器110、120、刃体130、吸引部件140动作,液压缸、马达、泵等驱动源多半成为必要,装置趋向大型化,配线、配管也都复杂起来,造成不少麻烦。本专利技术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构造简单、能够小型化而且操作简单的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种子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分别从上下方向夹持果实的下部保持部件和上部保持部件,使上述下部保持部件作上下贯通运动而在向上运动时使种子从果实中压出的压出用刃体;使上述上部保持部件作上下贯通运动而在向下运动时切入果实内的环状切入用刃部;以及具有手柄及与手柄连续的连杆机构、能使上述上部保持部件及其切入用刃部向下运动同时使上述压出用刃体向上运动的操作部件。采用上述构成,可使由手柄操作的连杆机构动作而使上部保持部件向下运动,夹持并固定位于上下部保持部件之间的果实。其后用连杆机构使切入用刃部向下运动切入到果实内,掏出种子,同时使压出用刃体向上运动,将种子从果实中压出,这样便可取出种子。采用该构成,由于上述各部件只要在上下方向运动,构造得以-->简单,能够小型化。另外,由于只要在上下方向运动,操作简单,操作性也可提高。本专利技术还能制成将种子收纳在切入用刃部内的构造,因此能够从果实中确实地去掉种子。现在对附图作一简单说明。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侧面图;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整体正面图;图3为下部保持部件的斜视图;图4为上部保持部件的底面图;图5为压出用刃体的正面断面图;图6为示出压出用刃体与种子的关系的平面图;图7为示出动作的断面图;图8为示出动作的断面图;图9为示出动作的断面图;图10为示出另一个实施例的动作的断面图;图11为现有装置的断面图;图12为示出现有装置的动作的断面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和图2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总体构成,在底板1上直立设置的立柱2、2上固定地安装着下板3,同时安装着上下运动自如的上板4,在这两板3、4上以对向状态安装着都是由塑料制成-->的下部保持部件5和上部保持部件6。下部保持部件5被设定为供梅、桃等果实落入的状态,为此在其中央部分形成凹部。上部保持部件6与上板4的向下运动成为一体而向下运动,将果实夹持在上下部保持部件6与5之间,在上部保持部件6上形成放入果实上部的凹部。标号9为卷绕在下板3及上板4之间立柱上的压力控制弹簧。该压力控制弹簧9可在上板4向下运动时调整上部保持部件6对果实的抵压力使它成为不致压坏果实的压力。在下部保持部件的下方配置着压出用刃体10。该压出用刃体10是从设在下板3的下方可上下运动的支架板11往上竖立的,其前端部面向下部保持部件5的凹部7。该压出用刃体制成十字形状,随着支架板11的向上运动成为一体地向上运动,贯穿下部保持部件5而侵入到果实内。为此在下部保持部件5的凹部7的底面上,如图3所示制出与压出用刃体10同样形状的穿透缝隙12。另外,竖立着压出用刃体10的支架板11由竖立设置在底板1上的导杆13、13导引而上下运动。标号14为卷绕在该导杆13、13上用来将支架板11朝下方推压的返回弹簧。在另一方面,在上部保持部件6的凹部8的上部连通着穿透孔15,在该穿透孔15的上方对向配置着切入用刃部16。该切入用刃部16整体制成圆筒形状,其前端部制成环状的切削刃17。该切入用刃部16可上下运动,当它向下运动时可穿过穿透孔而侵入果实内,形-->成用于取出种子的切入。上述上部保持部件6、切入用刃部16的向下运动及压出用刃体10的向上运动都是用操作部件20的操作来实行的。该操作部件20设有竖立在底板1上的支柱21,以及在该支柱21的一端用枢轴支承着的手柄22。由于与该手柄22的压下连动的压下杆23的向下运动,使连结在其下端部的切入用刃部16向下运动。在装置上端构成的副手柄以支点22c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固定在支架块30上的支柱22b上。该副手柄22a如后所述用来使切入用刃部16切入果实A的上部内。在手柄22上还安装着连杆机构24。连杆机构具有以枢轴支承在手柄22上的L形的第一连杆25,连结在第一连杆25上的第二连杆26,以及连结在第二连杆26上的第三连杆27,第三连杆27的中间部分以枢轴支承在底板1上的支架28上。该第三连杆27的前端部以枢轴支承在支架板11上。另外,在第二连杆26上与在手柄22压下时转动的第一连杆25对接的对接部29是与第二连杆26成为一体的。标号30为将插在两个连结杆31、31之间的上板4连结起来的支架块,当将操作部件20的手柄22的压下朝上板4传送时,由于该支架块30使上板U向下运动。通过该操作部件20的手柄22的压下操作,上板4向下运动致使上部保持部件6向下运动,接着,压下杆23使切入用刃部16向下运动,其后,由于第一连杆25与对接部29对接使第二连杆26向-->下运动,因此第三连杆27以支架28为中心而转动,由于支架板11的介入使压出用刃体10向上运动。于是,这一系列的阶段动作使种子从果实中压出。图4示出上部保持部件6的底面,在其中开有能使切入用刃部16通过的穿透孔15。在该穿透孔15内侧的六等分位置上设有连通的脱出沟8a。通常梅等果实具有椭圆形状,种子位于沿该椭圆形的位置。脱出沟8a是用于定位,以使椭圆形果实在长轴方向。即,如同图所示,使椭圆状果实A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部与一对对向的脱出沟8a接合,种子B位于同一方向。在该状态下取出种子时附着在种子上的果肉可以减到最少,原材料利用率可以提高。在本实施例中脱出沟8a是按六等分位置配置,因此即使果实错位设置,也能如图4所示对上其中任两脱出沟8a。图5示出通过下部保持部件而上下运动的压出用刃体10。该压出用刃体10的刃部10a配置成十字状,各个刃部都能把果实内的种子往上推出。该刃部10a对铅直线的角度a限定为90°以下的锐角,这样能够圆滑地切入果肉内。图6示出种子B的相对于刃部10a的位置。椭圆状的种子B最好将其长轴与短轴设置在与刃部10a不一致的交错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分别从上下方向夹持果实的下部保持部件和上部保持部件,使上述下部保持部件作上下贯通运动而在向上运动时使种子从果实中压出的压出用刃体;使上述上部保持部件上下贯通运动而在向下运动时切入果实内 的切入用刃部;以及具有手柄及与手柄连结的连杆机构、能使上述上部保持部件及其切入用刃部向下运动同时使上述压出用刃体向上运动的操作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1994-9-10 252625/941.一种果实的种子取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具有:分别从上下方向夹持果实的下部保持部件和上部保持部件,使上述下部保持部件作上下贯通运动而在向上运动时使种子从果实中压出的压出用刃体;使上述上部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阿贝斯特食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