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9432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包括位于中心的受力单元和依次绞合于受力单元外表面的第一铝导电层、第二铝导电层和第三铝导电层,所述受力单元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碳纤维单线和绞合于第一碳纤维单线外表面6根第二碳纤维单线;聚酯胶黏填充部由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照1:2~4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第一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N‑307不饱和聚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正丁醇、甲苯、滑石粉、铝粉、碳酸钙、三乙烯四胺。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热、耐寒性、耐酸碱盐介质腐蚀和热稳定性,固定性好,抗滑移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架空导线,尤其涉及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
技术介绍
架空电力传输的铝导线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特种导线,尤其在线路狭窄的地区,只需要更换相近截面规格的导线,基本上不需要更换铁塔即能满足强度和导线对地的要求,但是在应用中随着导线温度的上升,其弧垂必然增加。而原有的杆塔不可能有很大的余度来满足其弧垂的增加量,故要达到在原有走廊上不改变铁塔增容40-50%是有困难的。另一方面,现有铝导线使用镀锌钢绞线作为受力单元,这种结构使用了一百多年,是传统结构。但镀锌钢绞线强度不高,抗腐蚀性不强,缩短了导线整体使用寿命。80年代,出现铝包钢单线,当时因工艺复杂,难于推广,现在,已经在大跨越线路使用,其抗腐蚀性大大加强,但强度比钢绞线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此架空电力传输铝导线既保证了铝层内的若干根碳纤维原丝圆整,也避免了后续在使用中铝层的损坏,从而保证了电性能的可靠性,弯曲半径下降至为6倍电缆直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包括位于中心的受力单元和依次绞合于受力单元外表面的第一铝导电层、第二铝导电层和第三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受力单元(1)和依次绞合于受力单元(1)外表面的第一铝导电层(2)、第二铝导电层(3)和第三铝导电层(4),所述受力单元(1)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绞合于第一碳纤维单线(5)外表面的6根第二碳纤维单线(6),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外表面均包覆有铝层(7),所述铝层(7)的厚度为0.1~0.4mm;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由若干根碳纤维原丝(8)按左右绞合方向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的直径为2mm~4mm;所述第一铝导电层(2)由8~10根第一铝单线(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工程用低弧垂导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心的受力单元(1)和依次绞合于受力单元(1)外表面的第一铝导电层(2)、第二铝导电层(3)和第三铝导电层(4),所述受力单元(1)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绞合于第一碳纤维单线(5)外表面的6根第二碳纤维单线(6),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外表面均包覆有铝层(7),所述铝层(7)的厚度为0.1~0.4mm;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由若干根碳纤维原丝(8)按左右绞合方向绞合而成,所述第一碳纤维单线(5)和第二碳纤维单线(6)的直径为2mm~4mm;所述第一铝导电层(2)由8~10根第一铝单线(21)绞合而成,所述第二铝导电层(3)由14~16根第二铝单线(31)绞合而成,所述第三铝导电层(4)由20~22根第三铝单线(41)绞合而成;所述铝层(7)内且位于若干根碳纤维原丝(8)之间填充有聚酯胶黏填充部(9);所述聚酯胶黏填充部(9)由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按照1:2~4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所述第一组分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所述第一组分是由下述重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梅李名珍汪小娟张营军王婧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亨通电力特种导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