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热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886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4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热轨,包括至少一根碳棒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用于供电的电源线和用于连接电源线和发热棒的第二连接部件,其中碳棒包括发热部和紧密包裹住发热部的保护层,碳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且沿保护层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浅槽,浅槽分别位于保护层相对的两个宽面上;碳棒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连接部,导电连接部的一端凸出碳棒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碳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第二连接部件包括导电部和套在导电部外的绝缘部,导电部与设置在碳棒一端的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取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热轨
技术介绍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取暖方式逐渐多样化,从传统的燃煤取暖到水地暖再到如今的发热电缆线地暖。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发热电缆线地暖因其便捷、卫生日渐成为取暖的主流方式。市面上的电地暖材料外观呈圆柱型。众所周知,圆柱型物体触地面积仅为狭窄长条,受热和散热面积有限。并且在进行安装固定时,容易在地面出现滑动现象,故对施工和取暖的效果产生了一定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热轨,包括至少一根碳棒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用于供电的电源线和用于连接所述电源线和所述发热棒的第二连接部件,其中,所述碳棒包括发热部和紧密包裹住所述发热部的保护层,所述碳棒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且沿保护层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浅槽,所述浅槽分别位于所述保护层相对的两个宽面上;所述碳棒的一端设置有导电连接部,所述导电连接部的一端凸出所述碳棒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所述碳棒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导电部和套在所述导电部外的绝缘部,所述导电部与设置在所述碳棒一端的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绝缘部的外周与碳棒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部件还包括第一连接螺丝,所述第一连接螺丝穿过所述电源线并与所述发热棒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部和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螺丝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电源线上设置有使所述第一连接螺丝穿过的第一通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电源线和发热棒的第一紧固部,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弧状的第一弹性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的第四通孔和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的第五通孔。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半椭圆形的第二弹性部和第三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和所述第三弹性部结合围成的空间大小与所述碳棒相匹配。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棒包括发热部和包裹在所述发热部周围的保护层,所述导电连接部的另一端嵌入所述碳棒的内部并与所述发热部紧密接触。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棒具有所述第一凹陷部的保护层上设置有供第一连接部穿过的通孔,并且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通孔相对的第三凹陷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碳热轨还包括用于固定彼此连接的碳棒的第二紧固部,所述第二紧固部包括第四弹性部、开设有第六通孔的第三固定部和开设有第七通孔的第四固定部。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四弹性部的内部设置有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以粘结或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四弹性部内。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六通孔和第七通孔的位置相对,并且其内部为螺纹结构,以便第四连接部穿过并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碳棒采用椭圆形的结构,增加了与上层覆盖层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其安装在地面的稳定性,同时增加了透气性和散热性。2、外壳表面的浅槽增加了透气性,既改变了圆柱形材料的散热过多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方形材料透气性差的缺点。3、本技术的碳棒能够相互连接,可根据实际应用场合的面积大小选择连接的个数,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碳热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碳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碳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信息碳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一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一紧固部件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碳棒连接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第二紧固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和图10是本技术第二紧固部件安装状态下的接收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00:碳热轨10:碳棒20:发热棒30:电源线40:第一紧固部件50:第二连接部件60:第二紧固部件101:导电连接部102:第一凹陷部103:发热部104:保护层105:第一保护层106:第二保护层107:第三保护层108:第二连接螺丝109:浅槽301:电源线导电丝302:电源线保护层501:导电部502:绝缘部409:第三弹性部503:第一连接螺丝401:第一弹性部402:第一固定部403:第二固定部404:第二通孔406:第三通孔405:第四通孔407:第五通孔408:第二弹性部410:螺纹连接部601:第四弹性部602:第三固定部603:第四固定部605:第六通孔606:第七通孔604:第四连接部607:弹性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所指的“宽面”为保护层上与椭圆形端面的长径平行的两面,“窄面”为保护层上与椭圆形端面的长径垂直的两面。本技术所指的“浅槽”设置在沿碳棒轴向方向的保护层上。碳热轨地暖工作原理是在电力的引发刺激下,通过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由碳分子间的互相撞击和摩擦从而产生热能,生成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其电能与热能转换率达98%。本技术的碳棒能够相互连接,如将两根碳棒相互连接(串联)后构成一组碳棒,再连接到电源线,每组碳棒均包括两根碳棒,每组碳棒之间并联的连接到电源线。安装者可根据应用场所的实际情况选择每组碳棒的根数。图1是本技术碳热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热轨100,包括至少一根碳棒10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20和电源线30,碳棒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成发热棒20,发热棒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0连接到电源线30。电源线包括电源线导电丝301和电源线保护层302。图2是本技术碳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碳棒10包括发热部103和紧密包裹住发热部103的保护层104,碳棒1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且沿保护层104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一对浅槽109,浅槽109分别位于保护层104相对的两个宽面上。本技术的碳棒100从整体上开为椭圆形长条状。图3为碳棒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其横向剖面图为椭圆形。椭圆外形增加了与上层导热层的接触面积,同时,增强了固定于地面时的稳定性。在保护层的表面设置浅槽,是为了增加透气性和散热性,既改变了圆柱形材料的散热过多的弊端,同时也避免了方形材料透气性差的缺点。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还可在宽面上设置多个浅槽,如两个,三个,或者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碳棒(10)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20)、电源线(30),所述碳棒(1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发热棒(2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50)连接到所述电源线(30);其中所述碳棒(10)包括发热部(103)和紧密包裹住所述发热部(103)的保护层,所述碳棒(1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且在所述保护层相对的两个宽面上沿所述碳棒(10)的轴向方向分别设置有浅槽(109);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10)一端的导电连接部(101),所述导电连接部(101)的一端凸出所述碳棒(10)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层,所述碳棒(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102);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导电部(501)和套在所述导电部外的绝缘部(502),所述导电部(501)与设置在所述碳棒(10)一端的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绝缘部(502)的外周与所述碳棒(10)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碳棒(10)彼此连接成的发热棒(20)、
电源线(30),所述碳棒(10)通过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所述发热棒(20)通过第二连接部件
(50)连接到所述电源线(30);其中
所述碳棒(10)包括发热部(103)和紧密包裹住所述发热部(103)的保护层,所述碳棒
(1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并且在所述保护层相对的两个宽面上沿所述碳棒(10)的轴向方向
分别设置有浅槽(109);
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碳棒(10)一端的导电连接部(101),所述导电连接
部(101)的一端凸出所述碳棒(10)的端面以形成凸出部,另一端嵌入所述保护层,所述碳棒
(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凸出部相匹配的第一凹陷部(102);
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包括导电部(501)和套在所述导电部外的绝缘部(502),所述导
电部(501)与设置在所述碳棒(10)一端的凸出部的形状大小相同,所述绝缘部(502)的外周
与所述碳棒(10)的外周形状大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50)还包括第一
连接螺丝(503),所述第一连接螺丝(503)以贯穿所述电源线(30)的方式与所述发热棒(20)
的端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501)和所述凸出部上设
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螺丝(503)相匹配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电源线(30)上设置有使所述第
一连接螺丝(503)穿过的第一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热轨(100)还包括用于固定所
述电源线(30)和所述发热棒(20)的第一紧固部件(40),所述第一紧固部件(40)包括第一弹
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滨张雪芳底杏甫王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科联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