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严雄专利>正文

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8849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训练器械,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包括支架、操纵机构,操纵机构连接在支架上,操纵机构具有操纵杆和阻力装置,操纵杆具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固定于操纵杆上,其结构要点为:还包括活动把手装置,该活动把手装置包括铰接装置和第二把手,第二把手通过铰接装置与操纵杆连接,具有训练器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训练器结构更加简单的特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训练器械,特别是一种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运动训练器,一个训练器均只具有一个操纵的把手,如推胸运动训练器只能够做推胸运动,划船运动训练器只能够做划船运动,运动训练器的功能单一。如若需要进行多种训练,就要在各个不同的训练器中进行,或者在一个具有多个训练机构的综合训练器中进行,如,当在一台综合训练器上进行训练时,当在其中的一个操作位进行完一种训练后还需要进行另一种训练时,就需要从该训练位上移至另一个训练位,然后再进行另一种的训练,使用极不方便,而且多个训练器或综合训练器其结构都比较复杂,训练器体积较大。专利技术构成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具有多功能、结构简单的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包括支架、操纵机构,操纵机构连接在支架上,操纵机构具有操纵杆和阻力装置,操纵杆具有第一把手,第一把手固定于操纵杆上,其结构要点为还包括活动把手装置,该活动把手装置包括铰接装置和第二把手,第二把手通过铰接装置与操纵杆连接。这样,固定于操纵杆上的第一把手可以作为一种训练的操纵把手,而活动把手装置的第二把手又可以进行另一种的训练。活动把手装置的第二把手通过铰接装置与操纵杆连接,当使用活动的把手时,则可以将活动的把手移至操作位,就可以进行训练。如,当固定的操纵把手为划船运动操纵把手,活动的把手为推胸运动操纵把手,那么一台运动训练器就可以进行两种的训练,在训练器上使用具有多个把手的操纵杆,使训练器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训练器体积小,减小摆放空间;将具有多个把手的操纵杆安装在运动训练器上,各个把手使用同一的训练器的支架、阻力装置等,训练器的结构更简单。本技术的结构可以具体为一个活动把手装置可以进行一种训练,多个活动把手装置则可以进行多种训练,而根据操作位空间的大小,该活动把手装置的数量可以选择具有一至三个活动把手装置。这样,一台训练器既可以进行多种训练,而且每个活动把手都具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活动的把手通过铰接装置与操纵杆连接,使用时可以通过该铰接装置将活动的把手移至操作位,这样,对于铰接装置的结构可以具体为铰接装置为一种万向铰链机构,该万向铰链机构具有第一转向装置和第二转向装置,第一转向装置具有第一轴套和第一转轴,第一轴套与第一转轴套接且至少其中之一与操纵杆固接,另一则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转向装置具有第二轴套和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与第二轴套套接且至少其中之一与第二把手固接,另一则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这样,第一转向装置固定于操纵杆上,第二转向装置可以绕第一转向装置转动,第二转向装置固定于第二把手上,那么把手即可以绕第二转向装置转动,也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的连接使把手绕操纵杆转动,因此,操作时,活动把手能够根据需要任意转动。如,固定操纵把手为划船运动训练,活动的把手为推胸训练,运动训练器的操纵杆为U形,划船操纵把手固定于U形杆的两脚上,推胸操纵把手铰接于U形杆的两脚上,U形杆的底部铰接于训练器的支架上,推动划船操纵把手使U形杆绕铰接点转动,从而能够进行划船运动训练;使用推胸操纵把手时,U形杆绕铰接点转动的同时,把手通过第二转向装置能够绕与U形杆两脚轴向垂直的轴向转动,而不使用该活动的把手时,把手又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将把手转动至操纵杆的旁侧,从而不会妨碍划船运动训练。第一转向装置的结构还可以进一步具体为第一轴套或者为一种U形套,该U形套固定在操纵杆上,第一转轴套装在U形套两脚之间,并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一轴套或者为一种圆形套,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固接,并套装在圆形套内,圆形套与第二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轴套或者为一种U形套,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并套装在U形套两脚之间,U形套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第二轴套或者为一种圆形套,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并套装在圆形套内,圆形套与第一转向装置固接。当第一轴套为一种U形套时,可以将U形套固定在操纵杆上,第二轴套也为一种U形套,U形套与第一转轴固接,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当第一轴套为圆形套时,可以将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固接,第一转轴与操纵杆同轴,第二轴套也为一种圆形套,并与第一轴套固接,并且两套的轴向空间垂直,第二转轴与把手固接,并与把手的轴向空间垂直。活动把手装置的把手不使用时,移至操纵杆的旁侧,为防止活动把手妨碍另一操纵把手的操纵,这样还包括把手固定套,把手固定套固定于操纵杆上,并与铰接装置之间具有间距。把手固定套的结构可以具体为把手固定套为一种C形套,C形套封闭的一侧为固定端,C形套通过该固定端固定于操纵杆上。这样,活动把手装置的把手不使用时,可以将该把手套在C形套内。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运动训练器上连接具有多个把手的操纵杆,从而训练器具有多种功能,使用方便、训练器结构更加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操纵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图3的俯视图。图6是活动把手固定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操纵杆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其中,1支架 2操纵机构 21操纵杆 211第一把手 22阻力装置3活动把手装置 31铰接装置 311第一转向装置 3111第一轴套3112第一转轴 312第二转向装置 3121第二轴套 3122第二转轴32第二把手 4把手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照图1,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包括支架1、操纵机构2,操纵机构2连接在支架1上,操纵机构2具有操纵杆21和阻力装置22,操纵杆21具有第一把手211,第一把手211固定于操纵杆21上,操纵杆21上还包括活动把手装置3,该活动把手装置3包括铰接装置31和第二把手32,第二把手32通过铰接装置31与操纵杆21连接。具有一个活动把手装置3,固定在操纵杆21的第一把手211为划船操纵把手,活动把装置3的第二把手32为推胸操纵把手,在该运动训练器上既可以进行划船训练也可以进行推胸训练。参照图2,铰接装置31为一种万向铰链机构,该万向铰链机构具有第一转向装置311和第二转向装置312,第一转向装置311具有第一轴套3111和第一转轴3112,第一轴套3111与第一转轴3112套接,第一转轴3112与操纵杆21固接,第一轴套3111与第二转向装置312固接,第二转向装置312具有第二轴套3121和第二转轴3122,第二转轴3122与第二轴套3121套接,第二转轴3122与第二把手32固接,第二轴套3121与第一转向装置311固接。第一转向装置311固定于操纵杆21上,第二转向装置312可以绕第一转向装置311转动,第二转向装置312固定于第二把手32上,那么第二把手32即可以绕第二转向装置312转动,也可以通过第一转向装置311的连接使第二把手32绕操纵杆21转动。参照图3、图4、图5,第一轴套3111为一种圆形套,第一转轴3112与操纵杆21固接,第一转轴3112与操纵杆21同轴,第二轴套3121也为一种圆形套,并与第一轴套3111固接,并且两套的轴向空间垂直,第二转轴3122与第二把手32固接,并与第二把手32的轴向空间垂直。参照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多个把手的运动训练器,包括支架(1),操纵机构(2),操纵机构(2)连接在支架(1)上,操纵机构(2)具有操纵杆(21)和阻力装置(22),操纵杆(21)具有第一把手(211),第一把手(211)固定于操纵杆(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动把手装置(3),该活动把手装置(3)包括铰接装置(31)和第二把手(32),第二把手(32)通过铰接装置(31)与操纵杆(21)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严雄
申请(专利权)人:刘严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