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墙体热工性能的测试
,特别是传热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建筑与工业、交通成为能源使用的三大主力行业,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2009年我国建筑能耗达到7.17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3.39%,按照发达国家常规的发展方式,我国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可达到35%。由于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可达25%左右,国家先后出台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多部节能设计标准,分别就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阻、热惰性指标等热工性能参数做出了严格规定。因此,外墙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优化墙体热工性能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国内外早期对于建筑墙体热工性能的研究仅仅局限在稳定条件下,即自然工况或连续空调、采暖运行模式下,且国家、行业发布的建筑节能设计及检测验收标准均采用传热系数K、热阻R及热惰性指标D等参数来衡量和评价墙体的热工性能。近年来,随着空调及采暖设备使用率迅速攀升,建筑能耗增加迅猛,间歇空调、采暖运行模式也随着建筑节能的呼吁、房间使用功能及人员行为模式的不同而随之产生。此外,在不同的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框(1)、防护热箱(3)、冷箱(5)和控制系统;所述试件框(1)为矩形框;所述防护热箱(3)和冷箱(5)均是一面敞口的中空长方体,二者分别扣合在所述试件框(1)的两侧,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矩形框中间为待测试的墙体试件(2);所述墙体试件(2)将所述封闭空间分割两个空间;所述防护热箱(3)内部具有一个计量热箱(4)和防护箱制冷及加热系统(10);所述计量热箱(4)是一面敞口的中空长方体,其敞口扣合在墙体试件(2)的表面;所述冷箱(5)内部的空间为制冷空间,所述计量热箱(4)内部的空间为制热空间,所述计量热箱(4)与防护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试件框(1)、防护热箱(3)、冷箱(5)和控制系统;所述试件框(1)为矩形框;所述防护热箱(3)和冷箱(5)均是一面敞口的中空长方体,二者分别扣合在所述试件框(1)的两侧,形成一个封闭空间;所述矩形框中间为待测试的墙体试件(2);所述墙体试件(2)将所述封闭空间分割两个空间;所述防护热箱(3)内部具有一个计量热箱(4)和防护箱制冷及加热系统(10);所述计量热箱(4)是一面敞口的中空长方体,其敞口扣合在墙体试件(2)的表面;所述冷箱(5)内部的空间为制冷空间,所述计量热箱(4)内部的空间为制热空间,所述计量热箱(4)与防护热箱(3)之间的空间为隔热空间;所述冷箱(5)带有冷箱导流屏(6)和冷箱制冷及加热系统(8);所述冷箱导流屏(6)平行于墙体试件(2)的表面;所述冷箱导流屏(6)的一端固定于冷箱(5)的内壁;所述冷箱制冷及加热系统(8)对冷箱(5)内的空气制冷或加热;所述计量热箱(4)带有热箱导流屏(7)和电热丝(9);所述热箱导流屏(7)平行于墙体试件(2)的表面;所述热箱导流屏(7)的一端固定于计量热箱(4)的内壁;所述电热丝(9)对计量热箱(4)内部的空气加热;所述防护箱制冷及加热系统(10)对计量热箱(4)和防护热箱(3)之间的空气制冷或加热;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冷箱制冷及加热系统(8)、电热丝(9)和防护箱制冷及加热系统(10),对所述制冷空间、制热空间和隔热空间的温度进行调控;墙体试件(2)材料层数为m层,设置m+3个温度测点层,其中,m-1个测点层分别位于每层墙体材料之间;2个测点层分别位于墙体试件(2)的两侧表面;2个测点层分别位于计量热箱(4)和冷箱(5)内部,这两个测点层靠近墙体(2)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冷箱制冷及加热系统(8)通过循环冷风或热风对制冷空间进行温度调控;所述防护箱制冷及加热系统(10)位于防护热箱(3)外部,通过循环冷风或热风对隔热空间进行温度调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墙体动态传热过程测试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空间内部布置若干个循环风机(11)。4.一种基于1~3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装置的建筑墙体稳态传热过程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试前准备:制作墙体试件(2),将其固定在试件框(1)中,拼装好防护热箱(3)、计量热箱(4)和冷箱(5);2)进行“稳态”传热测试:用户设定冷箱(5)温度恒定值Tc、计量热箱(4)和防护热箱(3)温度恒定值Th;3)数据监测传输:若进行“稳态”传热测试,传热过程达到稳定状态后,采集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勇,李百战,高亚锋,史丽莎,续璐,沈舒伟,谢源源,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