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7400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头结构,该球头是为以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组合焊接所形成,而击球面片材具有一击球面,且击球面的击球中心处设有向其内表面增厚的撞击区,而在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对合的焊接端为具有向其外表面突出的唇缘及至少有三个适当分布且凸出的定位件,藉以提升球头的弹性与击球效果,以及此种球头的焊接均匀、节省焊料。(*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球头结构,尤指一种以焊接方式所构成的中空高尔夫球头。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所示,为一种空心的高尔夫球头,此种球头1主要为具有一击球面11、一由击球面11侧边向上斜向延伸用以衔接高尔夫球杆之连杆头12及由击球面11向后延伸对闭的后壳体13;而对于此种高尔夫球头的制作上,是为依照此高尔夫球头之外形,以计算机仿真计算出球头最佳的分割线,设计出以钛金属锻造或铸造出二片或三片等片材来拼凑焊接出球头的形状(参阅图2所示,为以三片式片材结构为已知物的实施例说明),对于以三片片材来构成高尔夫球头的片材结构上,其片材在对应球头的外型上主要是分为厚度在2.0~3.5mm的击球面片材110、连杆头材120及厚度在1.0~1.5mm的上、下后壳体片材131、132所构成的后壳体材130,而杆头材120是可先与击球面片材110或上后壳体片材131焊接后,再使击球面片材110与上、下后壳体片材131、132相互焊接形成高尔夫球头。关于上述此种高尔夫球头结构其通常是发生有以下的缺点:1.厚度在2.0~3.5mm间的击球面片材110在与厚度在1.0~1.5mm间的后壳体材130(上、下后壳体片材131、132)焊接时,由于两者厚度的差异(较厚的材料其焊接面积较大且升温速率慢),其会使得击球面片材110与后壳体材130材料焊熔时,厚度较薄的后壳体材130熔解料会被厚度较厚的击球面片材110所牵引附着去,如此会使得后壳体材130受焊接的端面处变的更薄,因而降低了焊接强度;2.厚度在2.0~3.5mm间的击球面片材110,其厚度以大于后壳体材130的设计虽可增加击球时的刚性,但是其忽略了厚度较厚的设计是会影响击球时的弹性、柔软性,也就是厚度越厚的设计并不一定会使球打击更远,反而略具弹性的击球面反而有较佳的击球效果;3.厚度在2.0~3.5mm间的击球面片材110与厚度在1.0~1.5mm间的后壳体材130在焊接时,主要的焊接厚度是在1.0~1.5mm间,如此的焊接厚度是不易于焊接加工的缺点;4.各片间的接合端本身就具有弧度及角度,故其在焊接加工时所需的夹具夹持固定上,是有固定上的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对公知高尔夫球头结构及其在焊接加工成形上的缺点,就高尔夫球头及构成的焊接片材结构作一较佳的设计,以令高尔夫球头具有较佳的击球效果及焊接的便利性以及有较佳的焊接成果。为达上述目的与其效果的技术手段,本技术的高尔夫球头结构,所述球头主要是由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组合焊接所形成,而击球面片材为具有一击球面,且击球面的周缘向后延伸有适当宽度的框缘。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间的焊接端厚度差在0~1.5mm之间。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间的厚度差为0~1.5mm。所述后壳体材的厚度在0.8~3.0mm之间。所述击球面片材的击球面在其击球中心处,具有向其内表面增厚的撞击区,所述撞击区之厚度在2.4~3.5mm之间。所述撞击区的周围衍生有放射状的凸肋。所所述延伸的框缘宽度在10~20mm之间。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在其预接合的端缘处,各具有向其外表面突出的唇缘。所述击球面片材或后壳体材的端面内缘具有至少三个适当分布且凸出的定位件。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在并合时的对接面为有开口的焊道。所述击球面片材在与后壳体材对接的端面为一斜端面,以在并合时形成开口的焊道。所述后壳体材在与击球面片材对接的端面为一斜端面,以在并合时形成开口的焊道。所述后壳体材由上、下后壳体片材对合焊接而成。所述上、下后壳体片材在其预接合的端缘处,各具有向其外表面突出的唇缘。所述上、下后壳体片材在并合时的对接面为有开口的焊道。所述上后壳体片材在与下后壳体片材对接的端面为一斜端面,以在并合时形成开口的焊道。所述下后壳体片材在与上后壳体片材对接的端面为一斜端面,以在并合时形成开口的焊道。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焊接的端缘处,形成一与后壳体材厚度略等的焊接端,以防止材料焊熔后的不当流动。而在一较佳的设计上,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焊接的端缘处可各具有向其外表面突出的唇缘,以提焊接时的熔接且可方便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在夹具上的夹持固定。-->在对于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的端焊设计上,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并合时的对接面最好是呈有开口的焊道,以便于焊料的填入,提升焊接质量。而对于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在夹具上的固定,更进一步地可使击球面片材或后壳体材的端面内缘具有至少三个适当分布且凸出的定位件。另一较佳的设计上,击球面片材的击球中心处,其内表面具有增厚的撞击区。附图说明图1为一已知的高尔夫球头外观示意图。图2为一已知锻造焊接之高尔夫球头组件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依图3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4-A为依图4所示本技术的击球面片材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击球面片材的正面视图。图6为本技术焊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图(一)。图7为本技术焊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图(二)。图8为本技术焊接结构的实施例的图(三)。图9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焊接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焊接结构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焊接结构示意图(三)。图中:1.高尔夫球头     11.击球面110.击球面片材   12.连杆头120.连杆头材     13.后壳体131.上后壳体片材 132.下后壳体片材2.高尔夫球头     21.击球面片材21a.击球面片材   211.击球面212.框缘         213.撞击区214.凸肋         215.唇缘216.焊接端面     216a.焊接端面22连杆头材       23.后壳体材-->23a.后壳体材            230.唇缘231.上后壳体片材        232.下后壳体片材233.定位件              234.焊接端面235.唇缘                236.唇缘234a.焊接端面           3.焊道A.后壳体材厚度          B.框缘宽度C.击球面片材(框缘)厚度  D.撞击区厚度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可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实施例。现将仅为例子但不作为限制的一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就本技术的较佳结构内容说明如下:图3所示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依图3结构的组合剖视图,图4-A为依图4单独所示本技术的击球面片材剖视图;如图中所示,依据本技术构成的高尔夫球头2为计算机仿真计算球头最佳的分割线,设计出高尔夫球头以击球面片材21、连杆头材22及以上、下后壳体片材231、232所构成的后壳体材23,而连杆头材22是可先行与击球面片材21或上后壳体片材231焊接;后壳体材23为以上、下后壳体片材231、232对合焊接而成,且其具有均匀的厚度A,而较佳的厚度是维持在0.8~3.0mm之间;而关于击球面片材21为具有一击球面211,且击球面211的周缘并具有向后延伸适当宽度B的框缘21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范围中,框缘212的宽度B设计在10~20mm之间;本技术对于击球面片材21的厚度C实施上,是设计与后壳体材23(框缘212)的厚度略同,而两者间的厚度差值保持在0~1.5mm之间,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主要是由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组合焊接所形成,而击球面片材为具有一击球面,且击球面的周缘向后延伸有适当宽度的框缘。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主要是由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组合焊接所形成,而击球面片材为具有一击球面,且击球面的周缘向后延伸有适当宽度的框缘。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间的焊接端厚度差在0~1.5mm之间。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间的厚度差值为0~1.5mm。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材的厚度在0.8~3.0mm之间。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球面片材的击球面在其击球中心处,具有向其内表面增厚的撞击区,所述撞击区之厚度在2.4~3.5mm之间。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区的周围衍生有放射状的凸肋。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所述延伸的框缘宽度在10~20mm之间。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球面片材与后壳体材在其预接合的端缘处,各具有向其外表面突出的唇缘。9.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高尔夫球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击球面片材或后壳体材的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进益
申请(专利权)人:平湖经联高尔夫运动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