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4666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9 18:30
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包括可动磁路部件、底座、导引轴组、平面线圈、导磁板。可动磁路部件具有感磁元件且刚性连接负载安装滑座。可动磁路部件的抵靠侧面具有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导引轴组固定在底座上,且导引轴组被固定的位置上分别对应于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平面线圈与可动磁路部件的感磁元件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导磁板被设置在面向感磁元件,并与平面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基于感磁元件对导磁板的侧向磁性吸引力,使可动磁路部件的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分别抵靠导引轴组,且导引轴组之一与第一抵靠结构间至少以单一接触点的方式接触,而导引轴组中另一与第二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两个接触点的方式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音圈马达,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或变焦的音圈马达。
技术介绍
为了对摄像头组或硬盘的磁头臂做精密的定位控制,通常都会采用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VCM)来移动摄像头组或硬盘的磁头臂。音圈马达的机构,主要是将线圈置放于含有永久磁铁的磁路内。若需要进行光学对焦或变焦时,需使音圈马达的固定电路部件(未描绘)的一组线圈获得电力后,在固定电路部件的所述组线圈与可动磁路部件的感磁元件(未描绘)所提供的主磁通互相作用下,使可动磁路部件的负载安装滑座(通常承载着摄像头)循着多个导引轴作直线上下移动。在上述移动过程中,基于感磁元件对已抵靠于穿孔的导引轴的磁性吸引力,导引轴将贴近并接触穿孔的孔璧,并且两个导引金属分别以单一点接触穿孔的孔璧(以俯视图来观察时)。不论导引轴轴心在穿孔内滑动,或轴轴心在平面上滑动,从立体空间来看,导引轴与穿孔的孔壁之间均为线接触。然而,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不一样的方向与角度,会造成轴与穿孔之间没有一定的接触线。换句话说,在没有某一种大于地心引力的牵引下或限制下,在两个导引金属分别以单一点接触穿孔的孔璧(即仅2个线接触)之下,导引轴与穿孔的孔壁之间将会有360度环状接触线的机会,促使在可动磁路部件循着导引轴滑动或停止滑动时造成有比较大的姿势差,导致可动磁路部件上的取像摄像头有影像不清楚的问题。请参阅图6A以及图6B,图6A以及图6B是公知音圈马达的示意图。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台湾专利公告号第I400861号的公知音圈马达包括底座200、固定在底座200上的一组导引轴801与802、固定电路部件(未描绘;
主要由线圈所构成)、可动磁路部件80(包括有感磁元件(未描绘)且刚性连接有负载安装滑座(未描绘))。其中,为了让可动磁路部件80可以沿着导引轴801与导引轴802作上下的垂直移动,可动磁路部件80的外部具有第一抵靠结构701与第二抵靠结构702。基于所述感磁元件的磁性吸引力,导引轴801、802抵靠于第一抵靠结构701与第二抵靠结构702,同时也会让可动磁路部件沿着旋转方向R,导致导引轴801与802与第一抵靠结构701与第二抵靠结构702发生接触关系。在这接触关系中,导引轴801与802分别与第一抵靠结构701、第二抵靠结构702的抵靠面之间存在有多个接触点,并将这些接触点分别定义成接触线C4、C5与C6。换句话说,只要发生磁性吸引后,基于第一抵靠结构701的开放孔的结构设计,导引轴801与第一抵靠结构701之间就会存在有两个接触线C4、C5,而导引轴802则与第二抵靠结构702之间只会有单一接触线C6。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抵靠面均是平面,而非弧面,因此就算可动磁路部件80沿着旋转方向R旋转,导引轴801与第一抵靠结构701之间的两个接触线C4、C5、导引轴802则与第二抵靠结构702之间的单一接触线C6均为直线状,而不会变成螺旋状,而让可动磁路部件80在移动时的姿势或倾斜角度稳定度提高。然而,第一抵靠结构701与第二抵靠结构702的抵靠面的长度相对长,要将整个抵靠面都制作成绝对的平面并非容易,导致良率难以提升到十分令人满意的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公开一种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其通过感磁元件对设置在侧面上的导磁板的侧向磁性吸引力,使得可动磁路部件不再沿着特定旋转方向旋转,大幅度降低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的平坦度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动磁路部件的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分别抵靠于所述导引轴组,且同样地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单一接触点的方式接触,而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两个接触点的方式接触。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主要包括可动磁路部件、底座、导引轴组、平面线圈、导磁板。可动磁路部件具有感磁元件且刚性连接有负载安装滑座。可动磁路部件的抵靠侧面上具有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而所述导引轴组被固定在底座上,且所述导引轴组所被固定的位置上可分别对应于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平面线圈与可动磁路部件的感磁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导磁板则被设置在面向感磁元件,并与平面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基于感磁元件对导磁板的磁性吸引力,使得可动磁路部件的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分别抵靠于所述导引轴组,且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单一接触点的方式接触,而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两个接触点的方式接触。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所述第一抵靠结构是平坦表面,使得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多个接触点的方式作线状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抵靠结构的所述平坦表面短边长度是所述抵靠侧面的1/2~1/4。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所述第二抵靠结构是开放式的V型凹槽,使得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以两组多个接触点的方式构成两个线状接触。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所述第二抵靠结构是开放式且非连续表面的V型凹槽,使得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以两组连续或非连续多个接触点的方式构成两个线状或点状接触。其中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以非连续多个接触点时,至少大致分成两组连续的多个接触点,并分别定义成第一抵靠子结构、第二抵靠子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抵靠子结构或所述第二抵靠子结构在平行于所构成的线状接触方向上,其长度是所述抵靠侧面的1/3~1/5。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在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中所述V型凹槽的两个壁面之间彼此带有接触面夹角,所述接触面夹角为45~120度。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所述导磁板可为所述音圈马达的外壳或外壳的一部分。基于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音圈马达中,其中所述音圈马达进一步包括位置传感器,以感测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所在位置。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专利技术详述及所附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附图说明图1A以及图1B是本专利技术可稳定移动动件的音圈马达的示意图。图2A以及图2B是本专利技术可动磁路部件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可动磁路部件与所述导引轴组的抵靠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封闭磁路的示意图。图5A至图5D是本专利技术可动磁路部件的示意图。图6A以及图6B是公知音圈马达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80 可动磁路部件101 感磁元件102,701 第一抵靠结构1021 平坦表面1022,1031 第一抵靠子结构1032,1033,1034,1035 第二抵靠子结构103,702 第二抵靠结构20,200 底座30 导引轴组301,302,801,802 导引轴40 平面线圈41 印刷电路板50 导磁板60 位置传感器70,1701,1702 外壳C1,C2,C3 接触点C4,C5,C6 接触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A以及图1B,图1A以及图1B是本专利技术可稳定移动动件的音圈马达的示意图。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包括:可动磁路部件,具有感磁元件且刚性连接有负载安装滑座,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抵靠侧面上具有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底座;导引轴组,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引轴组所被固定的位置上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平面线圈,被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图案化金属层且面向所述感磁元件,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所述感磁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以及导磁板,被设置在面向所述感磁元件,并与所述平面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其中,基于所述感磁元件对所述导磁板的侧向磁性吸引力,使得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分别抵靠于所述导引轴组,且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单一接触点的方式接触,而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两个接触点的方式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14 TW 1041012811.一种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包括:可动磁路部件,具有感磁元件且刚性连接有负载安装滑座,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抵靠侧面上具有第一抵靠结构与第二抵靠结构;底座;导引轴组,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导引轴组所被固定的位置上可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平面线圈,被形成在印刷电路板上的图案化金属层且面向所述感磁元件,其中所述印刷电路板被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所述感磁元件之间具有第一预定距离;以及导磁板,被设置在面向所述感磁元件,并与所述平面线圈之间具有第二预定距离;其中,基于所述感磁元件对所述导磁板的侧向磁性吸引力,使得所述可动磁路部件的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分别抵靠于所述导引轴组,且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单一接触点的方式接触,而所述导引轴组中另一与所述第二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两个接触点的方式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抵靠结构是平坦表面,使得所述导引轴组中之一与所述第一抵靠结构之间至少以多个接触点的方式作线状接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侧向吸力进行对焦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抵靠结构的所述平坦表面短边长度是所述抵靠侧面的1/2~1/4。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明
申请(专利权)人:吉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