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一端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第一、二同步轮上设有齿轮,齿轮上套有齿带,第一、二齿带上形成第一容纳槽,第三、四同步轮之间设有第三传输带,第三传输带上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一、二气缸设于转动机构上,第一、二气缸内分别设有第一、二气室,第一、二活塞置于第一、二气室内,第一活塞杆两端连接第一活塞、第一传输带,第二活塞杆两端连接第二活塞、第二传输带,第一、二电阻丝分别缠绕于第一、二支撑件上,第一、二弹性接触片分别接触第一、二电阻丝,弹性片可在豁口内滑动。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第一二传输带也能自动开启和停止,节省能源,提高了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餐具分类整理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
技术介绍
现如今,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并且要提高员工的效率投入越来越大,尤其在餐饮领域,用人力来完成对餐具的分类显得过于缓慢。也有用机器来对餐具进行整理的,但不同餐具需要用到不同的机器,限制了机器的应用,同时,太多机器不利于维护,同时降低了效率,提高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节能的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用于将筷子、勺子进行分类并整理,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第一齿带、第二齿带、支撑机构、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一端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输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传输带运动,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呈V字形的挡板,挡板底部距离第一传输带顶端的距离大于筷子的厚度,小于勺子的厚度,挡板前端呈V字形的
顶端靠近第一传输带的前端,挡板末端位置设有滑槽,从第一传输带滑落的勺子通过滑槽滑入到第二传输带上,第一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槽,第一导槽的末端设有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外侧均设有齿轮,第一齿带与第一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二齿带与第二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齿带、第二齿带上均设有第一凸起,同一齿带上的相邻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容纳槽相对应,所述第二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槽,第二导槽末端设有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的轮面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勺子相适配,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之间设有第三传输带,第三传输带由第五驱动装置驱动,第三传输带上设有多个与勺子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相邻第二容纳槽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上相邻第二凹槽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于转动机构上,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气室内,第一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第一传输带,第二气缸内设有第二气室,第二活塞置于第二气室内,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第二传输带,所述支撑机构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电阻丝缠绕于第一支撑件上,第二电阻丝缠绕于第二支撑件上,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外层均为绝缘层,每圈第一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一电阻环,相邻第一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一电阻环上开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在第一豁口处与第一电阻丝接触,各第一电阻环的第一豁口形成第一通道,第一弹性片在第一通道内滑动,每圈第二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二电阻环,相邻第二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二电阻环上开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片在第二豁口处与第二电阻丝接触,各第二电阻环
的第二豁口形成第二通道,第二弹性片在第二通道内滑动。筷子、勺子最初置于第一传输带上,当第一传输带有筷子或勺子时,由于筷子、勺子的重力作用,改变了第一传输带最初的平衡状态,从而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当第一传输带的第一转动机构转动时,会带动与之连接的第一弹性接触片一起向下滑动,从而使得第一弹性接触片的触头接触的第一电阻丝的位置发生变化,使得接入到检测电路中的电阻值大小发生变化,从而根据该电阻值大小来控制第一传输带的工作与否,以及工作时的传输速度,从而整个过程完全实现自动化,同时,当第一传输带上没有负载时,第一传输带处于初始平衡状态,此时第一传输带停止工作,采用上述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即使在无人照料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停机,不会长时间空转,当第一传输带工作时,会带动筷子、勺子向前移动,经过档板时,由于档板与第一传输带的距离,使得筷子从档板底端穿过,勺子被挡住,并在引导件的引导下进入到第二传输带上,实现了筷子、勺子的分类,当勺子落入到第二传输带上时,由于第二传输带上有了负载,从而改变了第二传输带的初始平衡状态,由此,第二传输带开始运行,采用这种方式,最大限度的节省了能源,提高了效率,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也能自动开启和停止,当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上负载消失后,由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的气室中的气压与外界存在差异,因此,在大气压与气室内气压差的作用下,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恢复到初始平衡的状态,并保持该状态,直到有负载改变该状态为止,因此,整个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智能化,提高了效率,筷子从第一传输带落下后,进入到第一导槽,在第一导槽内继续滑动,进入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工作区域内,并进入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的第一凹槽内,从而使得每根筷子都对应一个第一凹槽,实现对筷子的分类整理,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在转动时,最终将每根筷子传递到第
一齿带、第二齿带上的第一容纳槽中,勺子从第二传输带落下后经过第二导槽,然后进入到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的第二凹槽内,每个第二凹槽对应一个勺子,从而实现将勺子分类整理,当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转动时,将勺子带到上方,与第三传输带位于同一高度时,由于第三传输带位于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之间,从而将勺子从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接过去,从而使得勺子分类整理后可以进行后续操作,采用这种结构,不但简单、方便,而且高效。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位于两侧的支撑部和连接在支撑部上的横梁,横梁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一横梁上,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二横梁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用于支撑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这种结构更简单,使用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均包括进气阀和排气阀,第一气缸的进气阀、排气阀与第一气室相通,第二气缸的进气阀和排气阀与第二气室相通。进气阀、排气阀用于控制相对应的气室内的气压。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传输带前端设有第一导向装置,第三传输带末端设有第二导向装置,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轮、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顶端高于所述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的顶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包括第三导向轮、第四导向轮,第三导向轮与所述第一导向轮位于同一高度,第四导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同一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的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同一同步轮上相邻第一凹槽在同步轮的轮面上的弧线距离为A,所述第一齿带、第二齿带上的第一凸起一一对应,同一齿带上相邻第一凸起之间的距离为B,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同,所述齿轮的齿间距为C,所述A:B等于2N:1,所述C:B等于2M:1,A、B、C、N、M均为正整数。进一步地,所述N为1,所述M为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槽、第二导槽均包括倾斜部,水平部,且倾斜部与水平部均呈锐角,第一导槽、第二导槽的水平部末端均设有凸部,第一导槽的凸部宽度小于筷子长度,同时小于所述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之间的间距,第二导槽的凸部宽度小于勺子的长度,且同时小于所述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拨动轮、第二拨动轮,第一拨动轮设置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用于将筷子、勺子进行分类并整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第一齿带、第二齿带、支撑机构、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一端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输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传输带运动,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呈V字形的挡板,挡板底部距离第一传输带顶端的距离大于筷子的厚度,小于勺子的厚度,挡板前端呈V字形的顶端靠近第一传输带的前端,挡板末端位置设有滑槽,从第一传输带滑落的勺子通过滑槽滑入到第二传输带上,第一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槽,第一导槽的末端设有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外侧均设有齿轮,第一齿带与第一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二齿带与第二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齿带、第二齿带上均设有第一凸起,同一齿带上的相邻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容纳槽相对应,所述第二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槽,第二导槽末端设有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的轮面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勺子相适配,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之间设有第三传输带,第三传输带由第五驱动装置驱动,第三传输带上设有多个与勺子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相邻第二容纳槽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上相邻第二凹槽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于转动机构上,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气室内,第一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第一传输带,第二气缸 内设有第二气室,第二活塞置于第二气室内,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第二传输带,所述支撑机构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电阻丝缠绕于第一支撑件上,第二电阻丝缠绕于第二支撑件上,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外层均为绝缘层,每圈第一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一电阻环,相邻第一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一电阻环上开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在第一豁口处与第一电阻丝接触,各第一电阻环的第一豁口形成第一通道,第一弹性片在第一通道内滑动,每圈第二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二电阻环,相邻第二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二电阻环上开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片在第二豁口处与第二电阻丝接触,各第二电阻环的第二豁口形成第二通道,第二弹性片在第二通道内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筷子、勺子自动分类整理装置,用于将筷子、勺子进行分类并整理,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第五驱动装置、第一齿带、第二齿带、支撑机构、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二弹性接触片、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一端均可转动的安装于支撑机构上,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传输带,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传输带运动,第一传输带上方设有呈V字形的挡板,挡板底部距离第一传输带顶端的距离大于筷子的厚度,小于勺子的厚度,挡板前端呈V字形的顶端靠近第一传输带的前端,挡板末端位置设有滑槽,从第一传输带滑落的勺子通过滑槽滑入到第二传输带上,第一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一导槽,第一导槽的末端设有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由第三驱动装置驱动,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外侧均设有齿轮,第一齿带与第一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二齿带与第二同步轮上的齿轮相啮合,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齿带、第二齿带上均设有第一凸起,同一齿带上的相邻第一凸起之间形成第一容纳槽,第一凹槽与第一容纳槽相对应,所述第二传输带末端设有向下倾斜的第二导槽,第二导槽末端设有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由第四驱动装置驱动,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的轮面上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勺子相适配,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之间设有第三传输带,第三传输带由第五驱动装置驱动,第三传输带上设有多个与勺子相适配的第二容纳槽,相邻第二容纳槽之间的间距与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上相邻第二凹槽的间距相同,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安装于转动机构上,第一气缸内设有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活塞置于第一气室内,第一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第一传输带,第二气缸 内设有第二气室,第二活塞置于第二气室内,第二活塞杆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第二传输带,所述支撑机构设有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一电阻丝缠绕于第一支撑件上,第二电阻丝缠绕于第二支撑件上,第一电阻丝、第二电阻丝外层均为绝缘层,每圈第一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一电阻环,相邻第一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一电阻环上开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在第一豁口处与第一电阻丝接触,各第一电阻环的第一豁口形成第一通道,第一弹性片在第一通道内滑动,每圈第二电阻丝形成一个第二电阻环,相邻第二电阻环相贴,每个第二电阻环上开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弹性接触片在第二豁口处与第二电阻丝接触,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尔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