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柄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674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握柄护带,该护带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外侧,包含有一第一带体,是由一第一顶层及一第一底层相对贴合而成,一第一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一带体一侧而与该第一顶层顶面形成预定的夹角;一第二带体,由一第二顶层及一第二底层相对贴合而成,一第二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二带体一侧与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互补;该第一带体是借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用以与第二带体结合形成一完整的护带。(*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握柄护带本技术是与球拍有关,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可缠绕于球拍握柄的握柄护带。就常用的球拍握柄护带而言其结构上是具有一以聚胺基甲酸酯材料以湿式PU法制成的表层,以及一附着于该表层底侧面的纤维织层,借此,在使用此等常用护带时是将其螺旋缠绕于球拍的握柄部上,以突出握柄外侧适当的高度,并以该表层所具有的发泡特性提供使用者一较佳的握持舒适感,事实上这种常用的简单护带并不能满足球类激烈运动下所需的各种要求,因此,遂有不同改进此等常用护带的构造设计揭露,如新型第82201635号球拍握柄带或第83208600号网球拍之索组合握柄皮等等专利前案,其均朝向提升握持的舒适以及提升护带的透气效果、止滑功效等方向研究,期望能创作出更符合运动者所需的球拍握柄护带。但自早期的牛皮护带迄至今日取代牛皮的聚胺基甲酸酯类的高分子材料而言,其沿用的加强护带性质的技术已达至一相当完整的阶段,而能将护带整体的功效发挥至一相当的程度,迄今,无论是何种护带,其均是以一单一长条状的带体作为护带的构成主体,再于此单一长条状的带体上施以若干的加工以符合所需,但因应现今运动的多元化及需求的多变并强调使用者的舒适的现实情况下,在单一长条带体上施以相同的工事而使它整体具相同的构造的技术已不能再提供出更佳的使用功效,而囿于技术发展的成熟,所能发展的技术亦受限,如前述所提的专利前案,其具有的缺点,即不能因应人体手掌部位在握持握把时所具有的不同紧密接触程度,由于其构造设计均仅限于相同的设计并无能作一可变化的设计,倘以常用技术对一单一长条带体作一具可塑性的构造设计时,势必大幅地增加所须的制造成本,同时,亦会受限于材质本身能承受的加工程度,而无法提供作为更进一步的构造改良设计,否则很易破-->坏构成材质原有的性质,而使得护带的使用寿命减短,如此当不受运动者所认同使用,而无法具有产业上的利用性。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握柄护带,其具有迥异于常知护带的构造,而可便于不同的构造上施加不同的加工程序以因应实际的需求,以提升其产业利用价值。且其加工简单,并可增进球拍整体的美观。因此,为达成前述的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握柄护带,该护带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外侧,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是由一第一顶层及一第一底层相对贴合而成,一第一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一带体一侧而与该第一顶层顶面形成预定的夹角;一第二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由一第二顶层及一第二底层相对贴合而成,一第二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二带体一侧与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互补;借此,该第一带体是借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用以与第二带体结合形成一完整的护带。本技术所提供的该护带10,其具有以下诸特点:1.由于该护带10是由该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所组成而有别于常知的单一带体,该第一及第二顶层22、32可分别由不同成份的聚胺酯制造而成,以使该第一及第二顶层22、32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进而形成不同的柔软度,则该护带10缠绕于球拍握柄上受手掌握持时,该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凹陷,而可增进该护带10对于使用者手掌的摩擦力,使其具有防滑的效果。2.其次,亦由于该护带10是由该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所组成而有别于常知的单一带体,该第一及第二顶层22、32除可分别由不同成份的聚胺酯制造而成之外,更可分别于聚胺酯材料中加入不同颜色的色料,以使该第一及第二顶层22、32形成不同的颜色,则该具有二种不同颜色的护带10缠绕于球拍握柄上后,可据以增进球拍整体造型的美观。3.由于各该第一及第二顶层22、32内具有多数的气囊,各该第一及第二底层24、34中含有大量的间隙,因此,空气可于各该气囊及间隙中流动,以使该护带10亦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沿图1中3-3剖线方向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护带10,是包含有一第一带体12及以一侧缘与该第一带体12连接的一第二带体14。该第一带体12,是由一第一顶层22及一第一底层24相向贴合而成。该第一顶层22,具有适当的长度与厚度,是为由聚胺酯发泡而成的合成皮革,其内侧并形成多数的气囊(图中未示)。该第一底层24,具有与该第一顶层22对应的尺寸及适当的厚度,是为由多数纤维所交织而成的一不织布,其中则形成大量的间隙(图中未示),该第一底层24的内侧是呈与其顶侧垂直的垂直面,而与该第一顶层22共同形成一第一接合面26,其外侧则为由其底侧外缘朝顶侧外缘倾斜延伸的一斜面28。该第二带体14,是由一第二顶层32及一第二底层34相向贴接组成。该第二顶层32,具有适当的长度及厚度,是为由聚胺酯发泡制成的合成皮革,其内侧并形成多数的气囊(图中未示)。该第二底层34,具有与该第二顶层32相等的大小及预定的厚度,是为由多数纤维所交织制成的一不织布,其内则形成大量的间隙(图中未示),该第二底层34的内侧的内侧是呈与其顶侧垂直的垂直面,用以与该第二顶层32共同形成一第二接合面36,其外侧则为由其底侧外缘朝顶侧外缘倾斜延伸的一斜面38。另外,更包含有一连接件16,该连接件16是为一预定长度的缝线。组合时,是将该第一带体12的第一接合面26与该第二带体14的第二接合面36相对并合,再将该连接件16以针织法沿该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的轴向往复缝设于该第一及第二带体12、14上,-->而组成该护带10。如图4所示,该护带10是以螺旋的方式缠绕于一球拍1的握柄2上,并借着各该斜面28、38的设置,使该护带10于重叠缠绕时其外侧表面可保持平整,以避免其产生翻折而不利使用的情形。请再参阅图5,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护带40,其构造大体上与该护带10相同,主要的不同处在于其第一及第二带体42、44是分别以其第一及第二接合而46、48相对贴合而结合在一起。另外,必须一提的是,本技术该第一及第二接合面不一定须设计为前述二较佳实施例中所揭的型式,其二者只要可相互互补,譬如设计为互补的斜面,即符合本技术的需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柄护带,该护带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外侧,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是由一聚酯类材料所制成的第一顶层及一不织布层的第一底层相对接合而成,一第一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一带体一侧而与该第一顶层顶面形成预定的夹角;一第二带体,具有预 定的长度,由一聚酯类材料所制成的第二顶层及一不织布层的第二底层相对接合而成,一第二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二带体一侧与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互补;因此,该第一带体是借着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用以与第二带体结合形成一完整的护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握柄护带,该护带是缠绕于球拍的握柄外侧,包含有:一第一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是由一聚酯类材料所制成的第一顶层及一不织布层的第一底层相对接合而成,一第一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一带体一侧而与该第一顶层顶面形成预定的夹角;一第二带体,具有预定的长度,由一聚酯类材料所制成的第二顶层及一不织布层的第二底层相对接合而成,一第二接合面切设于该第二带体一侧与该第一接合面对应互补;因此,该第一带体是借着该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带体的第二接合面相对接合,用以与第二带体结合形成一完整的护带。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茂修
申请(专利权)人:翰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