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继平专利>正文

一种鱼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369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所述第一漂尾单元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了如下效果:(1)用弹簧连接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增加了鱼漂在水中的排水性能;(2)将第一漂尾单元设置为实心漂尾,使其具有纤细,阻力小,灵敏度高的特点;(3)将第二漂尾单元设置为空心漂尾,使其具有醒目,观漂容易,信号传递稳等特点;(4)通过弹簧分别与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所述第二漂尾单元和/或所述弹簧的更换使用,易于拆装,提高鱼漂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具
,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鱼漂
技术介绍
目前,鱼漂按其漂尾的特点,可划分为软尾漂、硬尾漂、龙凤尾漂三种类型。一般来说,硬尾漂的漂尾细而长,信号传递灵,但观漂困难;软尾漂因漂尾粗而醒目,观漂容易,但信号传递较慢。结合硬尾漂和软尾漂各自的特点,出现了龙凤尾漂,所谓龙凤尾,即漂尾的前端是实心的硬尾,后端是空心的软尾,从理论上有效降低了硬漂尾的观漂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软尾漂的灵敏度,但现有技术中,由于其漂尾由细变粗,外观怪异,且排水性能较低,现阶段普及率不高。因此,如何研发一种鱼漂,便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漂,以解决无法实现的结构简单,易于拆装、增加排水效果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所述第一漂尾单元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为空心漂尾,所述空心漂尾与所述弹簧连接处的内径与所述弹簧的外径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漂尾单元为实心漂尾,所述实心漂尾与所述弹簧连接处的外径与所述弹簧的内径相匹配。进一步地,所述实心漂尾为玻璃纤维制成的实心漂尾。进一步地,所述空心漂尾为塑料制成的空心漂尾。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设置有漂目。进一步地,所述漂目为至少两种色环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为螺旋型弹簧。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用于当所述鱼漂在水中时,该弹簧的下端处于水面以下。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分别与所述第一漂尾单元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为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漂,达到了如下效果:(1)用弹簧连接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增加了鱼漂在水中的排水性能;(2)将第一漂尾单元设置为实心漂尾,使其具有纤细,阻力小,灵敏度高的特点;(3)将第二漂尾单元设置为空心漂尾,使其具有醒目,观漂容易,信号传递稳等特点;(4)通过弹簧分别与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便于所述第二漂尾单元和/或所述弹簧的更换使用,易于拆装,提高鱼漂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本技术实施例1和2所述的一种鱼漂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配合图式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1和漂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3和第二漂尾单元4,所
述第一漂尾单元3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之间通过弹簧5进行连接。具体地,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的下端与所述漂身1相连接,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的上端与所述弹簧5的下端连接,所述弹簧5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的下端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对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第二漂尾单元4和弹簧5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具体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将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和/或第二漂尾单元4卡嵌于所述弹簧5的内径,或将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和/或第二漂尾单元4套于所述弹簧5的外径。在实际使用中,将所述鱼漂放于水中,使所述弹簧5处于水面位置或水下位置,由于弹簧的特殊结构,便于水流从弹簧中间穿过,降低了水流对鱼漂的阻力,提高了鱼漂自身的排水效果。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1和漂脚2,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3和第二漂尾单元4,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之间通过弹簧5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为空心漂尾,所述空心漂尾与所述弹簧5连接处的内径与所述弹簧5的外径相匹配。具体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的内部沿其径向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设置有利于鱼漂的减重,使其浮力增大,反应灵敏度提高;当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为空心漂尾时,所述空心漂尾的下端与所述弹簧5的上端相连接,即所述弹簧5嵌套于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的空腔内,完成两者之间的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将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的下端嵌套于所述弹簧5的内径处,在此不再累述。优选地,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为实心漂尾,所述实心漂尾与所述弹簧5连接处的外径与所述弹簧5的内径相匹配。具体地,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为实心尾漂,所述实心漂尾可以为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整体都为实心结构,也可以为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的上端为实心结构,即其与所述弹簧5相连接处为实心结构,所述实心结构是为防止水灌入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的内部,避免鱼漂在水中增加自重;当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为实心漂尾时,所述实心漂尾的上端与所述弹簧5的下端相连接,即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嵌套于所述弹簧5的内径,完成
两者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实心漂尾为玻璃纤维制成的实心漂尾。具体地,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为玻璃纤维制成,其具有浮力小,灵敏度高的特点,能够及时反映鱼讯。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实心漂尾不仅限于玻璃纤维制成的实心漂尾,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尼龙棒、碳素棒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漂尾,在此不再累述。优选地,所述空心漂尾为塑料制成的空心漂尾。具体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为空心漂尾,主要采用聚氯乙烯(PVC)等塑料材料制成,其浮力较大,醒目,观漂容易,信号传递稳等特点。当然,本实施例所述的空心漂尾不仅限于塑料制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密度比水轻的弹性发泡材料或其他材料制作,在此不再累述。优选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设置有漂目6。具体地,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设置有至少2个漂目6,当然也可以设置为至少3个、4个、5个、6个或7个漂目,所述漂目6用于将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均匀的分成多个长度单元并进行颜色标识,起到标尺作用,当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浮于水面时,其露出水面的部分用漂目进行计数,便于帮助垂钓者进行判断。优选地,所述漂目6为至少两种色环间隔设置。具体地,所述漂目6可以为两种不同色彩间隔设置,用于提高所述第二漂尾单元4的区别性标识,便于垂钓者进行目数的识别,当然,也可以为三种或四种颜色间隔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进一步地,所述漂目6的数量为3-19个。具体地,所述漂目6可以设置为3目、5目、7目、11目、13目、15目、17目或19目,当然,所述漂目的数量不仅限于以上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再累述。优选地,所述弹簧5为螺旋型弹簧。具体地,所述螺旋型弹簧由于其中空结构的特征,便于水体流过,增加鱼漂的排水性能,提高鱼漂在水中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弹簧5将所述第一漂尾单元3和第二漂尾单元4进行连接,实现了软尾漂和硬尾漂的优化组合,将两者的优点相结合,摒弃了其各自的缺点,提高了鱼漂性能。优选地,所述弹簧5用于当所述鱼漂在水中时,该弹簧5的下端处于水面以下。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当所述鱼漂在水中时,所述弹簧5的位置为其
最下端处于水平面以下,即,将所述弹簧5处于水中,增加其排水性能。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所述第一漂尾单元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漂,包括:依次连接的漂尾、漂身和漂脚,其特征在于,所述漂尾,包括:第一漂尾单元和第二漂尾单元,所述第一漂尾单元和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之间通过弹簧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漂尾单元为空心漂尾,所述空心漂尾与所述弹簧连接处的内径与所述弹簧的外径相匹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漂尾单元为实心漂尾,所述实心漂尾与所述弹簧连接处的外径与所述弹簧的内径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漂尾为玻璃纤维制成的实心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继平
申请(专利权)人:王继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