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瀚专利>正文

握把套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1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握把套组,包含有:一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二结合部且分别位于该片状体两侧方向;多数穿孔是沿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间隔布设;至少一绳体是可穿设该各穿孔而结合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使该片状体两侧相邻接合而形成一环形片状体。通过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更换步骤容易且能够稳固包覆,具有更换方便的特色。(*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器材,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运动器材的握把套组
技术介绍
现有握套大致可分为两种缠绕式以及套筒式,握套主要是经由包覆 一运动器材的握持部,用以提供吸震以及止滑的效果,进而增加使用者于 握持时的舒适度,具有利于使用者握持的特色。其中如现有的握把带,是利用一长形带体由运动器材的握持部一端向 另一端以螺旋缠绕方式包覆于运动器材的握持部,以达到上述目的。然而, 此案是以缠绕方式覆设于该运动器材的握持部,缠绕该长形带体的过程, 行程相当冗长,且必须兼顾到相对于该运动器材的握持部的缠绕力度以及 缠绕的螺旋角度;亦即,此种结构因缠绕的可靠性差,因此潜藏有握持面 不平整的问题,该长形带体容易因受力而松脱,致使使用者握持时的不舒 适,进而衍生经常重新缠绕该长形带体的困扰。再者,当该长形带体经使 用产生损坏或老化而需更换时,上述该长形带体的缠绕作业不易且步骤繁 琐;即缠绕该长形带体多半需要一定的经验方能顺利缠绕而不适用于一般 使用者,具有不容易使用的缺点。再如现有的握把套,其利用一套管以套设方式包覆于运动器材的握持 部,以达到上述目的。然而,套设过程中,由于握把套的套孔孔径必须先 行撑开方能持续推进套入握持部中,在撑开及长行程的套入过程均是组装 过程的难处,亦不利于更换;再者,此种结构容易受到该运动器材的握持部的形状而有适用性的限制,特别是不适合用于握持部于中段呈收縮者, 例如棒球棒;该握把护套中端的颈縮处并无法通过棒球棒握持部的大端 处,因此套设此类运动器材较为困难,具有不易进行组装作业的缺点。 综上所陈,现有握套具有上述缺失而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把套组,其组装步骤容易且能 够稳固包覆,具有更换方便的特色。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握把套组,包含有 一片状 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二结合部且分别位于该片状体两侧方向;多数穿孔是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间隔布设;至少一绳体可穿设该各穿孔而结合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使该片状体两侧相邻接合而形 成一环形片状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整体而言,该握把套组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其组装步骤容易且能够稳固包覆,具有更换方便的特色;同时,该握把套组能够针对运动器材的握持部的外型具有较佳的适用性而易于组装。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构造及特点所在,兹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 配合图式说明如后,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立体图,主要揭示片状 体的结构;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实施态样; 图4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立体图,主要揭示片状 体的结构;图6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7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立体图,主要揭示片状 体的结构;图8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9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立体图,主要揭示片状 体的结构;图IO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图11是本技术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图12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揭 示片状体折合前的结构;图13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片状体的结构示意图,主要揭 示片状体折合后的结构;图14是本技术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实施态样。主要组件符号说明运动器材1握持部2运动器材3握持部4握把套组10片状体ll第一结合部12第二结合部14穿孔16绳体20握把套组30片状体31第一结合部32第二结合部34穿孔36强化层38握把套组40片状体41第一结合部42阶部45 距离D1 握把套组50 第一结合部52 穿孔56 凹部59 握把套组60 第一结合部62 穿孔66 握把套组70 第一结合部72 椎部75第二结合部44 穿孔46 宽度D2 片状体51 第二结合部54 凸部58片状体61 第二结合部64 宽度W1,W2, W3, W4 片状体71 第二结合部74 穿孔7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其是为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握 把套组10,其是可覆设于一运动器材1的握持部2如图3所示,该握把套 组10包含有 一片状体11以及一绳体20。该片状体11具有一第一结合部12以及一第二结合部14,该第一结合 部12以及该第二结合部14分别位于该片状体11两侧方向,该第一结合 部12的侧缘部分以及该第二结合部14的侧缘部分是相互平行且可对应地 接合;多数穿孔16是沿该第一结合部14与该第二结合部14间隔布设, 以供该绳体20交错穿设而结合该第一结合部12与该第二结合部14,使该 片状体11两侧相邻接合而形成一环形片状体而包覆该握持部2。经由上述结构,使用者可以透过改变该绳体20的收束或放松程度而 调节该片状体11的贴合度;再者,当该运动器材1的握持部2径部有所变化,该握把套组10也同样适用上述方式进行组装,具有容易使用的特 色以及较佳的适用性;另外,该片状体11沿轴向方向的宽度,是对应该握持部2沿轴向方向所包覆位置的周长而变化,其最佳是片状体11沿轴 向方向的宽度约略小于该握持部2所包覆的相对位置的周长,通过此,可 利用绳体20拉动该片状体11的弹性而使该第一结合部14与该第二结合 部14相邻接合。通过此,本技术的握把套组10透过上述结构,其在装设时不需 要考虑相对于该运动器材1的握持部2的缠绕角度,在使用上较为简易而 适用于一般消费者,具有容易使用的特色。再者,该握把套组10能够针 对该运动器材1的握持部2于外型中段呈收縮者具有较佳的适用性。另外, 本案握持面相较于现有者平整而能够提供使用者握持时的舒适度。整体而 言,该握把套组10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缺失,其组装步骤容易且能够稳 固包覆,且具有更换方便的特色。请参阅图4及图5,其是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握 把套组30,其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一片状体31同样具有一 第一结合部32以及一第二结合部34以及多数穿孔36;但,其差异在于 该片状体31更包含有二强化层38,该二强化层38是分别覆设于该第一结 合部32以及该第二结合部34的侧缘部分,用以进一步保护该第一结合部 32以及该第二结合部34的侧缘部分。经由上述结构,该握把套组30能够强化该第一结合部32的侧缘部分 以及该第二结合部34的侧缘部分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该等穿孔36因受 到该绳体20拉扯作用而损毁该第一结合部32以及该第二结合部34。通过 此,本实施例同样可以达到前述较佳实施例的功效并提供另一实施态样。请参阅图6及图7,其是为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一种握 把套组40,其结构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 一片状体41同样具有一 第一结合部42以及一第二结合部44以及多数穿孔46;但,其差异在于该片状体41沿该第一结合部42的侧缘部分以及该第二结合部44的侧缘 部分是分别形成具有一呈上下对应且呈互补状态的阶部45,该等阶部45 于该片状体41围合后是可相互地互补堆叠;其中,该等穿孔46的位置是 邻近该等阶部45,各该穿孔46至该片状体41端缘的距离Dl是大于该等 阶部45的宽度D2。经由上述结构,该握把套组40能够使该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握把套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片状体,具有一第一结合部以及一第二结合部且分别位于该片状体两侧方向;多数穿孔沿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间隔布设;以及至少一绳体,穿设该各穿孔而结合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使该片状体两侧相邻接合而形成一环形片状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瀚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