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151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00:12
一种天线模块包含一个介质板、一个近场天线,及一个远场天线,该介质板包括一面第一面,及一面相反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该近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第一面,用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该远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第二面,且包括一个平行一基线的接地臂,及至少一个与该接地臂连接的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具有一个与该接地臂相间隔的馈入部、一个自该馈入部延伸的第一辐射部、一个自该接地臂延伸的短路部,及一个连接于该短路部与该第一辐射部间的第二辐射部,且当该馈入部接收馈入讯号时,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分别共振出二种不同的共振模态。借此,提供一种远场天线和近场天线分别设置于介质板的相反二面,彼此不影响各自传输效益的天线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天线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由远场天线(Far Field Antenna)及近场天线(Near Field Antenna)组合而成的天线模块。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天线依据传输的距离分为远场天线及近场天线,远场天线用于发射或接收远场电磁波,因此较着重于增益的大小;而近场天线大多使用于射频识别读取器,其利用电磁耦合的方式来读取待测物的内存数据,因此,近场天线更重视的是电磁场强度。随着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无线通信产品的天线模块开始往近场天线与远场天线结合来设计,以使得无线通信产品的使用能不受传输距离而受限。目前,此等包括有近场天线和远场天线的天线模块,为了简化设计的复杂度以及制程的需要,均是远场天线和近场天线设置于同一介质板的同一面上,进而让近场天线和远场天线各自依其传输距离发挥应有的功能,但是此等设计的天线模块无可避免地会有面积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近场天线和远场天线分别设置于同一介质板上的相反二面以缩小整体面积的天线模块。本技术的天线模块包含一介质板、一近场天线,及一远场天线。该介质板包括一第一面,及一相反于该第一面并定义一基线的第二面。该近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该第一面,用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该远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第二面,且共振出至少一共振模态。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远场天线包括一平行该基线的接地
臂,及至少一与该接地臂连接的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具有一与该接地臂相间隔的馈入部、一自该馈入部平行于该接地臂延伸的第一辐射部、一自该接地臂反向于该基线延伸的短路部,及一自该短路部与该第一辐射部朝远离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并概呈T型的第二辐射部。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第二辐射部具有一连接该第一辐射部与该馈入部的第一段、一连接该第一段远离该馈入部的一端平行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连接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并朝远离该第二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段,且当该馈入部接收馈入讯号时,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共振出三种共振模态。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短路部概呈倒L型,且具有一连接该接地臂的第一段,及一连接该第一段远离该接地臂的一端并朝平行于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段,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连接该馈入部。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远场天线包括一平行该基线的接地臂,及多个与该接地臂连接且彼此相间隔的辐射单元,每一辐射单元具有一与该接地臂相间隔的馈入部、一自该馈入部平行于该接地臂延伸的第一辐射部、一自该接地臂反向于该基线延伸的短路部,及一连接于该短路部与该第一辐射部间的第二辐射部,且当该馈入部接收馈入讯号时,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分别共振出二种共振模态。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每一第二辐射部具有一连接该短路部并与该短路部概呈倒L型的第一段,及一与该第一段概呈T型的第二段,且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连接该第一辐射部。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近场天线包括一基底,具有一第一面、一间隔于该第一面的第二面,及二组贯穿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的导电孔洞,一第一电极,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面,一第二电极,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面并连接所述导电孔洞的其中之一,一辐射组件,电连接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并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一第三电极,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一面并电连接所述导电孔洞的
其中另一,一第一次电极,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二面且位于该第二电极自该第一面向该第二面的正投影区域内,并电连接相对应的该导电孔洞,一第二次电极,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二面且位于该第三电极自该第一面向该第二面的正投影区域内,并电连接相对应的该导电孔洞,及一导线,设置于该基底的该第二面且电连接该第一次电极与该第二次电极。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辐射组件概呈涡卷状。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辐射单元为一倒F型平面天线。本技术的天线模块,该每一辐射单元为一倒F型平面天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远场天线和近场天线分别设置于介质板的相反二面,且彼此不影响各自传输效益的天线模块。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一第一实施例;图2是一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一实施例的近场天线;图3是一仰视图,配合图2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一实施例的近场天线;图4是一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一实施例的远场天线;图5是一曲线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一实施例的近场天线的磁场能量量测图;图6是一曲线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一实施例的远场天线的增益量测图;图7是一俯视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一第二实施例的远场天线;及图8是一曲线图,说明本技术天线模块的该第二实施例的远
场天线的增益量测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参阅图1,本技术天线模块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介质板1、一近场天线2,及一远场天线3,而适用于读取待测物的内存数据,例如感应卡或是标签的标识符等等,并通过该近场天线2和该远场天线3相互配合,而使通讯距离不受限制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各式电信产品中。该介质板1包括一第一面11,及一相反于该第一面11并定义一基线的第二面12,在本实施例中界定该基线为该介质板1的该第二面12的一长侧边13,该介质板1为不导电材质所构成。同时参阅图2和图3,该近场天线2设置于该介质板1的该第一面11,用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该近场天线2包括一基底21、一第一电极22、一第二电极23、一辐射组件24、一第三电极25、一第一次电极26、一第二次电极27,及一导线28。该基底21具有一第一面211、一间隔于该第一面211的第二面212,及二组贯穿该第一面211与该第二面212的导电孔洞213。该第一电极22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一面211并接收讯号。该第二电极23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一面211,并连接二组导电孔洞213的其中之一组且接地。该辐射组件24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极22与该第二电极23并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且该辐射组件24呈涡卷状环绕成例如四边形、圆形、椭圆形,甚至多边形其中任一,以配合后续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在本实施例中绘示该辐射组件24环绕成类似四边形为例说明。该第三电极25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一面211并连接二组导电孔洞213的其中另一组,且邻近该第一电极22。该第一次电极26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二面212且位于该第二电极23自该第一面211向该第二面212的正投影区域内,并电连接相对应组的导电孔洞213。该第二次电极27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二面212且位于该第三
电极25自该第一面211向该第二面212的正投影区域内,并电连接相对应组的导电孔洞213。该导线28设置于该基底21的该第二面212且电连接该第一次电极26与该第二次电极27。其中,由于该第二电极23、该第一次电极26、该第二次电极27,与该第三电极25通过所述组导电孔洞213及该导线28相互电连接,因此该第二电极23、该第一次电极26、该第二次电极27,与该第三电极25的电位皆相等。参阅图4,该远场天线3设置于该介质板1的第二面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介质板,包括一面第一面,及一面相反于该第一面并定义一基线的第二面;一个近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该第一面,用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及一个远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该第二面,且共振出至少一种共振模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17 TW 1052022501.一种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个介质板,包括一面第一面,及一面相反于该第一面并定义一基线的第二面;一个近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该第一面,用于受激发时产生磁场;及一个远场天线,设置于该介质板的该第二面,且共振出至少一种共振模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远场天线包括一个平行该基线的接地臂,及至少一个与该接地臂连接的辐射单元,该辐射单元具有一个与该接地臂相间隔的馈入部、一个自该馈入部平行于该接地臂延伸的第一辐射部、一个自该接地臂反向于该基线延伸的短路部,及一个自该短路部与该第一辐射部朝远离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并概呈T型的第二辐射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辐射部具有一段连接该第一辐射部与该馈入部的第一段、一段连接该第一段远离该馈入部的一端平行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段,及一段连接该第一段与该第二段并朝远离该第二段的方向延伸的第三段,且当该馈入部接收馈入讯号时,该第一辐射部与该第二辐射部共振出三种共振模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短路部概呈倒L型,且具有一段连接该接地臂的第一段,及一段连接该第一段远离该接地臂的一端并朝平行于该接地臂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段,该第二段远离该第一段的一端连接该馈入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模块,其特征在于:该远场天线包括一个平行该基线的接地臂,及多个与该接地臂连接且彼此相间隔的辐射单元,每一个辐射单元具有一个与该接地臂相间隔的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宸玮陈良恺郑人豪
申请(专利权)人:国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