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772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5 23: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包括上层微带板、下层微带板;上层微带板为单层板,上层介质的下表面有四块寄生贴片,各寄生贴片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以上层介质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寄生贴片的切角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下层微带板为双层板,下层介质的上表面有馈电网络和四块谐振贴片,四块谐振贴片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以下层介质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四块谐振贴片位于对应的寄生贴片的正下方,与各对应的寄生贴片组成4组贴片单元。馈电网络采用串行连续旋转馈电方式,按0°,‑90°,‑180°,‑270°的馈电顺序为四块谐振贴片馈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
,特别涉及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
技术介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是以卫星作为导航台的星基无线电导航系统,能为全球陆、海、空、天的各类载体提供全天候、24小时连续的高精度三维位置、速度和精密时间信息,在各个领域已有广泛应用。GNSS-R技术是GNSS的一个新型分支,是国内外遥感探测和导航
的研究热点之一。该技术在接收卫星导航信号的同时也接收信号经反射面后的反射信号,通过对反射信号的精确估计和接收处理,实现对反射面物理特性的估计与反演。目前利用该技术进行目标遥感与探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面测风、测高、海冰探测、土壤湿度、移动目标等领域。卫星导航信号实质是一种电磁波,其极化特性主要为右旋圆极化,因此目前导航卫星信号接收天线主要是右旋圆极化天线。而卫星导航信号经海面等反射面反射后,极化特性会发生改变,右旋极化波转换为左旋极化波。对于GNSS-R技术来说,接收左旋极化波的反射信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接收左旋极化波的天线不仅需要足够宽的工作带宽,由于经海面等反射的信号非常微弱,需要非常高的增益。作为天线这一环节,目前尚未有成熟的设备可以提供,影响到了海面测风、测高、海冰探测、土壤湿度、移动目标的检测灵敏度。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具有足够宽的工作带宽和增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包括上层微带板1、下层微带板4,所述上层微带板1和下层微带板4之间由空气或泡沫板隔开;所述上层微带板1为单层板,在上层介质3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覆盖有四块寄生贴片2,所述四块寄生贴片2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四块寄生贴片2以上层介质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个寄生贴片2的侧边互相对齐,切角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所述下层微带板4为双层板,在下层介质7的上表面覆盖有馈电网络6和四块谐振贴片5,下表面覆盖有接地板10,四块谐振贴片5以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谐振贴片5分别位于对应的寄生贴片2的下方并且中心相同,各谐振贴片5的切角与寄生贴片2的切角位于同一位置,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旋转90度;所述馈电网络6包括第一微带线61、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第四微带线64、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第七微带线67,连接在各谐振贴片5侧边上的4条第一微带线61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两条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分别与对角上的两谐振贴片5的第一微带线61连接,第二微带线62与第一微带线61呈直角连接,第三微带线63与第一微带线61呈直线连接,相邻的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通过第四微带线64连接,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呈两侧高低不等的U字形状,位于以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度的位置,各高端侧线分别连接在第四微带线64的中间偏外部位,各低端侧线位于两谐振贴片5的中间位置,互相连接成一直线,连接点在下层介质7的中心,第七微带线67由三条夹角为直角的直线构成,外侧的直线为信号输出端,位于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各低端侧线的延长线上,内侧的直线连接在第六微带线66的底线的中间偏向高端侧线的部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贴片2的整个外形尺寸大于谐振贴片5。第三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第二微带线62的宽度比第一微带线61窄,第三微带线63由宽度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宽的部分与第一微带线61连接,宽度与第二微带线62的宽度相同,第四微带线64的宽度与第三微带线63的窄的部分的宽度相同,第五微带线65的宽度与第二微带线62的宽度相同,第六微带线66由宽度不同呈L形的两部分组成,窄的部分的长度大于宽的部分,宽的部分的宽度与第二微带线62的宽度相同,窄的部分的宽度与第三微带线63的窄的部分相同,宽的部分与第四微带线64连接,第七微带线67的宽度与第二微带线62的宽度相同。第四技术方案基于第一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微带板1与下层微带板4之间通过绝缘立柱9固定连接。第五技术方案基于第一至第四中任一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下层微带板4的上表面设置有低噪声放大器,所述低噪声放大器位于第七微带线67的外侧直线的外侧,与外侧直线连接。第六技术方案基于第一至第四中任一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层微带板1、4采用罗杰斯板材4350,下层微带板4为厚度0.762mm的双层微带板,上层微带板1为厚度1.524mm的单层板,所述寄生贴片2、谐振贴片5、馈电网络6通过腐蚀法制取。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左旋圆极化天线具有增益高、驻波比低、工作带宽更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左旋圆极化天线的侧视图,图2是左旋圆极化天线的斜视图(为方便观察,上层微带板的一部分被截取),图3是上层微带板下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下层微带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左旋圆极化天线效果的仿真测试图。附图标记:1-上层微带板, 2-寄生贴片,3-上层介质, 4-下层微带板,5-谐振贴片, 6-馈电网络,7-下层介质, 8-低噪声放大器(LNA),9-绝缘立柱, 61-第一微带线,62-第二微带线, 63-第三微带线,64-第四微带线, 65-第五微带线,66-第六微带线, 67-第七微带线。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上层微带板1、下层微带板4,所述上层微带板1和下层微带板4之间由空气或泡沫板隔开。所述上层微带板1为单层板,在上层介质3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覆盖有四块寄生贴片2,如图3所示,四块寄生贴片2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四块寄生贴片2以上层介质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个寄生贴片2的侧边互相对齐,切角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如图4所示,所述下层微带板4为双层板,在下层介质7的上表面覆盖有馈电网络6和四块谐振贴片5,下表面覆盖有接地板10,四块谐振贴片5以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谐振贴片5分别位于对应的寄生贴片2的下方并且中心相同,各谐振贴片5的切角与寄生贴片2的切角位于同一位置,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旋转90。如图4所示,所述馈电网络6包括第一微带线61、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第四微带线64、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第七微带线67。连接在各谐振贴片5侧边上的4条第一微带线61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两条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分别与对角上的两谐振贴片5的第一微带线61连接,第二微带线62与第一微带线61呈直角连接,第三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微带板(1)、下层微带板(4),所述上层微带板(1)和所述下层微带板(4)之间由空气或泡沫板隔开;所述上层微带板(1)为单层板,在上层介质(3)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覆盖有四块寄生贴片(2),所述四块寄生贴片(2)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四块所述寄生贴片(2)以所述上层介质(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个所述寄生贴片(2)的侧边互相对齐,切角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所述下层微带板(4)为双层板,在下层介质(7)的上表面覆盖有馈电网络(6)和四块谐振贴片(5),下表面覆盖有接地板(10),四块所述谐振贴片(5)以所述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所述谐振贴片(5)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寄生贴片(2)的下方并且中心相同,各所述谐振贴片(5)的切角与所述寄生贴片(2)的切角位于同一位置,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旋转90度;所述馈电网络(6)包括第一微带线(61)、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第四微带线(64)、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第七微带线(67),连接在各所述谐振贴片(5)侧边上的4条所述第一微带线(61)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两条所述第二微带线(62)、所述第三微带线(63)分别与对角上的两所述谐振贴片(5)的所述第一微带线(61)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62)与所述第一微带线(61)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三微带线(63)与所述第一微带线(61)呈直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微带线(62)、所述第三微带线(63)通过所述第四微带线(64)连接,所述第五微带线(65)、所述第六微带线(66)呈两侧高低不等的U字形状,位于以所述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度的位置,各高端侧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微带线(64)的中间偏外部位,各低端侧线位于两所述谐振贴片(5)的中间位置,互相连接成一直线,连接点在所述下层介质(7)的中心,所述第七微带线(67)由三条夹角为直角的直线构成,外侧的直线为信号输出端,位于所述第五微带线(65)、所述第六微带线(66)各低端侧线的延长线上,内侧的直线连接在所述第六微带线(66)的底线的中间偏向高端侧线的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左旋圆极化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微带板(1)、下层微带板(4),所述上层微带板(1)和所述下层微带板(4)之间由空气或泡沫板隔开;所述上层微带板(1)为单层板,在上层介质(3)的下表面或上表面覆盖有四块寄生贴片(2),所述四块寄生贴片(2)为对角被切角的方形切角贴片,四块所述寄生贴片(2)以所述上层介质(3)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个所述寄生贴片(2)的侧边互相对齐,切角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所述下层微带板(4)为双层板,在下层介质(7)的上表面覆盖有馈电网络(6)和四块谐振贴片(5),下表面覆盖有接地板(10),四块所述谐振贴片(5)以所述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对称分布,各所述谐振贴片(5)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寄生贴片(2)的下方并且中心相同,各所述谐振贴片(5)的切角与所述寄生贴片(2)的切角位于同一位置,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旋转90度;所述馈电网络(6)包括第一微带线(61)、第二微带线(62)、第三微带线(63)、第四微带线(64)、第五微带线(65)、第六微带线(66)、第七微带线(67),连接在各所述谐振贴片(5)侧边上的4条所述第一微带线(61)分别沿左旋极化方向按顺序分别旋转90度,两条所述第二微带线(62)、所述第三微带线(63)分别与对角上的两所述谐振贴片(5)的所述第一微带线(61)连接,所述第二微带线(62)与所述第一微带线(61)呈直角连接,所述第三微带线(63)与所述第一微带线(61)呈直线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微带线(62)、所述第三微带线(63)通过所述第四微带线(64)连接,所述第五微带线(65)、所述第六微带线(66)呈两侧高低不等的U字形状,位于以所述下层介质(7)的中心为中心旋转180度的位置,各高端侧线分别连接在所述第四微带线(64)的中间偏外部位,各低端侧线位于两所述谐振贴片(5)的中间位置,互相连接成一直线,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大泰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