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49483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7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池极片点胶的第一点胶单元及用于对电池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的复合单元;所述第一点胶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的第一底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且与电池极片大小相匹配的第一点胶盒,所述第一点胶盒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点胶孔,所述第一点胶盒通过气缸使其沿所述第一底板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只是在极片四周进行点胶,胶液覆盖极片范围小,不仅能使极片与隔膜能够复合紧密复合,而且不会堵塞隔膜孔隙,既节省了胶液,也使电极组件制作工序得到了减少,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锂离子电池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所以锂离子电池不仅主导了小型便携式电子产品市场,也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随着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人们对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也会不断提高。目前,动力电池电极组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制作,例如,卷绕式、层叠式、卷绕层叠式,电极组件制作方式不同将会导致电池最终性能的不同。对于卷绕层叠式电极组件,现有技术主要通过在隔膜上全涂覆胶的方式进行极片与卷绕隔膜的固定,整个电池制作过程需增加隔膜涂胶工序,且在涂胶隔膜与极片复合过程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膈膜孔隙的堵塞,造成最终电池内阻大、容量小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避免胶隔膜与极片复合过程导致的膈膜孔隙堵塞的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用于对电池极片点胶的第一点胶单元及用于对电池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的复合单元;所述第一点胶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的第一底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上方且与电池极片大小相匹配的第一点胶盒,所述第一点胶盒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点胶孔,所述第一点胶盒通过气缸使其沿所述第一底板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点胶单元还包括第一上压板,所述第一点胶盒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该盒体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第一上压板,所述第一上压板通过气缸沿所述第一底板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所述复合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隔膜的复合底板及位于复合底板正上方的复合热压板,所述复合热压板通过气缸使其沿所述复合底板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还包括第二点胶单元,所述第二点胶单元包括第二底板、位于第二底板正上方的第二上压板及位于第二底板正下方的第二点胶盒,所述第二点胶盒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该盒体的边缘竖直设有多个第二点胶孔,所述第二点胶盒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点胶盒的边缘形状及大小与电池极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二上压板的底面面积不小于电池极片的面积。所述第二上压板和第二点胶盒分别通过气缸使其沿所述第二底板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一点胶孔和第二点胶孔均通过与其配合的导管向其注入胶液。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只是在极片四周进行点胶,胶液覆盖极片范围小,不但使极片与隔膜复合紧密,而且不会堵塞隔膜孔隙,既节省了胶液,也使电极组件制作工序得到了减少,节省了劳动力,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点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点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复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包括用于对电池极片点胶的第一点胶单元、第二点胶单元及用于对电池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的复合单元。如图2所示,第一点胶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的第一底板11、第一上压板13及位于第一底板11上方且与电池极片大小相匹配的第一点胶盒12,该第一点胶盒12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该盒体的内腔能够容纳第一上压板13,在第一点胶盒12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点胶孔121,该点胶孔121通过与其配合的导管向其注入胶液。由于第一点胶盒12位于第一底板11的上方,为了使胶液通过第一点胶孔121注入到电池极片上,所以该导管由点胶孔121的上端进行注入。第一点胶盒12和第一上压板13分别通过气缸14、15使其沿第一底板1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以实现对电池极片进行点胶。在点胶过程中,为了使第一点胶盒12与电池极片紧密贴合,该第一点胶盒12的边缘形状及大小与电池极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且第一上压板13的底面面积小于电池极片的面积,以将电池极片压紧在第一点胶盒12的边缘;同时该第一上压板13起到压住点胶后电池极片的作用,避免第一点胶盒12与电池极片分离过程中相互粘连。该第一点胶单元可用于对电池正极片点胶或电池负极片点胶,本实施例中,假设该第一点胶单元用于电池正极片点胶。如图3所示,第二点胶单元包括第二底板31、位于第二底板31正上方的第二上压板32及位于第二底板31正下方的第二点胶盒33,该第二点胶盒33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在盒体的边缘竖直设有多个第二点胶孔331,该第二点胶孔331通过导管向其内部注入胶液,实现对电池极片进行点胶。第二点胶盒33的内腔能够容纳第二底板31,以使位于点胶盒33边缘处的第二点胶孔331能够与位于第二底板31上的电池极片的边缘相对应,以实现对电池极片的边缘进行点胶。在点胶过程中,为了使第二点胶盒33与电池极片紧密贴合,该第二点胶盒33的边缘形状及大小与电池极片的形状及大小相匹配,且第二上压板32的底面面积不小于电池极片的面积,以将电池极片压紧在第二点胶盒33的边缘;同时该第二上压板32在极片点胶时起到支撑电池极片的作用,避免第二点胶盒33无法完成点胶。第二点胶单元可用于对电池正极片点胶或电池负极片点胶,本实施中,由于设第一点胶单元用于对电池正极片点胶,则该第二点胶单元则用于对电池负极片进行点胶。第二上压板32和第二点胶盒33分别通过气缸34、35使其沿第二底板3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如图4所示,复合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隔膜的复合底板21及位于复合底板21正上方的复合热压板22,复合热压板22通过气缸23使其沿复合底板2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在复合过程中,为了方便隔膜的取放,本实施例中,还设有用于存放隔膜7的隔膜平台41。工作过程如下:(1)该装置通过吸盘式机械手或其他方式把事先准备好的正极片5、负极片6及隔膜7分别置于第一底板11、第二底板31及隔膜平台41上。启动气缸14,使第一点胶盒12向下运动以对正极片5进行点胶,然后启动气缸15,使第一上压板13向下运动压住正极片5,然后关闭气缸14,当第一点胶盒12向上运动离开正极片5后,关闭气缸15,使第一上压板13向上运动离开正极片5,以上动作的实现完成正极片5的点胶,将点胶完成的正极片5通过吸盘式机械手移至复合单元下底板21上。(2)吸盘式机械手把隔膜平台41上的隔膜7转移至置于复合单元下底板21上的正极片5上;(3)启动气缸34,第二上压板32向下运动压住负极片6,然后启动气缸35,第二点胶盒33向上运动对负极片6进行点胶,点胶完成后,关闭气缸35,使第二点胶盒33向下运动离开负极片6,然后关闭气缸34,使第二上压板32向上运动离开负极片6,以上动作的实现完成负极片6点胶,然后通过吸盘式机械手把点胶后的负极片6转移至置于复合单元底板21上的隔膜7上。(4)启动气缸23,复合热压板22向下运动压紧极片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关闭气缸23,复合热压板22向上运动离开电池极片,从而完成正极片、隔膜及负极片的复合,实现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的制作。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电池极片点胶的第一点胶单元及用于对电池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的复合单元;所述第一点胶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的第一底板(11)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1)上方且与电池极片大小相匹配的第一点胶盒(12),所述第一点胶盒(12)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点胶孔(121),所述第一点胶盒(12)通过移动装置使其沿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电池极片点胶的第一点胶单元及用于对电池极片与隔膜进行复合的复合单元;所述第一点胶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的第一底板(11)及位于所述第一底板(11)上方且与电池极片大小相匹配的第一点胶盒(12),所述第一点胶盒(12)的边缘设有多个第一点胶孔(121),所述第一点胶盒(12)通过移动装置使其沿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单元还包括第一上压板(13),所述第一点胶盒(12)由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围成的两端开口的盒体结构,该盒体的内腔能够容纳所述第一上压板(13),所述第一上压板(13)通过气缸沿所述第一底板(1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叠片电池电极组件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单元包括用于放置电池极片、隔膜的复合底板(21)及位于复合底板(21)正上方的复合热压板(22),所述复合热压板(22)通过气缸使其沿所述复合底板(21)的中心线方向上下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式叠片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利娜王晨旭刘成士许涛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