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4125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6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导光板及背光模组。该导光板包含主体及多个类梯形结构。该主体包含入光面、第一主表面及第二主表面。该第二主表面与该第一主表面相对。该入光面连接该第一主表面与该第二主表面。该类梯形结构设于该第一主表面与该第二主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且这些类梯形结构沿着从靠近该入光面的一侧朝向远离该入光面的另一侧的方向延伸。每一个类梯形结构的宽度从靠近该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该入光面的另一端逐渐增加。每一个类梯形结构包含一个平面以及两个侧面。该两个侧面分别连接于该平面的两个侧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案申请说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2月25日、申请号为201410064244.6、题为“导光板”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组件,且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
技术介绍
一般在背光模组中使用的导光板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射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中,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在灯具上使用的另一种导光板则具有两个相对的出光面。光源所提供的光线在进入导光板后则分别从两个出光面射出。为了使经过导光板内部的光能够更均匀地混合,通常会在导光板的出光面上设置V形或R形微结构。然而,此种V形或R形微结构会使导光板的集旋光性太高、指向性太强。如此一来,将使得导光板的出光视角亮暗明显,进而产生亮暗纹或热点(hotspot),从而影响导光板的光学外观。此外,一般具有V形微结构的导光板在制作时或在运送过程中,容易因为摩擦而在V形微结构表面产生白点或亮污。而且,V形微结构的尖端部分也会因碰撞而造成刮伤或崩落,进而严重影响导光板的功能。因此,亟需一种导光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其利用类梯形结构的形状变化、角度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光板,其包含:主体,其包含:入光面;第一主表面;以及第二主表面,其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连接所述入光面;以及多个条状结构,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沿着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相对于设置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主表面形成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02 TW 1031000861.一种导光板,其包含:主体,其包含:入光面;第一主表面;以及第二主表面,其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对,其中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分别连接所述入光面;以及多个条状结构,其设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与所述第二主表面中的至少一面上,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沿着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另一端相对于设置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主表面形成倾斜。2.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在靠近所述入光面的一侧非连续设置。3.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多个条状结构在远离所述入光面的一侧连续设置或非连续设置。4.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为凸状部或凹陷部。5.如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当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所述凸状部时,所述凸状部的高度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另一端逐渐增加,以使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从靠近所述入光面的所述一端到远离所述入光面的所述另一端相对于设置所述多个条状结构的主表面形成倾斜。6.如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中当所述多个条状结构中的每一者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尹翁巾婷林信柏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