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653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包括底座、升降平台和旋转平台。通过远程电路控制,可以控制远程升降平台和旋转平台的运动,从而实现升降与旋转的复合运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可实现DR机摄影体位的任意方式调节,自动化程度高,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属于射线探测与成像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DR、X射线成像设备普遍采用立架式结构,占用空间较大。且普遍采用链条传动,传动结构外露,润滑油脂覆盖在链条传动件表面,环境友好性差。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存在一些解决途径。如专利文献1:CN104280410A,其公开了一种X射线通道式CT/DR多功能检测设备,包括X射线机,用于发出X射线,位于所述铅防护通道内部的上方;线阵探测器,与所述X射线机上下对应,位于所述铅防护通道内部的下方;工件安装座,位于所述铅防护通道内部,与所述铅防护门前后对应,用于安装工件并移动、旋转工件。此外,专利文献2:CN204813925U,其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车载DR系统,包括动态平板探测器和X射线源组件,所述的动态平板探测器和X射线源组件分别固定在柱状的平板支撑主体和射源支撑主体上,平板支撑主体上设有平板位置调节组件,射源支撑主体上设有射源位置调节组件,动态平板探测器和X射线源组件通过平板位置调节组件和射源位置调节组件进行同步升降运动及相对距离调节,并保持中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然而,上述现有技术都只是针对特定需求进行的技术改造,其给出的DR
设备仍然只能提供给升降功能,不能进行左右平移,不能原地旋转方向,即无法实现原地多自由度的运动动作。基于此,亟待开发一种体积小,并且可以实现升降、平移和旋转等多角度位移的DR位移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出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可实现DR机摄影体位的任意方式调节,自动化程度高,使用便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第一技术方案: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包括底座、升降平台和旋转平台。底座坐落在地面上,升降平台位于底座的工作面之上,能够高低升降。旋转平台设置在底座的工作面中,能够旋转运动。并且,升降平台设置在旋转平台的旋转单元上,被旋转平台带动而可以转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底部角度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平台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平台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平台底部角度示意图。(注意:附图中的所示结构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特征的示意,并非是要依据附图所示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包括底座1、升降平台2和旋转平台3。其中,底座1坐落在地面上,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框架由四棱管柱组合而成,底部具有支脚部,起支架和主体的作用。升降平台2位于底座1的工作面之上,能够高低升降。旋转平台3设置在底座1的工作面中,能够旋转运动。并且,升降平台2设置在旋转平台3的旋转单元上,被旋转平台3带动而可以转动。如图2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升降平台2包括:轴承21、转动轴22、升降台面23、滑动导轨24、滑动部25、固定部26、支杆27、联轴器28、第一电机29以及蜗杆部211。其中,升降平台2可实现折叠动作,包括两组位于两侧的支杆27,每组支杆27包括两根交叉铰接在一起的支杆27。其中,每根支杆27的一端为滑动部25,另一端为固定部26。升降平台2包括上下两个平台面,其中上面的平台面为升降台面23,下马的平台面固定在旋转平台3上。在升降台面23的两侧板上设置有滑动导轨24,该滑动导轨24采用滑动槽的形式,使得支杆27的滑动部25能够在该滑
动槽中左右滑动。当一侧的一根支杆27的滑动部25在滑动槽中滑动时,另一根支杆27的固定部26固定在该侧的侧板上。在下平台面的两侧板上也同样的设置有滑动导轨24,该滑动导轨24采用滑动槽的形式,使得支杆27的滑动部25能够在该滑动槽中左右滑动。当一侧的一根支杆27的滑动部25在滑动槽中滑动时,另一根支杆27的固定部26固定在该侧的侧板上。因此,当两侧的两组支杆27分别在滑动槽中滑动时,便可实现支杆27的折叠运动。如图1、2所示,升降台面23具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由位于转动轴22一端的第一电机29实现。其中,第一电机29固定在与下平台面固连的电机支架上。第一电机29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28连接转动轴22。转动轴22具有螺纹部,其两端由轴承21支撑。当转动轴22被第一电机29带动着转动时,位于转动轴22其上的蜗杆部211将该转动传递到与转动轴22垂直的滑动部连接轴222上。如图1所述,滑动部连接轴222垂直于转动轴22,滑动部连接轴222分别连接两侧底部的滑动部25。此外,还包括固定部连接轴233,固定部连接轴233分别连接两侧底部的固定部26。进一步的,第一电机29接收到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一电机29转动的速度及角度,从而控制两组支杆27的折叠动作的幅度和快慢,进而控制
升降台面23的升高和降低动作的幅度及快慢。如图3-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旋转平台3包括由内、外两个模块,中间设置轴承部311。内部模块为旋转单元,而外部模块为固定单元。如图4-6所示,旋转平台3包括:输出端31、连接板32、卡合部33、支柱连接部34、支柱35、底板36、第二电机37、联轴器38、输入端39以及轴承部311。其中,内部模块包括输出端31和输入端39,输出端31与输入端39连接成一个圆柱形的整体。外部模块包括连接板32、卡合部33、支柱连接部34、支柱35、底板36、第二电机37、联轴器38。其中,第二电机37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38带动内部模块的输入端39转动。第二电机37固设在底板36上,底板36的中部具有通孔,第二电机37的输出端从该通孔中伸出。底板36通过支柱35与支柱连接板34固接,优选的,支柱35为四根。连接板32、卡合部33、支柱连接部34一体成型,其中卡合部33卡合在底座1工作面上所开设的圆孔中,连接板32搭设在底座1工作面上,并使用紧固件与底座1的工作面固定。如图5所示,外部模块固定在底座1上,内部模块固定在升降平台2的
底部,在内部模块与外部模块之间为轴承部311,轴承部311设置在内部模块与外部模块之间,并承载着内部模块进行转动。轴承部311采用圆柱形滚柱轴承,可以平滑的承载内、外模块直接的转动。内部模块的输出端31用于与升降平台2的下平台面连接,从而带动升降平台2转动,使得升降平台2既可以通过自身的构造实现升降运动,同时还可以被旋转平台3带动做旋转运动。进一步的,第二电机37接收到控制信号,控制信号控制第二电机37转动的速度及角度,从而控制旋转平台3的转动角度和快慢。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其中的第一电机29和第二电机37均采用远程电路控制方式,可通过有线控制或无线遥控控制。综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其中DR摄影机固定在升降平台2的升降台面23上,通过远程电路控制,可以控制远程升降平台2和旋转平台3的运动,从而实现升降与旋转的复合运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包括底座(1)、升降平台(2)和旋转平台(3),其特征在于:底座(1)坐落在地面上,升降平台(2)位于底座(1)的工作面之上,能够高低升降;旋转平台(3)设置在底座(1)的工作面中,能够旋转运动;并且,升降平台(2)设置在旋转平台(3)的旋转单元上,被旋转平台(3)带动而可以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包括底座(1)、升降平台(2)和旋转平台(3),其特征在于:底座(1)坐落在地面上,升降平台(2)位于底座(1)的工作面之上,能够高低升降;旋转平台(3)设置在底座(1)的工作面中,能够旋转运动;并且,升降平台(2)设置在旋转平台(3)的旋转单元上,被旋转平台(3)带动而可以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其特征在于:底座(1)为四边形框架结构,框架由四棱管柱组合而成,底部具有支脚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2)包括:轴承(21)、转动轴(22)、升降台面(23)、滑动导轨(24)、滑动部(25)、固定部(26)、支杆(27)、联轴器(28)、第一电机(29)以及蜗杆部(211);升降平台(2)可实现折叠动作,包括两组位于两侧的支杆(27),每组支杆(27)包括两根交叉铰接在一起的支杆(27);其中,每根支杆(27)的一端为滑动部(25),另一端为固定部(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其特征在于:升降平台(2)包括上下两个平台面,其中上面的平台面为升降台面(23),下马的平台面固定在旋转平台(3)上;在升降台面(23)的两侧板上设置有滑动导轨(24),该滑动导轨(24)采用滑动槽的形式,使得支杆(27)的滑动部(25)能够在该滑动槽中左右滑动,当一侧的一根支杆(27)的滑动部(25)在滑动槽中滑动时,另一根支杆(27)的固定部(26)固定在该侧的侧板上;在下平台面的两侧板上也同样的设置有滑动导轨(24),该滑动导轨(24)采用滑动槽的形式,使得支杆(27)的滑动部(25)能够在该滑动槽中左右滑动,当一侧的一根支杆(27)的滑动部(25)在滑动槽中滑动时,另一根支杆(27)的固定部(26)固定在该侧的侧板上;当两侧的两组支杆(27)分别在滑动槽中滑动时,便可实现支杆(27)的折叠运动从而实现升降平台(2)的折叠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DR机摄影体位定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效君张红雷包建东王心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