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组件及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3725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4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和吸尘器,该地刷组件包括:底板和多个挡风件,底板内形成有气流通道,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导风槽,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导风通道与气流通道相连通;多个挡风件安装在底板上,并位于导风通道的两侧,用于阻挡气流从导风通道之外的区域进入气流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开设导风槽,来实现进风,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毛条结构,降低了地刷的成本;且导风通道的两侧设有挡风件,挡风件能够阻挡外界气流从导风通道以外的区域进入气流通道,从而使导风通道具有一定的节流作用,提高导风通道内的气流的流速,增强了地刷的除尘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尘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及包含该地刷组件的吸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吸尘器的地刷结构包括底板和毛条,毛条置于底板的前侧,通过在毛条上开设多个进风口来实现进风,成本较高。而毛条上进风口的尺寸一般较小,目的是为了提高进风速度,但过高的进风速度会在毛条进风口处产生一定的噪音。而且,只有中间的进风口离地刷进气管最近,因而气流速度最快,除尘能力较好,越往两侧,气流速度越慢,除尘能力也越差,所以这种结构的地刷的除尘能力相对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刷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地刷组件的吸尘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和多个挡风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两侧,用于阻挡气流从所述导风通道之外的区域进入所述气流通道。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地刷组件,通过在底板的底部开设导风槽,使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来实现进风,从而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毛条结构,降低了地刷的成本;且导风通道的两侧设有挡风件,挡风件能够阻挡外界气流从导风通道以外的区域进入气流通道,使得外界气流只能顺着导
风通道进入气流通道,从而使导风通道具有一定的节流作用,提高导风通道内的气流的流速,增强了地刷的除尘能力。具体地,导风槽开口朝向地面,即开口朝下,保证了气流能够冲击到地面,将地面上的灰尘卷起,起到除尘作用;且导风通道的轴线两侧设有挡风件,使得外界气流只能顺着导风通道进入气流通道,而不能通过位于导风通道以外的底板与地面之间的缝隙进入气流通道,这相当于缩小了外界气流进入气流通道的路径的截面积,因而能对气流起到一定的节流作用,进而提高气流的流速,提高地刷的除尘能力。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方案中,导风槽的开口朝向地面,指的是地刷正常放置在地面上时,导风槽的开口朝下,即开口朝向地面;而不代表任何状态下,导风槽的开口均朝向地面,比如:地刷被竖直放置,或者地刷被放置在其他物体上时,导风槽的开口则朝向其他的相应方向。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气流通道可以仅指底板上开设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吸尘口,也可以指与吸尘口一体成型的地刷腔,也可以指地刷腔与进气管的组合等,由于地刷腔的腔体及进气管能够与底板一体成型,因而均可以由底板形成;当然地刷腔的腔体和/或进气管也可以与底板为分体式结构,此时,气流通道指的是底板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吸尘口形成的通道。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地刷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其中,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则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将依次经过节流段、扩容段进入气流通道;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节流增速的作用,从而有效提高了气流的流速,增强了气流对地面灰尘的冲击能力,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因而能够对气流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从而避免了风和灰尘等杂物形成的气流在气流通道的入口处产生漩涡,进而避免了气流通道的入口处滞留灰尘,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同时也对地刷的噪音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提
升了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前端,并形成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节流段,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管的入口处,并与所述进气管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扩容段。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均呈条形,且开口均朝向地面,即开口均朝下,保证了气流能够冲击到地面,起到除尘作用;第一子导风槽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底板的前端,并形成进风口,即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进入导风通道,进而起到节流减速作用;第二子导风槽呈条形,且其一端延伸至气流通道的入口处,并与气流通道相连通,即条形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也是开口的,保证了气流能够顺畅地从扩容段流入气流通道内,且流经扩容段后直接进入气流通道内,从而起到扩容减速的作用。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进风口的尺寸大于现有技术中毛条上开设的进风口的尺寸,因而有效地降低了地刷进风口处的风速,进而降低了地刷进风口处的噪音,改善了地刷的整体噪音;但由于节流段对气流起到了进一步的节流增速的作用,因而并未降低地刷的除尘效果,且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优选地,进风口的口壁呈喇叭状,以进一步扩大进风口的尺寸,进一步降低进风口处的噪音。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导风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以使所述节流段和所述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其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积保持不变。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与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之间具有间隙,使得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形成过渡段,由于节流段中的气流是向下流动的,扩容段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而过渡段位于节流段和扩容段之间,且横截面积保持不变,因而过渡段能够起到有效的过渡作用,使气流由节流段平稳地进入扩容段,而不会发生过大的流向突变;另一方面,由于过渡段的横截面积最小,因而气流在过渡段内的流速最大,故而过渡段的存在,使得气流能够以最高速度流动一
段时间后,再经扩容段进入气流通道内,即延长了气流高速除尘的时间,因而也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挡风件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两侧。挡风件设置在过渡段的两侧,即挡风件设置在导风通道的横截面积最小处的两侧,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过渡段的气流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地刷的除尘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则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而节流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减小;同时,当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下倾斜时,气流在流经节流段时,也逐渐向下流动,因而能够增加气流对地面上的灰尘的冲击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地刷的除尘效果。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则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与地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因而扩容段的横截面积能够逐渐增大;由于气流通道是向上延伸的,因而进入气流通道的气流是向上流动的;当第二子导风槽的底壁逐渐向上倾斜时,气流在流经扩容段时,也逐渐向上流动,进而流入气流通道内,这样,气流由扩容段进入气流通道时,流向的改变相对较小,即扩容段与气流通道之间具有一定的过渡,因而气流的流动更加平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地刷的除尘效果,并进一步改善了地刷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优选地,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为平面,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底壁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大于30°。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和多个挡风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两侧,用于阻挡气流从所述导风通道之外的区域进入所述气流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内形成有气流通道,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开口朝向地面的呈条形的导风槽,所述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和多个挡风件,安装在所述底板上,并位于所述导风通道的两侧,用于阻挡气流从所述导风通道之外的区域进入所述气流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沿着气流的流动方向,所述导风通道包括依次相连的节流段和扩容段;其中,所述节流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扩容段的横截面积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包括第一子导风槽和第二子导风槽,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板的前端,并形成进风口,且所述第一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节流段,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气流通道的入口处,并与所述气流通道相连通,且所述第二子导风槽与地面之间形成所述扩容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风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导风槽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铠吕冬祥柴永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美的清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