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0089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3 17: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新风换气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包括有壳体,顺次连接的新风进气管、新风机、新风出气管,以及顺次连接的浊风进气管、浊风机、浊风出气管,新风进气管与浊风进气管成X形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所述新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以及浊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所述新风出气管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所述浊风进气管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以及HEPA H13过滤层;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结构简单,换气效果好,且能量浪费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风换气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
技术介绍
新风换气机是近些年产生的新型通风换气设备,它采用双向换气,把室外新鲜空气送入室内的同时,也把室内污浊空气排向室外。新鲜空气简称新风,污浊空气简称浊风,送入室内的新风经空气过滤器过滤,保障了室内空气的洁净。现有的新风换气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其仍然存在如下的一些不足:1,现有室内新风换气机大多为全排式,由于冬季和夏季室内外存在较大温差,双向换气会造成室内温度有较大的波动,产生热量和冷量的流失,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现有室内新风换气机增加室内循环后,由于切断了新风供给,因此难以保证送风净化效率。3,现有室内新风换气机大多为电子除尘,电子除尘容易产生臭氧、存在高压电和电气短路风险,对于室内有电子仪器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气效果好,且能量浪费小的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包括有壳体,顺次连接的新风进气管、新风机、新风出气管,以及顺次连接的浊风进气管、浊风机、浊风出气管,所述壳体设置在楼板上,壳体成矩形,所述新风机、浊风机、新风进气管管口与浊风进气管管口顺次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角上,新风进气管与浊风进气管成X形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所述新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以及浊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所述新风出气管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所述浊风进气管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以及HEPA
H13过滤层。上述G4过滤层为对粒径≥5.0μm的颗粒,过滤效率E满足90%>E≥70%的过滤层。上述HEPA H13过滤层为对于PM0.1的颗粒物净化率达99.95%的过滤层。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具有如下特点:由于采用了独立的新风进气管、新风机、新风出气管和独立的浊风进气管、浊风机、浊风出气管,可以分别独立进行新风供给和浊风排出,因此换气效果好,由于新风进气管与浊风进气管成X形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这样浊风中能量可以通过间壁式换热器传递给新风,缩小了二者之间的温差,避免了室内温度的波动,更有效的利用了能量;由于所述新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以及浊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所述新风出气管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这种空气过滤方法可以避免电子除尘的诸多弊端;由于所述浊风进气管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以及HEPA H13过滤层,内循环丰富并没有切断新风供给,而是通过其开启调整了新风机进口中新风和浊风的比例,可以有效保证送风净化效率。作为优选方案,为了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为列管换热器,所述浊风进气管连接列管管内空间,所述新风进气管连接列管管外空间。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浊风出气管上还设置有蒸发换热器,包括与浊风出气管串接的管状外壳以及设置在该管状外壳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螺旋叶片的材质为铜,其内部设置有孔道,该孔道与新风出气管相串接,所述管状外壳水平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接触的水。这样的设计使得夏天时浊风出气管的风的能量被进一步的利用,浊风吹过螺旋叶片时带动叶片旋转,叶片表面接触的水被浊风蒸发,蒸发吸收了螺旋叶片中大量的热,从而快速降低了叶片内部新风出气管中的新风的温度。作为优选方案,为了保证新风机和浊风机的使用效率,同时降低噪音和使用成本,所述新风机和浊风机为离心风机。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新风进气管、新风出气管、浊风进气管和浊风出气管的成本,同时提高壳体的空间利用效率,所述新风进气管、新风出气管、浊风
进气管和浊风出气管由隔板与壳体连接构成。作为优选方案,为了降低G4过滤层的使用成本,同时保证使用效果,所述G4过滤层由无纺布折叠构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中蒸发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新风进气管1,新风机2,新风出气管3,浊风进气管4,浊风机5,浊风出气管6,间壁式换热器7,管状外壳81,螺旋叶片82,水层83,G4过滤层91,HEPA H13过滤层92,内循环风阀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包括有壳体,顺次连接的新风进气管1、新风机2、新风出气管3,以及顺次连接的浊风进气管4、浊风机5、浊风出气管6,其中,壳体采用镀锌钢板,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实现防锈,新风进气管1、新风出气管3、浊风进气管4和浊风出气管5由隔板与壳体连接分隔构成,新风机2和浊风机5均采用离心风机以降低成本并保证使用效果。壳体通过螺栓连接到楼板上,壳体成矩形,新风机2、浊风机5、新风进气管管1口与浊风进气管4管口顺次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角上,新风进气管1与浊风进气管4成X形的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7,间壁式换热器7优选列管换热器,浊风进气管4连接列管管内空间,新风进气管1连接列管管外空间。此外浊风出气管6上还连接有蒸发换热器,蒸发换热器包括与浊风出气管6串接的管状外壳81以及设置在该管状外壳81中心轴上的螺旋叶片82,其中,管状外壳81采用塑料以避免腐蚀,同时具备较好的隔热效果,螺旋叶片82选用导热性能较好的铜,螺旋叶片82内部设置通风的孔道,该孔道与新风出气管3相串接,管状外壳81水平设置,其底部设置有与螺旋叶片82接触的水层83。新风进气管1与间壁式换热器7间,以及浊风进气管4与间壁式换热器7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91,G4过滤层91由无纺布折叠构成,无纺布的层数不低
于10层,新风出气管3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92,浊风进气管4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10以及HEPA H13过滤层9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包括有壳体,顺次连接的新风进气管、新风机、新风出气管,以及顺次连接的浊风进气管、浊风机、浊风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楼板上,壳体成矩形,所述新风机、浊风机、新风进气管管口与浊风进气管管口顺次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角上,新风进气管与浊风进气管成X形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所述新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以及浊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所述新风出气管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所述浊风进气管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以及HEPA H13过滤层。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包括有壳体,顺次连接的新风进气管、新风机、新风出气管,以及顺次连接的浊风进气管、浊风机、浊风出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在楼板上,壳体成矩形,所述新风机、浊风机、新风进气管管口与浊风进气管管口顺次设置在壳体的四个角上,新风进气管与浊风进气管成X形交叉布置,其交叉部位串接设置有间壁式换热器,所述新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以及浊风进气管与间壁式换热器间均设置有G4过滤层,所述新风出气管上设置有HEPA H13过滤层,所述浊风进气管还设置有一个连接到新风机进口的内循环管,该内循环管沿风向分别设置有内循环风阀以及HEPA H13过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式吊顶新风换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壁式换热器为列管换热器,所述浊风进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来村李爱霞史纪文宋波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气宇空调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