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可沿该支架上下往复滑动的相机支座;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的相机;以及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相机旁侧的至少一个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补光装置被设置成其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角度可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通过在测量组件中加入一种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范围可调的补光装置来对待测物进行充分补光,从而提高视觉成像测量的成像质量,提高测量效率,减少测量的失败率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测量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
技术介绍
非接触式尺寸测量装置以光电、电磁、超声波等技术为基础,在仪器的测量元件不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被测物体的各种外表或内在的尺寸数据特征。非接触式尺寸测量系统与传统的接触式测距系统相比精度更高、操作更方便、安全系数更高、洁净度高、测量过程中对被测物的污染程度小,从而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及科学研究的多个领域。典型的非接触式尺寸测量方法如激光三角法、电涡流法、超声测量法、视觉成像测量法、超声波测量法等等,其中视觉成像测量法是指通过机器视觉产品(即图像摄取装置,分CMOS相机和CCD相机两种,CMOS相机像素较高,大约为2500万像素,CCD相机像素较低,大约为150万像素)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信号进行各种运算来抽取目标的特征,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在测量缺陷和防止缺陷产品被配送到消费者的功能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在现有技术中,视觉成像测量系统中的测量组件对于待测物侧面及内部的复杂结构形状的测量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具有复杂结构的小尺寸待测物来说,测量过程中环境光不能充分照射到待测物表面特别是待测物的内部表面上,造成测量过程中相机曝光不足或者过度包括,使得获得的图像成像质量差,从而造成需要多次反复测量才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测量结果,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测量效率、提高了测量成本;其次,虽然某些测量组件具有补充光源的角度及范围可调的功能,但调节方式繁琐、调节角度过于局限,使得补充光源起不到有效的补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对现有的测量组件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在测量组件中加入一种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范围可调的补光装置来对待测物进行充分补光,从而提高视觉成像测量的成像质量,提高测量效率,减少测量的失败率。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可沿该支架上下往复滑动的相机支座;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的相机;以及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相机旁侧的至少一个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补光装置被设置成其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角度可调。优选的是,所述补光装置包括至少一根依次转动相连的摇臂、以及设于最后一根所述摇臂的末端的光源。优选的是,第一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相机支座通过第一球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球铰链为带有一定阻尼力的阻尼球铰链,该第一球铰链控制第一根所述摇臂,使得第一根所述摇臂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某一姿态不动,而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绕所述第一球铰链转动一定角度后保持该角度下的姿态不动。优选的是,相邻两根所述摇臂的连接处通过紧固螺栓锁紧或解锁,所述补光装置设有两个,且关于所述相机的径向对称中心对称地设于该相机的旁侧。优选的是,所述光源与最后一根所述摇臂通过第二球铰链连接,所述第二球铰链为带有一定阻尼力的阻尼球铰链,该第二球铰链控制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源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某一姿态不动,而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绕所述第二球铰链转动一定角度后保持该角度下的姿态不动。优选的是,所述摇臂设有一根。优选的是,所述摇臂设有两根。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1.由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并可沿该第一导轨左右往复滑动的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可沿该支架上下往复滑动的相机支座、以及设于该相机支座上的相机,使得所述相机可实现两个自由度方向的位移运动,从而为所述相机实现竖直和水平两个自由度的位移提供结构上的基础;2.由于所述补光装置被设置成其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角度可调,从而使得所述测量组件可根据环境光及待测物零件结构的复杂程度来调节光源的照射角度及照射范围,从而使得本技术的测量系统能够获得曝光程度适中的测量图片的几率大大提高,降低了重复测量次数,提高了测量效率;3.由于第一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相机支座通过所述第一球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球铰链为带有一定阻尼力的阻尼球铰链,该第一球铰链控制第一根所述摇臂,使得第一根所述摇臂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某一姿态不动,而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绕所述第一球铰链转动一定角度后保持该角度下的姿态不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和连接方式,能够快速且高效地调节光源的高度及空间位置;4.由于所述光源通过第二球铰链与最后一根所述摇臂连接,所述第二球铰链为带有一定阻尼力的阻尼球铰链,该第二球铰链控制所述光源,使得所述光源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某一姿态不动,而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绕所述第二球铰链转动一定角度后保持该角度下的姿态不动,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将所送光源与最后一根所述摇臂相连,使得所述光源的发光角度能够得到快速及高效地调节。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的整机轴测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的轴测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的轴
测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测量组件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的轴测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的正视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的俯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与载具组件相结合的轴测图;图9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与载具组件相结合的正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自动上下料组件与载具组件相结合的俯视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具组件的轴测图;图12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具的轴测图;图13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具的正视图;图14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具的俯视图;图15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盘组件的轴测图;图16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载盘组件的俯视图;图17是图16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18是图16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19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爪部主体与待测物载盘相配合时的正视图;图20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爪部主体的轴测图;图21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爪部主体的正视图;图22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爪部主体的左视图;图23是根据本技术的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爪部主体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可沿该支架上下往复滑动的相机支座;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的相机;以及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相机旁侧的至少一个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补光装置被设置成其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角度可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的一侧并且可沿该支架上下往复滑动的相机支座;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的相机;以及设于所述相机支座上且位于所述相机旁侧的至少一个补光装置,其中,所述补光装置被设置成其光源的高度及照射角度可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光装置包括至少一根依次转动相连的摇臂、以及设于最后一根所述摇臂的末端的光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视觉成像测量系统的补光可调式测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根所述摇臂的前端与所述相机支座通过第一球铰链连接,所述第一球铰链为带有一定阻尼力的阻尼球铰链,该第一球铰链控制第一根所述摇臂,使得第一根所述摇臂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保持某一姿态不动,而在受到一定外力的情况下绕所述第一球铰链转动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加富,缪磊,董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