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健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2084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系有关于一种登山健步器,包括有:主体、靠垫、支撑座、脚踏连杆、手压连杆、连杆及一连动元件,其中,靠垫固定于呈一倾斜角度之主体上方,其下缘之主体则设一支撑座,利用支撑座及靠垫分别承受使用者之体重,让使用者可以完全依靠手及脚的施力,透过连杆的传动,产生一个类似登山健行之运动方式,达到运动健身之目的。(*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登山健步器本技术系有关于一种健身器材,尤指一种使用坐姿来进行手压、脚踏类似登山动作之登山健步器。在现今忙碌而又竞争的工商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为了求得自己的工作或事业能有一番成就而终日奔忙,却忽略养成适量运动的习惯,往往在事业稍有成就之时,才猛然发觉自己的身体状况已亮起了红灯,为此,现代的人们已逐渐了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帮助,而从医学的观点来说,对身体健康最有帮助的运动应该是一种温和且持之以恒的运动,因此具有使用方便、不限时间的各类型健身器逐渐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在各式健身器材中,有一种登山健步器(如图1所示)其主要系分别于左右二个前端与主体枢接活动之脚踏板A,底面设一油压杆B,该油压杆B之一端则固定于主体C上,另于主体C二侧设有手拉杆D,消费者使用时必须将双脚分别踏在左右二脚踏板A上,并以双手分别握持左右二侧之手拉杆D,再利用脚和身体的力量将左右二侧之脚踏板A轮流下压,而达到运动健身之效果。惟,前述之登山健步器,由于使用者必须站立使用,因此在使用该健身器的过程中,大部分系靠身体本身的重量,相对的,靠手及脚的力量很少,因此实际上,它的运动效果相当有限,另一方面根据医学的研究报告,人体于站立时,上半身的重量皆是由脊椎来平均分担,故习用采用站立式运动健身之方式极易增加脊椎之负荷而导致运动伤害,如此反而违背健身之原意。此外,消费者使用该习用之登山健步器亦容易产生同手同脚之情形,而较不符合一般正常人走路之习惯。是以,由上可知,前述习用之登山健步器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具有健身效果不佳及易造成运动伤害之缺失存在,而可待加以改善。为改善前述习用登山健步器之各项缺失,本技术的目的,系在于提供一种登山健步器,使消费者可以斜躺在靠背上,利用支撑座顶住使用者之臀部,并支撑身体之重量,让使用者可以完全利用脚及手部的力量,进行健身运动,并可避免增加脊椎所承受之压力而导致运动伤害之发生,而能以最接近登山、健行的方式达到类似的运动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登山健步器,其包括有:一主体、一靠垫、一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上方系与水平呈一倾斜角度;该靠垫固定于主体上方之倾斜部分;该支撑座固定于靠近靠垫下缘之主体上,一组脚踏连杆,系分为左脚踏连杆及右脚踏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下方左、右二侧,于该脚踏连杆一端设有一脚踏板;一组手压连杆,系分为左手压连杆及右手压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上方左、右二侧,于该手压连杆之一端设有握把;一组连杆,每一连杆之二端系分别枢接连结同一端之脚踏连杆及手压连杆;一组油压缸,系分别枢接连结于同一端之主体及脚踏连杆。所述的登山健步器,其特征在于,于左右二脚踏连杆间设一连动元件,该连动元件之中央设有一孔,其前后两相异侧,分别设有第一凸柱及第二凸柱,其中,第一凸柱顶住右脚踏连杆尾端顶面,而第二凸柱系顶住左脚踏连杆尾端顶面。所述的登山健步器,其特征在于:该脚踏连杆与脚踏板连结端之二侧系等间距设有数孔,脚踏板系固定于一套管上,该套管套入脚踏连杆,并利用一销穿过该套管与脚踏连杆上之孔。所述的登山健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垫具有臀部支撑座之外形。所述的登山健步器,其特征在于:于主体前方下方设有左右二凸柱。本技术的效果是:藉由上述之机构,使用者可以将背靠在靠垫而坐在支撑座上,利用支撑座完-->全支撑使用者之重量,并以手握住握把下压,透过连杆使脚踏连杆上升,以脚踩脚踏板施力,使脚踏连杆下压,并压缩油压缸,同时透过连杆使手压连杆上扬,藉由此种类似登山健行的方式,来达到运动健身之目的,同时具有功效确实及避免运动伤害之优点。为对于本技术的目的、功效及特征,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图式之简单说明:图1系习用之登山健步器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之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手部下压之平面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脚踩脚踏板之平面图。图6为连动元件部分之立体图。首先,请参阅图2、3,分别为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本技术的登山健步器,其包括有:一主体1,该主体之上方系与水平呈一倾斜角度;一靠垫2,系固定于主体1上方之倾斜部分,使其亦呈一倾斜角度,供使用者将背靠在该背垫2上;一支撑座3,系固定于靠近靠垫2下缘之主体1上,且支撑座3之高度系较靠垫2之顶面高度为高,便于使用者坐在该支撑座3上,以支撑使用者身体之重量;一组脚踏连杆4,系分为左脚踏连杆41与右脚踏连杆42,且分别枢接于主体1下方之左右二侧,于该组脚踏连杆4之前端左右二侧以等间距之方式设有数个横向贯穿孔43;一套管44,其上固设一脚踏板441,该套管44之侧面亦设有一贯穿孔442,并可套在脚踏连杆4上滑动,并藉由二插销443,分别穿过贯穿孔43、442,而予以调整固定;一组手压连杆5,系分为左手压连杆51与右手压连杆52,且分别枢接于主体1上方二侧,于该手压连杆5之前端,设有握把53,便于手掌之握持与施力;一组连杆6,每一连杆6之二端系分别枢接连结位于同一端之脚踏连杆4与手压连杆5,以使脚踏连杆4与手压连杆5互相连动,;一组油压缸7,系分别枢接连结同一端之主体1及脚踏连杆4,藉以提供一阻力;一连动元件8,系呈一长形块状,-->该连杆元件之中央设有一孔81,其前后两相异侧,分别设有第一凸柱82及第二凸柱83,其中,第一凸柱82系顶住右脚踏连杆42尾端顶面,而第二凸柱8 3系顶住左脚踏连杆41尾端顶面,藉由该连动元件8之设置,达到限制其左右二脚踏连杆4只能以一下一上方式动作之目的,另于主体上设有二凸柱11藉以限制左右二脚踏连杆4之下压距离。请参阅图4、5为本技术之实施例动作示意图。当使用者以右脚踩脚踏板441,使右脚踏连杆42顺时针旋转,令与连杆6连结之一端向上顶起;连带迫使右手压连杆52上扬,同样的,当以手施力将右手压连杆52下压,藉由连杆6之连结传动,使右脚踏连杆42逆时钟旋转,如此重复动作,并藉由上述机构,让使用者的手脚能以类似登山步行的方式动作,而不会发生同手同脚之情形。请参阅图6为本技术连动元件与脚踏连杆部分之立体图,当右脚踏连杆42前端下压其尾端即会将靠在其顶面上方之第一凸柱82上顶,使连动元件8另一端之第二凸柱83下压,迫使左脚踏连杆41以逆时针方向旋转,令左脚踏连杆41前端脚踏板升起,藉由该连动元件8,限制左右脚只能以较类似平常登山、健行的运动方式动作。因此,藉由上述各连杆、连动元件、靠垫及支撑座之设置,让使用者可以将背靠在靠垫并坐在支撑座上,双手握住握把,以脚踩踏板之方式完全利用手臂及脚踩之力量动作,达到更佳之训练成果,同时可以避免脊椎承受太多的压力而导致运动伤害之情形发生,让使用者可以用类似一般登山、健行的动作方式运动。以上说明为本技术之最佳实施例,本技术涵盖之范围并不限于本技术所示之实施例,凡依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之改变,其产生之功效与特征与本技术实施例类似,并且可由熟知该技艺人员所构想者,均属本技术所涵盖之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登山健步器,其包括有:一主体、一靠垫、一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上方系与水平呈一倾斜角度;该靠垫固定于主体上方之倾斜部分;该支撑座固定于靠近靠垫下缘之主体上,一组脚踏连杆,系分为左脚踏连杆及右脚踏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 下方左、右二侧,于该脚踏连杆一端设有一脚踏板;一组手压连杆,系分为左手压连杆及右手压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上方左、右二侧,于该手压连杆之一端设有握把;一组连杆,每一连杆之二端系分别枢接连结同一端之脚踏连杆及手压连杆;一组油压缸, 系分别枢接连结于同一端之主体及脚踏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登山健步器,其包括有:一主体、一靠垫、一支撑座,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上方系与水平呈一倾斜角度;该靠垫固定于主体上方之倾斜部分;该支撑座固定于靠近靠垫下缘之主体上,一组脚踏连杆,系分为左脚踏连杆及右脚踏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下方左、右二侧,于该脚踏连杆一端设有一脚踏板;一组手压连杆,系分为左手压连杆及右手压连杆,并分别枢接于主体上方左、右二侧,于该手压连杆之一端设有握把;一组连杆,每一连杆之二端系分别枢接连结同一端之脚踏连杆及手压连杆;一组油压缸,系分别枢接连结于同一端之主体及脚踏连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莱昂纳德桑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莱昂纳德桑德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