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煌东专利>正文

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1932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是装设在跑步机(100)之基座(10)与跑步台(20)间,其特征是:对称的第一及第二活动连杆(41、42),其前端分别对称铰设在跑步台(20)前端框架底部两侧板体(21)之前端,形成两活动支点A、B,而后端分别对称铰设在基座(10)之底杆(12)内侧预定处,形成两固定支点D、E。(*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
本技术涉及运动健身器材,尤指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的跑步机折叠构造如台湾专利公告第375944号,该跑步机是于基座上铰接一组跑步输带,并在跑步台与基座间设有一组升降构造,供调整跑步台之倾斜角度,可获不同的运动效果;该升降构造主要包含二升降杆,一连动装置,二滑轨,一驱动装置及一伸缩杆组;其中,升降杆分别铰设在基座一杆前端内侧,另一端则各与跑步台二侧杆连接;该连动装置分别以一连动杆铰接在各升降杆与跑步台连接处,二连动杆另一端则固接一位移杆,在位移杆两端各铰设一滑轮;滑轨是分别固设在基座二底杆后端内侧,供连动装置之滑轮滑设其间;驱动装置是由一可提供双向转动之马达连接一变速器所组成,固设在基座前侧;伸缩杆组是一螺杆螺设于一套管内所组成,螺杆一端固设在变速器上,并受其驱动旋转,而套管是与连动装置之位移杆交叉连接;藉由上述组成之整体,驱动装置利用马达及变速器带动伸缩杆组之螺杆旋转,可使螺杆在套管内伸缩,而推、拉连动装置,使升降杆沿基座之底杆转动,以升、降该跑步台。前述结构是利用驱动装置达到令跑步台具角度升降调整之功能,其缺点之一:是当欲折收时,由于唯一支撑点是集中在跑步台前端两侧与基座间之单一铰接处,在将跑步台向上抬起时完全仅能单靠前述支撑点支撑,再者跑步台之总重量一般都在数十公斤重,因此,该支撑点的铰接处,常会有折断现象;缺点之二:每次要折收跑步台时,皆必需同时启动升降构造,再缓慢的配合驱动装置的动作,慢慢的将跑步台立起,使伸缩杆伸长至改变后跑步台与基座间之距离;而当欲平放跑步台时,又得重复前述动作启动升降构造,方能令跑步台动作以配合平放操作;综合前述,除每次于折叠,平放时,皆需启动升降装置耗费电源,潜在危险性更是不测,即在折叠、平放的同时,万一跑步台与基座间唯一支撑之铰接点突然折断,操作者又没有多余的手将升降装置电源关闭,可想而知,造成机具构件损坏倒事小,怕的是人员受到严重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该结构装设在跑步机之基座与跑步台间,在基座与跑步台间铰设有两个受力支点,以平均分散跑步台折收时产生-->的受力,进而防止受力支点铰接处易断裂的缺点。本新型之结构包括有对称的第一及第二活动连动杆,该第一、第二活动连杆之前端分别对称铰设在跑步台前端框架底部两侧板体之前端,形成两活动支点,而第一、第二活动连杆之后端分别对称铰设在基座之底杆内侧预定处,形成两固定支点,使基座两内侧与跑步台两侧间具有两组支点,当跑步台向上折收时,可藉由两活动支点和两固定支点平均分散动作时之受力。跑步机在基座与跑步台间可加装一油压杆(或气压杆),作为跑步台折收平放时的辅助动力。跑步机也可在基座与跑步台间装置一扬升马达装置,该装置是由马达驱动齿轮组连动一螺杆转动,使与螺杆相互啮合的螺管套可伸缩动作,扬升马达装置一端装设在跑步台底部前端,另端铰接在基座后端的横杆上。又,可在第二活动连杆后端与基座底杆铰接处延伸成一长形孔,使第二活动连杆可随时配合跑步台做不同功效动作时,具有可退缩功能。本新型具有结构牢固、磨损小,折收时动作省力、平衡,也可以利用电动操控收合,使用方便、寿命长。该结构除在折收时较为轻便省力外,更可因支点增加而减少铰接零件的断裂或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跑步机平放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跑步机折收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主要结构零件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跑步机局部侧视图;图5是图3折收动作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跑步机另一实施结构折收立体图;图7是图6之结构零件分解图;图8是图6之结构组合角度扬升动作侧视图;图9是图6之结构组合折收动作侧视图。其中:100是跑步机,10是基座,11是横杆,12是底杆,20是跑步台,21是板体,30是油压杆,41、42是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21是长形孔,50是扬升马达装置,51是马达,52是螺杆,53是螺管套,A、B、C是活动支点,D、E、F是固定支点。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5所示,本新型跑步机的折叠结构,是装设在跑步机100之基座10与跑步台20间,使跑步台20具有可折合功能,该折叠结构包括有对称的第-->一及第二活动连杆41、42,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2之前端分别对称铰设在跑步台20前端框架底部两侧板体21之前端,形成两活动支点A、B,而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2之后端分别对称铰设在基座10之底杆12内侧预定处,形成两固定支点D、E,使跑步台20向上折收或平放时,可藉由前述活动支点A、B及固定支点D、E以平均分散动作时之受力,除在折收时较为轻便省力外,更可因支点增加而减少铰接处动作时零件的断裂或损坏。其中,亦可在跑步台20与基座10间加装一油压杆30(或气压杆),该油压杆30一端铰设在基座10后端横杆11上,另端铰设在跑步台20之底部,以作为跑步台20欲折收或平放时的辅助动力,如图2所示,第一活动连杆41长度较第二活动连杆42短,当跑步台20向基座10前端收合时,该跑步台20可呈纵向垂直或超过九十角倾斜。如图3所示,为本新型左右两组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2的结构零件分解图,图中示出用螺钉可分别将第一、第二活动连杆组装在板体21与底杆12上。如图4所示,该图示出本新型跑步机平放时的局部形态。如图5所示,是该跑步机局部折收时的动作形态。如图6与图7所示,为本新型另一实施例,可在跑步机100之跑步台20与基座10间加设一扬升马达装置50,即可藉由启动扬升马达装置50以令跑步台20同时具有自动折收及角度扬升等双重功能;其中:扬升马达装置50是由马达51驱动齿轮组连动一螺杆52转动,另有一与螺杆52相啮合的螺管套53;该扬升马达装置50一端固设在跑步台20底部前端,另端活动铰接在基座10的横杆11上。为了启动扬升马达装置50可使跑步台20具有自动角度扬升调整功能,在第二活动连杆42之后端,即与基座10之底杆12铰接处设计延伸成一长形孔421,使第二活动连杆42可配合跑步台20做不同功效之动作,具有可退缩功能。藉由上述构件组装,如图8所示,当启动扬升马达装置50使螺管套53产生向后位移时,跑步台20与基座10间就由第一活动连杆41及扬升马达装置作为连接支撑,以运用第一活动连杆41后端及扬升马达装置50一端与基座10间之两铰接处作为固定支点D、F,而第一活动连杆41前端及扬升马达装置50另端与跑步台20间之两铰接处作为活动支点A、C,其中第二活动连杆42则需配合其后端的长形孔421作同步的退移,以达到令跑步台20之前端可藉由前述的两固定点D、F及两活动支点A、C分散受力处,作向后抬移呈一仰角倾斜状态的无段式角度调整功能;又,如图9所示,当启动扬升马达装置50使螺管套53产生-->向前推移时,该跑步台20与基座10间是同时由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1及扬升马达装置50等作为连接支撑,即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2后端及扬升马达装置50一端等与基座10间三处不同铰接处作为固定支点D、E、F,而利用第一、第二活动连杆41、42前端及扬升马达装置50另端等与跑步台20间之三处不同铰接处作为活动支点A、B、C,达到使跑步台20可同时藉由前述三处不同铰接处的固定支点D、E、F及活动支点A、B、C作往前端推移呈折收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跑步机的折叠结构,是装设在跑步机(100)之基座(10)与跑步台(20)间,其特征是:对称的第一及第二活动连杆(41、42),其前端分别对称铰设在跑步台(20)前端框架底部两侧板体(21)之前端,形成两活动支点A、B,而后端分别对称铰设在基座(10)之底杆(12)内侧预定处,形成两固定支点D、E。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跑步机的折叠结构,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第一活动连杆(41)之长度较第二活动连杆(42)短。3.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跑步机的折叠结构,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跑步机在基座(10)与跑步台(20)间可加装一油压杆(30)。4.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跑步机的折叠结构,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跑步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煌东
申请(专利权)人:张煌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