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定伟专利>正文

球拍拉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1569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该壳体包含有一面板; 一装设于该壳体中,且能正、反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马达及减速机构,一夹持器装设于该壳体面板外侧,该马达通过该减速机构连接该夹持器; 一装设于该壳体中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电路板以及一嵌设于该壳体面板的两段式开关,该两段式开关电连接于该驱动装置。(*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球拍拉线装置(一)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球拍拉线装置。(二)
技术介绍
在球类运动中利用挥动球拍击球的运动方式,诸如网球或是羽毛球等,是一类相当普遍且受欢迎的运动项目,该类运动的击球方式是利用球拍上紧绷的弦线,使得所击出的球更具有爆发力与杀伤力,因此,在球拍的制造上对于弦线张力的掌握,便成为球拍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球拍线拉紧装置,中国台湾公告第324960号的“球拍穿线机的拉线机构改良”,其主要是利用杠杆原理并配合棘轮装置,将夹持于夹持器上的弦线慢慢拉紧,这样的拉线机构虽然可达到拉紧弦线提高弦线张力的目的,但是仍存在着如下述的缺弊:1、虽然利用杠杆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但是其动力来源仍是利用最原始的人力,因此改良的幅度不大。2、由于利用人力操作,因此对于球拍弦线张力的掌握,完全凭藉施力者的经验与感觉,因此,每一支球拍弦线张力的误差较大,球拍品质容易受影响。3、如过度拉线使球拍弦线的张力过大,由于棘齿卡制的关系,较不容易将弦线放松释放张力。-->4、当欲将弦线由球拍上卸下时,必须完全仰赖人力,若因操作不当使得弦线于瞬间释放张力,球拍有可能因瞬间的应力变化产生变形。(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球拍拉线装置,其可任意调整输出扭力,有效地缩小球拍弦线间张力误差,并且还可缓慢释放球拍弦线张力,避免球拍因瞬间的应力变化产生变形的现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含有一面板;一装设于该壳体中,且能正、反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马达及减速机构,一夹持器装设于该壳体面板外侧,该马达通过该减速机构连接该夹持器;一装设于该壳体中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电路板以及一嵌设于该壳体面板的两段式开关,该两段式开关电连接于该驱动装置,该两段式开关是具有两种不同的按压方式,藉由开关不同的按压方式可控制驱动装置的动力传输方向。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部固设有一托架,且该驱动装置可以包含有一装设于该减速机构的正转马达以及一装设于该托架的逆转马达,该两马达的主轴是轴向相对并藉由一挠性传动件连接,该正转马达主轴异于该逆转马达的一端朝该减速机构延伸并连接该减速机构。-->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传动件是一弹簧。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装置亦可仅包含有一装设于该减速机构的可逆式马达,该可逆式马达的主轴是朝该减速机构延伸并连接该减速机构。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的电路板上设有一控制马达正转的离合时间的调整器,该调整器是枢设有一杆体,该杆体贯穿该壳体的面板且其自由端固设有一调整钮。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面板上设有一配合该调整钮的刻度表。综上所述,本技术确实具有如下几项优点:1、弦线张力掌握准确,由于马达所输出的扭力是由控制单元所控制,因此球拍弦线的张力较为统一,品质容易掌控。2、本技术的驱动装置同时具备有正、逆转功能,因此当欲更换弦线时,透过驱动装置的逆转功能,可以减缓放松弦线的张力,避免球拍因瞬间的应力变化产生变形。3、完全取代人力,本技术的动力源是来自装设于壳体中的马达,将人力的运用降至最低。4、结合两种功能于一体,可有效降低球拍生产者的设备采购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藉由上述的技术手段,使得本技术具有球拍弦线张力掌握准确以及缓慢释放球拍弦线张力等优点。(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平面图,用以显示驱动装置正转。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平面图,用以显示驱动装置逆转。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部分分解图。(五)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可节省人力避免球拍弦线张力过大的球拍拉线装置,其主要是包含有一壳体(10)、一装设于壳体(10)中的驱动装置(20)、一控制驱动装置(20)作动的控制单元(30)以及一设于壳体(10)外部并藉由驱动装置(20)所带动的夹持器(40)。该壳体(10)是包含有一凵型的基座(11)以及一型的盖体(12),两者互相组合后,恰可形成一封闭空间,该基座直立的部分是分别设为一面板(111)以及一背板(112),且该基座(11)底部靠近背板(112)处是垂直固设有一托架(113)。该驱动装置(20)主要是包括有一固设于基座(11)面板(111)内侧的减速机构(21),该减速机构(21)的主动轴(图中未示)是贯穿基座(11)面板(111),且其自由端是可供固设夹持器(40),该驱动装置(20)进一步包括有分别固设于减速机构(21)与基座(11)托架(113)的正转马达(22)与逆转马达(23),其中,该正转马达(22)与逆转马达(23)的主轴(221、231)是轴向相对,并藉由一挠性传动件(24)所连接,因此,不论是正转马达(22)或是逆转马达(23)其动-->力皆可藉由减速机构(21)传达至夹持器(40)并令其正转或逆转,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中,因考虑正转马达(22)的使用频率与使用寿命,是将正转马达(22)装设于减速机构(21)异于基座(11)面板(111)的一面,且其主轴(221)朝向减速机构(21)的一端是延伸进入减速机构(21)中并带动减速机构(21),而其另一端则与逆转马达(23)的主轴(231)轴向相对,其中连接正、逆转马达(22、23)的挠性传动件(24)是一弹簧,因两主轴(221、231)使用挠性传动件(24)来连接,故即使两主轴(221、231)于组立时产生偏心误差,本技术仍可正常运作,大幅地降低了制造难度。该控制单元(30)是装设于基座(11)面板(111)的内壁上,并包含有一电路板(31),该电路板(31)上是设有一调整器(图中未示),该调整器具有一枢设且贯穿基座(11)面板(111)的杆体,该杆体的自由端是可供固设一调整钮(32),藉由该调整钮(32)以及电路板(31)上的各项电子零件,可控制正转马达(22)的离合时间,达到控制弦线张力的目的(该调整器为常见的已有技术,故未予详述),而基座(11)面板(111)外部同时设有一配合调整钮(32)所设的刻度表(321),让操作者能更精确地掌握弦线的张力,该控制单元(30)进一步包含有一嵌设于基座(11)面板(111)的开关(33),为了方便控制正、逆转马达(22、23),该开关(33)为一两段式开关(该两段式开关为常见的已有技术),并分别控制正、逆转马达(22、-->23),当按下开关的第一段时,开关(33)不会立即复位,使得正转马达(22)开始持续运转,当夹持器(40)上所夹持的弦线到达所设定的张力时,电路板(31)会发出讯号令开关(33)复位,此时正转马达(22)即停止运转,由于本技术减速机构(21)的速度比极大,因此在正常的情况下,夹持器(40)不会因弦线的张力拉扯而逆转。请再配合参阅如图3所示,开关(33)的第二段主要是用以操控逆转马达(23)来达到释放弦线张力的目的,当欲更换球拍弦线时,若弦线的张力瞬间释放,球拍有可能因瞬间的应力变化而产生变形,因此,开关(33)的第二段是采用步进的方式设计,所以当操作者停止按压开关(33),该开关(33)便立即弹回,而逆转马达(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该壳体包含有一面板;一装设于该壳体中,且能正、反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包含马达及减速机构,一夹持器装设于该壳体面板外侧,该马达通过该减速机构连接该夹持器;一装设于该壳体中的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包含有一电路板以及一嵌设于该壳体面板的两段式开关,该两段式开关电连接于该驱动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拍拉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底部固设有一托架,且该驱动装置包含有一装设于该减速机构的正转马达以及一装设于该托架的逆转马达,该两马达的主轴是轴向相对并藉由一挠性传动件连接,该正转马达主轴异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定伟
申请(专利权)人:朱定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