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程进村专利>正文

腹部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81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腹部健身器,其包括:一底架;一座位,具有一座垫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上,一上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下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下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架上并自所述底架横向伸出,所述下臂的第二端枢接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一垂直杆,位于所述座垫之后,并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且所述垂直杆具有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枢接于所述把手;一把手,枢接于垂直杆的第一端;以及一弹力机构,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之间。(*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腹部健身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以消除腹部多余肉的腹部健身器。                        
技术介绍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精致,生活忙碌,若没有养成固定的运动习惯,很容易地会有肥胖的问题,除了改变身材曲线,更重要的是会造成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等文明病,影响健康。在多种肥胖的形态之中,最常见的就是“水桶肚”,即腹部上会有多余的脂肪。因此,如何消除腹部的赘肉,就成为现代人必须面对的课题。在目前市面上除了已经有的许多种运动器材之外,本技术特别针对消除小腹赘肉的目的而设计,以增进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其可消除小腹的赘肉,减少肥胖,增进身体健康。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其可以充分地运动腹部,以全方位地消除小腹上的赘肉。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在运动腹部时,同时可以锻炼使用者的腿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腹部健身器,包括:一底架;一座位,具有一座垫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上,一上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下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下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架上并自所述底架横向伸出,所述下臂的第二端枢接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一垂直杆,位于所述座垫之后,并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且所述垂直杆具有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把手,枢接于垂直杆的第一端;以及一弹力机构,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之间。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其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可靠,能够起到减肥及增强体质的作用。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一实施例的前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一实施例的后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一实施例的左侧操作示意图;图4为显示图2中可调整弹力机构的部分放大图;图5a-图5c为显示使用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连续操作动作图;图6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二实施例的前立体图;图7为显示图6中T形接头与垂直杆结合状态的部分放大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三实施例的前立体图;图9为显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四实施例的第二可调整弹力机构的部分放大图;图10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五实施例的多向接头的分解图;图11为图10的多向接头与垂直杆结合状态的部分放大分解图;图12为图10的多向接头、垂直杆及把手的横杆结合状态的剖视图;图13为图10的多向接头的侧向动作图;图14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五实施例的前立体图;图15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六实施例的立体图;图16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六实施例的另一组合状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图1及图2为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则为其侧视操作示意图,如图所示,腹部健身器1包括一底架11及一座位12。底架11大致呈弓形而具有一前端111及一后端112,底架11的前端111-->及后端112分别设置有一前横杆113及一后横杆114,使底架11能稳固地置放在地面上。座位12包括一座垫121及一靠背122,靠背122通过一对大致呈L形的支撑臂123垂直地连接于座垫121,座垫121居中地固定在弓形底架11上,大致位于底架11的最顶端。本技术的腹部健身器1另包括一L形上臂13及一L形下臂14,其分别具有一第一端131、141及一第二端132、142。下臂14的第一端141连接于底架11的顶端附近,并自底架11横向伸出。下臂14的第二端142于一枢接点15,通过一枢销枢接于L形上臂13的第一端131,经由此配置,当使用者坐靠在座位12上时,枢接点15的位置大致与使用者的腰部对齐。L形上臂13的第二端132于靠背122后方连接一垂直杆16,垂直杆16与底架11及座位12对齐,并包括一第一端161及一第二端162,垂直杆16的第一端161可枢转地结合于一把手17的横杆171的中间点。一握把172分别自横杆171的一端延伸而出,握把172的轮廓大致呈一钩状,以配合使用者的肩部。较佳地,如图2、图4所示,底架11后端112的后横杆114及垂直杆16的第二端162之间设置有一弹力机构21,在本实施例中,此弹力机构21包括一个主弹性构件或主弹簧211,及偶数个次弹性构件或次弹簧212均等地设置于主弹簧211的两侧。该各弹簧211、212分别具有一固定端及一活动端,固定端连接于底架11后端112的后横杆114上,活动端可视需要固定于垂直杆16的第二端162上。对于不需要的次弹簧212,可将其活动端自垂直杆16的第二端162移开,并闲置固定在底架11上。上述结构即构成本技术腹部健身器11的第一实施例。如图5a-图5c所示并配合图1及图2所示,在使用时,使用者先将弹力机构21的弹簧211、212调到适当的数量,及/或选择适当的弹簧211、212的种类,再坐在座垫121上,使其背部靠抵在靠背122,另以双手分别握住握把172,使其抵住使用者的肩部,此时,使用者需运用腹部的力量,才能使其上半身以腰部为转动中心向前方及下方倾,从而克服弹簧211、212的弹力,带动把手17、垂直杆16及上臂13的组合,以枢接点15为转动中心随使用者身体的移动而移动。如此,实现本技术的目的。在上述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握把172仅能沿纵向向上移动,因-->此,其功效较偏向消除腹部中间部分的脂肪,对于消除腹部两侧的脂肪,成效较不显著。为了克服此问题,本技术腹部健身器的第二实施例针对握把、横杆与垂直杆的结合部分提出改进(如图6、7)。该第二实施例中所揭示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者是以相同的元件符号表示,仅另加入一单引号(′)。如图6、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腹部健身器1′中,垂直杆16′的第一端161′另外套接一套筒18及一中空T形接头19。套筒18具有一凸缘181,恰可使套筒18套在垂直杆16′的第一端161′上,而不会落入其中。接头19的水平部分191可供横杆171′通过,接头19的垂直部分192上形成有一对径向相对的圆周向凹槽193,并套入套筒18中,使套筒18位于接头19的垂直部分192及垂直杆16′的第一端161′之间,再通过一螺栓20穿过垂直杆16′的第一端161′及该对凹槽193,而使接头19可以一定角度相对于垂直杆16′而转动,且不会与垂直杆16′脱离。此外,由于套筒18的作用在于减少因接头19的垂直部分192与垂直杆16′直接接触所造成的摩擦,故表面光滑,且以硬质塑料或其它耐磨耗的材料制成。此外,套筒18的纵向长度小于螺栓20至垂直杆16′第一端161′端缘的距离,以避免干涉到螺栓20与接头19的垂直部分192的结合。经由第二实施例的构造,使用者可以先将上半身侧向转动一角度,再向下弯,因此可以运动到侧腹部的肌肉,消除侧向赘肉。图8显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与图1至图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的仅在于,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上臂、下臂及枢接点配置在座位的右侧,以符合某些消费者的喜好。当然,虽然未图示,也可在座位的两侧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架;一座位,具有一座垫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上,一上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下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下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架上并自所述底架横向伸出,所述下臂的第二端枢接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一垂直杆,位于所述座垫之后,并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且所述垂直杆具有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把手,枢接于垂直杆的第一端;以及一弹力机构,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架;一座位,具有一座垫固定于所述底架之上,一上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下臂,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下臂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架上并自所述底架横向伸出,所述下臂的第二端枢接所述上臂的第一端;一垂直杆,位于所述座垫之后,并连接所述上臂的第二端,且所述垂直杆具有第一端及一第二端;一把手,枢接于垂直杆的第一端;以及一弹力机构,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及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呈弓形,且其中所述底架具有一前横杆及一后横杆,其分别设置于所述底架的前后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支撑臂及一靠背,所述靠背通过一对支撑臂垂直地连接于所述座垫。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臂的第二端于一枢接点枢接所述上臂的第一端,当使用者坐在所述座垫上时的所述枢接点的位置,与所述使用者的腰部对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机构为施加一可调整的弹力,其包括多个弹性构件,所述各弹性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底架的后端上,而所述另一端可选择地连接于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弹性构件包括一居中的主弹性构件,设置于所述垂直杆的第二端上,及偶数个次弹性构件均均等地设置于所述主弹性构件的两侧。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弹性构件为弹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弹性构件为橡胶制弹性带。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臂及所述下臂分别呈L形。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还包括一横杆,枢接于所述垂直杆的第一端,及二把手握把自所述横杆相对端延伸而出。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各把手握把呈一钩状,以配合使用者的肩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T形接头,其设置于所垂直杆的第一端上,并具有一水平部分及一垂直部分,所述横杆通过所述接头的水平部分,所述接头的垂直部分上形成有一对径向相对的圆周向凹槽,其中所述接头还包括一螺栓,在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垂直杆的第一端及所述成对凹槽时,所述接头可于一范围内相对于所述垂直杆而转动地与所述垂直杆结合。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接头的垂直部分及所述垂直杆的第一端之间。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弹力机构,设置于所述上臂及下臂之间。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腹部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力机构包括多个弹性构件,各弹性构件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上臂,另一端连接至所述下臂。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腹部健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进村庄进成
申请(专利权)人:程进村庄进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