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景三专利>正文

改良之球拍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013 阅读:9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高消震力的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包括:由多张预浸环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碳纤维织板制成的外部层壳,外部层壳在框架握把部以上部位至少设一消震区,管状桥接件由塑胶材质制成,套穿消震区,使其表面与消震区表面紧贴,第一及第二增强层由多张预浸环氧树脂且预定纤维走向碳纤维织板制成,第一补强层横跨管状桥接件一端与外部层壳交接处并包覆二者相邻表面上,第二补强层横跨管状桥接件另一端与外部层壳交接处并包覆二者相邻表面上。(*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球拍框架,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高消震能力的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目前的纤维增强塑胶球拍框架均具有一呈多层结构状的外部层壳,该外部层壳于制造上是将多张预浸环氧树脂且具单一纤维走向的纤维织板依序叠置,然后卷绕成长管状,最后将之置入模具内加压加热成型。因此,该种外部层壳实质上是以性质相同的纤维增强塑胶材质均匀一致且无中断地沿球拍的整体长度延伸。就震动系统的观点看来,前述该种外部层壳结构,在击球后所产的震荡会无阻且直接地沿球拍的环框部、柄部而传至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部,使用者握持该握把部的手部往往会因此而受到运动伤害。为了解决此一问题,有诸多专利案被提出,例如台湾技术专利第78201997号「可消减手柄振荡之球拍构造」,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在球拍框架的主轴与套合于其上的手柄间塞填一弹性体,以便用来消除击球后所产生的震荡。事实显示,该种球拍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或受强力震击时,其手柄往往会从该主轴上脱落,因此并不理想。另一台湾专利技术专利案第78210299号「具截阻击球震力的球拍构造」,则公开了一种在球拍柄部形成多个凹槽,然后再于各该凹槽上填充以一吸震环带用以阻截球拍击球时所产生的震荡波。该种结构由于其吸震环带是在球拍框架成型后,再包覆于各凹槽内,二者在结构方面并不紧密。因此吸震效果不佳,且受到震击后,也很容易脱落。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纤维增强塑胶制成的改良球拍框架,该球拍框架可确实有效地消减及吸收球拍击球时所产生的震荡。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改良球拍框架,具有一环框部、一握把部以及一用以连接上述二部件的柄部。该框架在结构上,包含有一外部层壳,以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的第一纤维织板依序叠置卷绕压塑而成,其特征在于该外部层壳自该握把部与该柄部的交接处端开始往该环框部延伸的部位上至少设有一消震区,一管状桥接件由塑胶材质预先模塑成型,于该外部层壳尚未硬化成型前即将之套覆于该消震区上,借以使该外部层壳于硬化成型后,能使该消震区的表面紧贴于该桥接件的管孔孔壁上,以及一个第一及第二增强层由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的第二纤维织板所制成,其中该第一增强层于尚未硬化成型之前,以横跨该桥接件的一端与该外部层壳交接处的方式包覆于该端的表面及与其相邻接的外部层壳的表面上,该第二增强层则于尚未硬化成形成之前,以横跨该桥接件另一端与该外部层壳交接处的方式包覆于该端的表面及与其相邻接的外部层壳的表面上,用以使各该增强层于硬化成型后,该桥接件之两端分别被紧紧地夹置于该第一、第二增强层与该消震区的表面上;于是,该纤维增强塑胶的球拍框架将借助由一个由多张预设热固性树脂的纤维织板所制成的外部层壳以及若干由塑胶材质或高分子聚合物所制成且紧密地贴覆于各消震区上的管状桥接件构成一完整的结构。因此,该球拍击球后所产之震荡在自该环框部传至该握把部的过程中,在经过套覆有该桥接件的消震区时将大量地被衰减及吸收,如此,即可减小该握把部所感受的震荡,从而避免发生运动伤害。本专利技术的球拍框架的又一特性在于该消震区纤维织板的层数较其他部位为少。本专利技术的球拍框架的再一特征在于该消震区的各层纤维织板呈交叠断层结构状。以下兹举本专利技术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一说明附图说明图1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2-2方向上的剖视图;图3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图2的3-3方向上的剖视图;图4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图2的4-4方向上的剖视图;图5 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沿图1的2-2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该消震区上的纤维织板呈交叠断层结构状;图6 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 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沿图6的7-7方向上的剖视图;图8 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3的立体图;图9 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3的部分剖视立体图;图10 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沿图9的10-10方向上的剖视图;图11 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沿图9的11-11方向上的剖视图;图12 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沿图8的12-12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消震区上的纤维织板呈交叠断层结构。首先请参阅图1、2、3和4,图中标号10表示一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球拍,该球拍10包含有一框架20,该框架20具有一环框部22、一握把部24以及一连接该环框部22与该握把部24的柄部26,该柄部26具有往该环框部22延伸的二条分支261和262,该握把部24上包覆有一护套12。框架20的结构包含有一赛珞玢薄管30,一由多层预浸环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的第一碳纤维织板叠置卷绕压塑而成的外部层壳32,该外部层壳32包覆于该赛珞玢薄管30的表面上,该外部层壳32于该握把部24与该柄部26的交接处设有一消震区36;一管状桥接件40由聚氨酯、聚乙烯及环氧树脂等材质的高分子聚合物依适当比例混合模塑而成。该桥接件40具有一本体42、一对自该本体42一端往外延伸的前叉管44以及一自该本体42之另一端往外延伸的后连接管46。该外部层壳32对应于该二条分支261和262的部位分别贯穿该对前叉管44,然后于该本体42处汇合,再贯穿该后连接管46,换言之,使该桥接件40套覆于该消震区36的表面上。当然该桥接件40亦可制成二个形状相对称之半管状壳体,然后再予以组合成一完整的管状体。一第一及第二增强层48和50是由多张预浸环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而宽度及长度较该第一纤维织板为小的碳纤维织板所制成。其中该第一增强层48以横跨各该前叉管44与各该分支261和262交接处的方式包覆在二者相邻的表面上,该第二增强层50则以横跨该后连接部46与该柄部26后段交接处的方式包覆在二者相邻的表面上。在实际制造时,上述框架结构的外部层壳32上的消震区36是在硬化成型之前即已嵌置于该桥接件40的管孔内,而该第一及第二增强层48和50亦是在硬化成型之前即已包覆在该桥接件40与该外部层壳32的表面上,最后再将该外部层壳32与该桥接件40一起置入模具内,加热加压硬化成型。在成型过程中,因高温高压的关系,该外部层壳32及该桥接件40将有部分环氧树脂会释出而使二者的触接部位可以紧密的贴覆在一起。借此,当以该球拍10的环框部22上构成的击球网面击球时,该环框部22所产生的震荡波在经过该消震区36时,便有部分能量会被该桥接件40所吸收,而有部分则因产生相位差而被衰减。因此,在该握把部24上所感受到的震荡将远较传统的球拍为小。另外,为了使该框架结构可以更有效的阻截及消除震荡,该消震区36纤维织板的层数可以适当的减少,例如该外部层壳32其他部位上的纤维织板层数可为六层,而该消震区32上的层数可以减为三层,或者,将该消震区36的各层纤维织板可由交叠断层构成(如图5所示)。如此,该震荡波在传送的过程中于经过该消震区时,将被该消震区更为大量地所衰减。再请参阅图6和7,图中标号60表示一具有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的球拍。球拍60包含有一框架62,该框架62具有一环框部64、一握把部66,以及一用以连接上述二部的柄部68,该柄部68具有往该环框部64延伸的二条分支681和682。该框架62的结构包含有一赛珞玢薄管70,一由六层预浸环氧树脂且纤维走向为±0°、±3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拍框架,具有一环框部、一握把部以及一位于该环框部与该握把部之间的柄部,该框部的结构包含有一由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的第一纤维织板叠置卷绕压塑而成的外部层壳,其特征在于:该外部层壳由该握把部与该柄部的交接处开始往该环框部延伸的部位上至少设有一消震区,一以塑胶材质预先模塑成型的管状桥接件,该管状桥接件于该外部层壳尚未硬化成型之前即将之套覆于该消震区上,以便该外部层壳于硬化成型后,使该消震区的表面可紧贴于该桥接件的管孔孔壁上;以及由多张预浸热固性树脂且具预定纤维走向的第二纤维织板叠置而成的第一及第二增强层,其中该第一增强层是在尚未硬化成型之前,将之包覆于该桥接件的一端表面及与该端相邻的外部层壳的表面上,该第二增强层则于尚未硬化成型之前,将之包覆于该桥接件之另一端表面及与该端相邻的外部层壳的表面上,以便当该第一、第二增强层硬化成型后,该桥接件的两端分别紧紧地夹置于该第一、第二增强层与该消震区的表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景三
申请(专利权)人:尤景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