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9231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6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即使在偏光片的厚度小的情况下、在耐热试验中也不易发生红变的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偏光片,其是使碘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为10μm以下,并且,碘的相位差相对于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为0.38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技术介绍
偏光板已被广泛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特别是近年来的智能手机、平板PC(Slate PC)等各种移动设备。随着在移动设备中的发展,对偏光板日益要求纤薄轻量化,并且,另一方面还要求耐热性优异。然而,对于以往的偏光板而言,在实施耐热试验(通常,于80~85℃进行500~750小时)时,存在下述情形:发生从偏光板漏出红色区域的光(被称为“红变(red discoloration)”)的不良情况。作为抑制红变这样的变色的方法,以往提出了各种方法。用于抑制偏光片的变色或脱色的现有方法例如包括:使偏光片中含有硫酸离子的方法(专利文献1);在偏光片制造工艺中增加在已调节至规定pH范围的水溶液中进行的膜浸渍处理的方法(专利文献2及3);在偏光片上设置规定的保护层的方法(专利文献4);调节偏光片中的碘含量与钾含量之比的方法(专利文献5);改善在偏光片中吸附的I3-的取向的方法(专利文献6);使偏光片中含有锌离子的方法(专利文献7~9)等。另外,专利文献10~12中公开了规定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的变化量作为偏光片的均匀性的指标。然而,仅规定了Rpva,关于碘的取向(碘的相位差:Ri)并无记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304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8213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07057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65222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114581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4-341503号公报专利文献7:日本特公昭60-033245号公报专利文献8:日本特公平02-034001号公报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0-035512号公报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0-152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1:日本特开2012-008234号公报专利文献12:日本特开2012-01400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作为可抑制红变的方法,已提出了多种方案,但在偏光片的厚度小时,特别容易发生红变,对于这样的偏光片而言,上述方法不能说是充分的抑制红变的对策。另外,含有锌离子的方法还会招致对皮肤的刺激、废液的环境负担、锌在偏光片表面析出等其他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偏光片的厚度小的情况下、耐热试验中也不易发生红变的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以下的偏光片及偏光板。[1]偏光片,其是其是使碘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为10μm以下,并且碘的相位差相对于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为0.38以上。[2]偏光板,其包含上述[1]所述的偏光片。[3]上述[2]所述的偏光板,其进一步包含贴合在偏光片的至少一面上的保护膜。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偏光片及偏光板,即使偏光片的厚度小至10μm以下,耐热试验中的红变也能被抑制,可保持中性显示(neutral display)。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另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例的流程图。图4为表示在树脂层形成工序中得到的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为表示在拉伸工序中得到的拉伸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为表示在染色工序中得到的偏光性层叠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为表示在第一贴合工序中得到的贴合膜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偏光片及偏光板>(1)偏光板的基本结构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偏光板的层结构的一例的示意性截面图。如图1所示的偏光板1那样,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可以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光片5、介由第一粘接剂(adhesive,日语:接着剤)层15而层叠在所述偏光片5的一面上的第一保护膜10、介由第二粘接剂层25而层叠在所述偏光片5的另一面上的第二保护膜20。偏光板1可进一步具有层叠在第一保护膜10及/或第二保护膜20上的其他光学功能层、压敏粘合剂(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日语:粘着剤)层等。另外,如图2所示那样,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也可以是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2,所述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2具有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光片5、和介由第一粘接剂层15而层叠在所述偏光片5的一面上的第一保护膜10的。单面带有保护膜的偏光板2可进一步具有层叠在第一保护膜10及/或偏光片5上的其他光学功能层、压敏粘合剂层等。(2)偏光片的相位差特性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包含使碘在经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厚度为10μm以下的偏光片,该偏光片的碘的相位差(Ri)相对于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之比(Ri/Rpva)为0.38以上。Ri/Rpva优选为0.40以上,更优选为0.44以上。对于呈现所述相位差特性的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而言,虽然由于偏光片5的厚度小至10μm以下,所以与厚度较大的以往的偏光片(35μm左右)相比水分在偏光片5中的进出特别快而容易发生红变,但尽管如此,即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偏光板实施耐热试验(通常,于80~85℃进行500~750小时),也不易发生红变,可保持中性显示,耐热性优异。这样的高耐热性(难红变性)在即使将偏光板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之类的显示装置等而实际使用时也能够被长期维持。针对厚度为10μm以下的薄膜偏光片,为了使其不易发生红变,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提高聚乙烯醇的取向来谋求碘-聚乙烯醇络合物的稳定化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仅提高聚乙烯醇的取向时无法达成防止红变的目的。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获知,即使在聚乙烯醇的取向过高的情况下,有时碘的取向也不一定提高。作为其理由,可举出以下这样的理由。作为结晶性高分子的聚乙烯醇具有结晶部(片层(lamella)),由此产生的相位差使得聚乙烯醇的取向局部显著增高。可以认为,虽然尤其是根据拉伸方法的不同,结晶片层会显著生长,测定的取向度显著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多的结晶交联点的影响,非晶部的取向并未以这种程度提高。尤其是,形成长波长侧的吸收带的碘-聚乙烯醇络合物会与非晶部的聚乙烯醇形成络合物,因此,为了使长波长侧的吸收带稳定而不发生劣化,需要使结晶部不过多地增加,提高非晶部的聚乙烯醇链的取向。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碘的取向及聚乙烯醇的取向均较高的情况下,当碘的相位差相对于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为0.38以上时,碘-聚乙烯醇络合物稳定,变得在耐热条件下不易发生红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此处,聚乙烯醇的相位差值(Rpva)及碘的相位差值(Ri)可通过测定不具有碘的吸收带的波长区域内的相位差值而求出。具体而言,在波长850nm以上的多个波长处测定相位差值,针对测得的相位差值R(λ)和波长λ进行标绘(plotting),用最小二乘法将其拟合成下述的Sellmeier公式。此处,A及B为拟合参数,是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的系数。R(λ)=A+B/(λ2-6002)此时,可如下所述地将该相位差值R(λ)分离成不存在波长依赖性的聚乙烯醇的相位差(Rpva)和波长依赖性强的碘的相位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偏光片及包含所述偏光片的偏光板

【技术保护点】
偏光片,其是使碘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为10μm以下,并且碘的相位差相对于聚乙烯醇的相位差之比为0.38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1.29 JP 2013-2480821.偏光片,其是使碘在聚乙烯醇系树脂层中吸附取向而得到的,所述偏光片的厚度为10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九内雄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