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821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处理盒包括壳体和动力接收单元;动力接收单元设在壳体的一端,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弹性件;啮合部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弹性件施加弹性作用力至啮合部,动力接收单元的一端还包括一迫压件,迫压件控制啮合部的伸缩。由于通过迫压件受压控制啮合部向内缩进,使处理盒在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或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其啮合部不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产生结构干涉,解决了使用者不能顺利地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处理盒
技术介绍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电子成像装置内设有转速力驱动单元。所述处理盒至少包括有显影单元、显影剂、控粉单元以及容纳上述单元的壳体框架,另外根据不同种类的处理盒结构,还额外的设置有感光单元、充电单元以及清洁单元。该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沿显影单元轴向设置在处理盒的一端,通过所述的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相互啮合后进而将旋转的驱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最后驱动处理盒内部的显影单元使其运转,参与电子成像装置的显影工作。在现存技术中,电子成像装置在进行显影工作(即使用者常说的“打印”)之前,使用者需将处理盒安装至电子成像装置中,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需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进行接触进而相互啮合。如图1所示,处理盒C1沿方向X(方向X为与显影单元的轴向基本垂直)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未出示)中,处理盒C1通过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左右内侧板上的导轨(F11、F21)支承并进入电子成像装置内。当处理盒C1沿导轨(F11、F21)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如图2所示,其位于处理盒C1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100a同样沿着方向X移动进而与电子成像装置上的驱动单元900接触啮合,由于驱动单元900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相对固定(只能沿自身的轴线旋转),在动力接收单元100a沿方向X移动与驱动单元900接触啮合的过程中,其动力接收单元100a的啮合部110a将存在一定的机率与驱动单元900形成结构干涉。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当啮合部110a与驱动单元900形成结构干涉时,其啮合部110a受到来自与驱动单元900的挤压从而沿轴向向内缩进。而当啮合部110a继续移动至与驱动单元900基本同轴时,啮合部110a与驱动单元900之间的结构干涉消失,啮合部110a即因设在动力接收单元100a内部的弹簧的弹性作用力向外伸出与驱动单元900接触啮合。然而,当使用者需要取出处理盒C1时,由于动力接收单元100a的啮合部110a已在接收来自驱动单元900的驱动力的过程中与驱动单元900形成紧 配啮合状态,因此动力接收单元100a的啮合部110a无法沿轴向向内缩进与驱动单元900脱离啮合。因此,倘若存在上述现象,使用者则不能顺利地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取出,若使用者强行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则容易导致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或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发生磨损或断裂,致使驱动单元和动力接收单元难以或无法继续稳定地啮合并传递动力,这样,电子成像装置或处理盒也因此不能继续正常使用,后续的显影质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处理盒,以解决现有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在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紧配啮合后,处理盒不能顺利地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壳体和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在壳体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弹性件;所述啮合部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作用力至啮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的一端还包括一迫压件,所述迫压件控制啮合部的伸缩。所述迫压件通过受压向内缩进并控制啮合部向内缩进,所述迫压件向内缩进的方向与啮合部向内缩进的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挡板,所述迫压件设有一受压部,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表面。所述受压部设有曲面或斜面。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传递部,所述啮合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进时,啮合部的旋转轴与传递部的旋转轴同轴或平行。所述啮合部从所述挡板向外伸出;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表面为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侧表面;所述受压部突出的方向与所述啮合部伸出的方向为同一方向。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啮合部与传递部。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有斜滑面;所述挡板向内设有斜滑面;所述挡板的斜滑面与滑动件的斜滑面抵接。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看,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实现平行位移。从所述连接件的端面方向上看,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实现平行位移。所述啮合部的转速力小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转动且不传递驱动力至传递部。所述啮合部的转速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啮合部传递驱动力至传递部。所述啮合部可沿着垂直于传递部的轴向相对于连接件位移。所述连接件可沿着垂直于传递部的轴向相对于传递部位移。 所述迫压件设有一滑动面,所述挡板设有一滑动面,所述迫压件通过表面的滑动面与挡板的滑动面滑动配合使啮合部在伸缩或位移时啮合部的旋转轴与传递部的旋转轴保持同轴或平行。所述连接件可相对于啮合部进行上下摆动。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使连接件在摆动移动后恢复至初始位置。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防脱挡圈,所述防脱挡圈设置在传递部中,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防脱挡圈与连接件之间。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压板,所述压板可转动地与挡板连接,所述压板通过一端的受压转动迫使啮合部进行向内缩进。所述压板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设置在挡板的靠前端处。所述处理盒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制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轴向位移量;所述限位凸起设有一导向面,所述导向面相对于壳体的表面逐渐向外延伸,所述导向面相对于处理盒的安装方向设置在限位凸起的靠前端处。所述导向面为一倾斜面或弧形面。所述处理盒壳体的另一端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用于限制处理盒在电子成像装置中的轴向位移量;所述限位凸起可相对于壳体进行伸缩。所述处理盒壳体上设有一抓取部,所述抓取部相对于设置在壳体一端的动力接收单元更接近于壳体另一端的限位凸起。所述处理盒具有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中的安装方向以及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的取出方向,所述处理盒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啮合部或传递部的旋转轴基本垂直,所述处理盒的取出方向相对于所述驱动单元的旋转轴倾 斜。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通过迫压件受压控制啮合部向内缩进,使处理盒在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或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时,其啮合部不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产生结构干涉,解决了使用者不能顺利地将处理盒从电子成像装置中取出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安装入电子成像装置时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的动力接收单元与电子成像装置的驱动单元啮合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盒及其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处理盒及其动力接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a、图6b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迫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滑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a、图9b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a、图10b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传递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剖面示意图;图12a、图12b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的一方向动作示意图;图13a、图13b、图13c是本实施例一中的动力接收单元的啮合部的另一方向动作示意图;图14、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壳体和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在壳体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弹性件;所述啮合部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作用力至啮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的一端还包括一迫压件,所述迫压件控制啮合部的伸缩;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的轴向为所述啮合部的伸缩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5.13 CN 20151024303711.一种处理盒,该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装置上,所述处理盒包括壳体和动力接收单元;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设在壳体的一端,所述动力接收单元包括啮合部,弹性件;所述啮合部与电子成像装置中的驱动单元啮合并接收驱动力,所述弹性件施加弹性作用力至啮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的一端还包括一迫压件,所述迫压件控制啮合部的伸缩;所述处理盒还包括显影单元,所述显影单元的轴向为所述啮合部的伸缩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迫压件通过受压向内缩进并控制啮合部向内缩进,所述迫压件向内缩进的方向与啮合部向内缩进的方向为同一方向。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挡板,所述迫压件设有一受压部,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部设有曲面或斜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传递部,所述啮合部向外伸出或向内缩进时,啮合部的旋转轴与传递部的旋转轴同轴或平行。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从所述挡板向外伸出;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表面为所述受压部突出于挡板的外侧表面;所述受压部突出的方向与所述啮合部伸出的方向为同一方向。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啮合部与传递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接收单元还包括一滑动件,所述滑动件设有斜滑面;所述挡板向内设有斜滑面;所述挡板的斜滑面与滑动件的斜滑面抵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看,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实现平行位移。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连接件的端面方向上看,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实现平行位移。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的转速力小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啮合部可相对于传递部转 动且不传递驱动力至传递部。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处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部的转速力大于弹性件的弹性力时,所述啮合部传递驱动力至传递部。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处理盒,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琴丁戈明丁文奕戴曙春刘金莲曹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