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至少一弹性吸震块及至少一调整元件;该杆头本体结合一打击面板,该弹性吸震块适当接触该打击面板的背面;该调整元件用以调整该弹性吸震块抵推该打击面板的松紧度,以改变该弹性吸震块的弹性压缩特性,因而增益吸震效果或避免减损击球应力。(*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特别是关于一杆头本体利用一调整元件调整一弹性吸震块的弹性压缩特性的吸震构造。
技术介绍
习用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请参照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第5,290,036号《背穴具吸震材料的背穴式铁杆头(Cavity Back Iron with VibrationDampening Material in Rear Cavity)》专利技术专利,其包含一杆头本体100及一吸震材料200。该杆头本体100设有一打击面板101及一背穴102。该打击面板101用以打击高尔夫球。该背穴102用以装填该吸震材料200。该吸震材料200较佳地选自硬度在shore D 20至50之间的材料,例如聚氨酯(polyure thane,PU)。由此,在击球时,该吸震材料200可适当吸收击球产生的余震,以相对增加挥杆人员的手部握持舒适感。在力学分析上,为了提升击球准确性及方向操控性,当高尔夫球刚接触该打击面板101时,该打击面板101较佳地必需受轻微的击球应力作用,而快速形成大量压缩变形;相反的,在高尔夫球即将离开该打击面板101时,该打击面板101较佳地必需由最大弹性变形量快速的弹性回复至原状,如此方能形成较强反弹作用力,以反馈给高尔夫球。然而,在该打击面板101连续性弹性变形期间,该打击面板101势必向后产生一压力,而压缩该吸震材料200的体积变形。但是,对于不同的选手有不同的挥杆力量与角度,并且在一组高尔夫球杆中具有各种长杆与短杆,不同的杆头间也强调不同的击球特性表现,例如长杆需要有较佳的击球距离,短杆需要有较佳的操控表现,或者稍微缩减使用长杆挥击的距离,但可获得较佳的操控性。而一般市售的高尔夫球杆头仅具有无法改变的单一击球特性,无法调整杆头使其在击球距离与操控表现中寻求一平衡点或依个人不同的需求加以调整。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改良上述缺点,其利用一弹性吸震块贴接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该弹性吸震块可利用一调整元件调整抵接该打击面板的松紧度,以改变弹性压缩特性。由此,本专利技术可选择加强吸震或避免减损击球应力,以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提升击球准确性及确保整体击球性能。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贴接一弹性吸震块,并利用一调整元件调整该弹性吸震块的松紧度及弹性压缩特性,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提升击球准确性及确保整体击球性能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设置一弹性吸震块,该弹性吸震块由一气囊及一气室所组成,并具有相似气体的弹性压缩特性,以避免减损击球应力,使本专利技术具有确保整体击球性能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设置一弹性吸震块,该弹性吸震块内含气体及液体,以供有效吸收击球余震,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的功效。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松配合的设置实心的一弹性吸震块,并利用一调整元件调整该弹性吸震块与一打击面板的抵接松紧度,以供有效吸收击球余震,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至少一弹性吸震块及至少一调整元件;该杆头本体结合一打击面板,该弹性吸震块适当接触该打击面板的背面;该调整元件用以调整该弹性吸震块抵推该打击面板的松紧度,以改变该弹性吸震块的弹性压缩特性,因而增益吸震效果或避免减损击球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号说明1……杆头本体 11……打击面板12……背穴13……容室131……内螺纹 2……弹性吸震块21……气囊22……气室23……液体3……调整元件31……外螺纹 32……卡掣槽100……杆头本体 101……打击面板102……背穴 200……吸震材料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包含一杆头本体1、至少一弹性吸震块2及至少一调整元件3。该杆头本体1较佳地是属一铁杆型杆头,其结合一打击面板11,并设有一背穴12及一容室13。该杆头本体1可利用焊接、硬焊、嵌设、螺设或一体成型方式结合该打击面板11,以便利用该打击面板11打击高尔夫球。该背穴12开设于该杆头本体1的背部,并可裸露该打击面板11的背面。该容室13凹设于该杆头本体11的后下方,且较佳地是凹设于该打击面板11的主击球区(sweet spot,甜蜜区)或余震集中区域的背面,例如跟部(heel)或趾部(toe)位置。该容室13的开口朝后,且可向前连通该背穴12及打击面板11的背面。再者,该容室13较佳形成圆形,并在内周面形成一内螺纹131。请再参照图2、3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弹性吸震块2是以黏贴或可滑动的方式容置于该容室13中。该弹性吸震块2可由一气囊21及一气室22所组成,因而形成弹性气垫功能。该气囊21是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聚氨脂(PU,polyurethane)、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或高分子弹性树脂等。该类弹性材料的索尔硬度较佳地控制在介于shore A10至shore D 30之间。该气室22形成封闭状,其可供灌注适当气体,并可相对外部大气选择形成等压或高压。该调整元件3较佳是一螺丝,其设有一外螺纹31及至少一卡掣槽32。该调整元件3可利用该外螺纹31结合于该容室13的内螺纹131,以供调整该弹性吸震块2抵推该打击面板11的松紧度。该卡掣槽32可便于利用螺丝起子或扳手等工具调整该调整元件3的螺设程度。在力学分析上,当高尔夫杆头用于击球时,高尔夫球依序经过(1)、初始碰触该打击面板11;(2)、造成该打击面板11产生最大弹性变形;(3)、最终脱离该打击面板11阶段。在上述各阶段中,该打击面板11向后发生弹性变形,势必连续性的变化产生一压力,以抵推该弹性吸震块2,并造成该弹性吸震块2的体积连续性压缩变形。请参照图3所示,由于该弹性吸震块2的气室22含有适量气体,因此该弹性吸震块2形成弹性气垫功能,且其承受压力时较易形成弹性压缩变形。也即,在上述第1阶段时,虽然该打击面板11开始发生弹性变形,并提供一较小压力给该弹性吸震块2,但该压力在逐渐增大时将快速造成该弹性吸震块2的体积瞬间压缩变小,因此本专利技术可在第1阶段时有效避免该弹性吸震块2过度抵撑该打击面板11,进而延迟高尔夫球停留在该打击面板11上的时间,但仍能确保整体击球性能。在上述第2阶段期间,该打击面板11产生最大弹性变形并形成最大的压力,该压力将压缩该弹性吸震块2至趋近于最大压缩体积,如此该弹性吸震块2顶撑该打击面板11,并相对延长高尔夫球与打击面板11的接触时间,进而提升方向操控性及击球准确性。在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整吸震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其设有一打击面板及至少一容室,该打击面板的正面用以打击高尔夫球,该容室开设于该杆头本体的后方,并连通至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弹性吸震块,其由弹性材料制成,且容置于该容室内,并部分接触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及至少一调整元件,其用以调整该弹性吸震块抵推该打击面板的松紧度,以改变该弹性吸震块的弹性压缩特性,由此有效吸收余震并避免减损击球应力。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清,陈宇宏,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