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334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至少一弹性气垫及至少一配重块;该杆头本体设有一打击面板,该杆头本体于该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位置凹设一制震区,以供结合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该弹性气垫由一囊体及一气室所组成,其用以在不减损击球应力下有效吸收该打击面板的击球余震;该弹性气垫也用以辅助固定该配重块于该制震区,且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共同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特别是关于一杆头本体利用一弹性气垫吸收击球余震及利用一配重块调整整体重心的吸震及配重构造。
技术介绍
现有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请参照图1所示的美国专利第5,290,036号「背穴具吸震材料的背穴式铁杆头〔Cavity Back Iron withVibration Dampening Material in Rear Cavity〕」专利技术专利,其包含一杆头本体100及一吸震材料200。该杆头本体100设有一打击面板101及一背穴102。该打击面板101用以打击高尔夫球。该背穴102用以装填该吸震材料200。该吸震材料200较佳选自硬度在shore D 20至50之间的材料,例如聚氨酯〔polyurethane,PU〕、发泡材〔foam〕或橡胶。藉此,在击球时,该吸震材料200可适当吸收击球产生的余震,以相对增加挥杆人员的手部握持舒适感。在力学分析上,为了提升击球准确性及方向操控性,当高尔夫球刚接触该打击面板101时,该打击面板101较佳必需受轻微的击球应力作用,而快速形成大量压缩变形;相反的,在高尔夫球即将离开该打击面板101时,该打击面板101较佳必需由最大弹性变形量快速的弹性回复至原状,如此方能形成较强的反弹作用力,以反馈给高尔夫球,以便将高尔夫球打击至远距离位置。然而,在该打击面板101连续性弹性变形期间,该打击面板101势必向后产生一压力,因而压缩该吸震材料200的体积变形。但是,在该打击面板101刚发生弹性变形时,该吸震材料200因弹性回复能力低落,而过度紧抵该打击面板101并影响其击球性能。再者,当该高尔夫球杆头自开始接触该球,至该球离开该高尔夫球杆头的这段接触时间,该打击面板101受该吸震材料200过度抵接而无法有效向后挠曲变形,以致延长与高尔夫球的接触时间。结果,该吸震材料200的设置不但无法达到最佳的吸震,反而大幅降低整体击球性能。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现有高尔夫杆头的配重构造,请参照美国专利第6,012,990号「高尔夫杆头〔Golf Club Head〕」、第6,206,790号「具可调配重块的高尔夫铁杆头〔Iron Type Golf Club Head with Weight AdjustmentMember〕」、第6,524,198号「高尔夫球杆及其制造方法〔Golf Club and Method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及第6,773,360号「具可拆式配重块的高尔夫杆头〔Golf Club Head Having a Removable Weight〕」等专利技术专利,其包含一杆头本体及至少一配重块。该配重块利用焊接、螺固、紧配合嵌设等方式结合在该杆头本体的底部位置,以用于调整整体重心。然而,该配重块及杆头本体利用上述方式所形成的结合构造通常阻尼过小,吸震性不佳。在该杆头本体长期承受击球震动下,该配重块及杆头本体之间的结合构造容易龟裂或松动,如此不但可能产生击球异音,甚至造成该配重块的脱落。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高尔夫杆头的配重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改良上述的缺点,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形成一制震区,以供结合一弹性气垫及一配重块,该弹性气垫设有一囊体及一气室,因而具有空气的弹性压缩特性。同时,该弹性气垫也能辅助定位该配重块。藉此,本专利技术不但能有效吸收击球余震,避免减损击球应力,且更能简化配重块的组装,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提升击球准确性及确保整体击球性能。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其在一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位置形成一制震区,以结合一弹性气垫及一配重块,使本专利技术具有吸收击球余震、调整整体重心及简化配重块组装的功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其包含一杆头本体、至少一弹性气垫及至少一配重块;该杆头本体设有一打击面板,该杆头本体于该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位置凹设一制震区,以供结合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该弹性气垫由一囊体及一气室所组成,其用以在不减损击球应力下有效吸收该打击面板的击球余震;该弹性气垫也用以辅助固定该配重块于该制震区,且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共同用以调整整体重心位置。相较于现有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利用实心的吸震材料吸收击球余震,其具有无法有效吸收击球震动,及现有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容易在配重块及杆头本体的结合构造处发生龟裂或松动等缺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该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位置设置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并利用该弹性气垫辅助定位该配重块,其确实可有效吸收击球余震,避免减损击球应力,简化配重块的组装,增益球杆握持舒适感、提升击球准确性及确保整体击球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高尔夫杆头的吸震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分解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后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八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九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十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的组合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杆头本体 11......打击面板 12......套颈13......背穴 131......长槽 14......容室14a......容室14b......容室 141......卡掣部142......嵌合部 15......内部空间 2......弹性气垫21......囊体 22......气室 23......结合部231......狭隙24......结合部 25......卡掣部3......配重块100......杆头本体 101......打击面板102......背穴200......吸震材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确被了解,下文将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包含一杆头本体1、至少一弹性气垫2及至少一配重块3。该杆头本体1属铁杆型的杆头构造,其设有一打击面板11、一套颈12、一背穴13及一容室14〔制震区〕。该杆头本体1的正面选择利用焊接、硬焊、嵌设、螺设或一体成型方式形成该打击面板11,该打击面板11可供打击高尔夫球。该套颈12设于该打击面板11的一侧,该杆头本体1靠近该套颈12侧称为跟部〔heel〕,该杆头本体1远离该套颈12侧称为趾部〔toe〕。该背穴13开设于该杆头本体1的背部,并裸露该打击面板11的背面,以提供该打击面板11向后弹性变形的裕度。该容室14凹设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吸震的高尔夫杆头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杆头本体,其设有一打击面板,该打击面板的正面用以打击高尔夫球,该打击面板的后方适当位置凹设一制震区;至少一弹性气垫,其容设于该杆头本体的制震区,该弹性气垫包含一囊体、一气室 及一结合部,该囊体由弹性材料制成,该气室至少充填气体,以利用气体的弹性压缩特性吸收该打击面板的击球余震;至少一配重块,其结合于该弹性气垫的结合部,该弹性气垫及配重块共同用以调整高尔夫杆头的整体重心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清
申请(专利权)人:楠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