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539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含有第一、第二氧气管;分岔管;第一、第二、第三喇叭状接头;塞子;固定条及双向喇叭状接头,在第一氧气管的前端设有分岔管,后端设有第一喇叭状接头;所述分岔管的后端设有第二喇叭状接头和塞子;在分岔管处前面的第一氧气管上设有含有凸点与通孔的固定条;所述第二氧气管的后端设有第三喇叭状接头;所述第二氧气管的前端能与所述第一喇叭状接头套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一根氧气管完成供氧、雾化和湿化的功能,结构看似简单,但确是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设计的,它制作和使用方便,增加成本非常有限,有利于临床实际使用,能提高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辅助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气管切开和经口/鼻气管插管所用的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
技术介绍
建立人工气道是临床抢救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等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自然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加温和湿化的功能,而人工气道则不具备这种加温和湿化的功能。使用没有呼吸机的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经常会因为没有气道湿化或者气道湿化量不足而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会导致肺部感染加重,引发一系例并发症。因此,湿化就成为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行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每间隔20~30分钟由护士用注射器从人工气道口注入3ml~5ml湿化液。第二种是,将氧气管和湿化管同时接入人工气道内,从而使人工气道持续保持湿化。从实际使用的情况来看,现有的两种湿化方式都存有不足,第一种湿化方式需要反复取液和注入的操作,既耗费人力,又容易导致感染机率的增加。第二种湿化方式会占用人工气道的大部分管径,会阻碍病人的通气。此类病人因为不适合使用呼吸机雾化装置和普通雾化装置,因此他(她)们很难通过经典的雾化水的吸入来稀释痰液或者达到治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它采用一根氧气管完成供氧、雾化和湿化的功能,不会占用人工气道的大部分管径,有利于病人的通气,而且使用方便,效果明显,增加成本非常有限,有利于临床实际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含有第一氧气管和第一喇叭状接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氧气管的前端设有分岔管,所述分岔管的后端设有第二喇叭状接头和塞子;在所述分岔管处前面的第一氧气管上设有固定条;另设有第二氧气管,所述第二氧气管的后端设有第三喇叭状接头;所述第二氧气管的前端能与所述第一喇叭状接头套接。进一步,所述氧气管配置有一个双向喇叭状接头。可选的,所述固定条上设有凸点、通孔,所述凸点与通孔为对应的套接结构。本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的积极效果是:(1)采用一根氧气管完成供氧、雾化和湿化的功能,占用人工气道的管径小,有利于病人的通气。(2)所述氧气管主要由第一氧气管(含分岔管)、第二氧气管构成,结构合理,使用方便。(3)本技术看似简单,但确是根据实际操作的需要设计的,它制作和使用方便,增加成本非常有限,有利于临床实际使用,提高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第一氧气管; 2、分岔管;3、第一喇叭状接头; 4、第二喇叭状接头;5、塞子; 6、第二氧气管;7、第三喇叭状接头; 8、固定条;9、凸点; 10、通孔;11、双向喇叭状接头; 12、雾化装置;13、湿化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应当指出,本技术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参见图1。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含有第一氧气管1、分岔管2、第一喇叭状接头3、第二喇叭状接头4、塞子5、第二氧气管6、第三喇叭状接头7、固定条8、凸点9、通孔10和双向喇叭状接头11。所述第一氧气管1和第二氧气管6可采用现有医用塑料管材结构,在所述第一氧气管1和第二氧气管6的后端设置喇叭状接头(第一喇叭状接头3和第三喇叭状接头7)。所述第一氧气管1为一根分岔的管子:在所述第一氧气管1的前端设置分岔管2,在所述分岔管2的后端设置第二喇叭状接头4。所述第一喇叭状接头3、第二喇叭状接头4和第三喇叭状接头7为结构一样的喇叭状接头。在所述第二喇叭状接头4上设置一个塞子5,在第二喇叭状接头4不需要与湿化装置13连接时可用所述塞子5塞住。第一氧气管1后端的第一喇叭状接头3可与氧气源或者雾化装置12的输出口套接。在所述分岔管2处前面的第一氧气管1上设置一根固定条8,可采用条面上设有凸点9和通孔10、所述凸点9与通孔10为对应的套接结构的固定条8。如果可以的话,所述固定条8的顶端和后端也可以设置有公母搭头结构构成的尼龙搭扣。因为本技术的氧气管要同时实现供氧、雾化和湿化的功能,因此,除了第一氧气管1以外还设有第二氧气管6。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管体没有分岔结构,在管体后端设有第三喇叭状接头7。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前端能与所述第一喇叭状接头3或者雾化装置12的输入口套接,或者通过一个配置的双向喇叭状接头11与雾化装置12的输入口套接;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后端能与氧气源连接。本技术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的使用方法为(参见图2):(1)将第一氧气管1的前端与人工气道套接,用固定条8通过凸点9与通孔10结构将第一氧气管1与人工气道固定。(2)只需要通氧气的,可将第一氧气管1后端的第一喇叭状接头3直接连接氧气源,或者(当长度不够时)通过第二氧气管6和第三喇叭状接头7与第一氧气管1的转接与氧气源连接。(3)需要使用湿化装置13的,将分岔管2后端的第二喇叭状接头4拔去塞子5,将第二喇叭状接头4套接在所述湿化装置13上(或者通过第二喇叭状接头4向内注射湿化液)。(4)需要使用雾化装置12的,可将第一氧气管1后端的第一喇叭状接头3与雾化装置12上部的输出口连接,将第二氧气管6的前端、或者通过双向喇叭状接头11与所述雾化装置12的输入口连接,然后将第二氧气管6的第三喇叭状接头7与氧气源连接。(5)本技术应用一根氧气管能实现供氧、雾化和湿化的功能,占用人工气道的管径小,有利于病人的通气,而且使用效果明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含有第一氧气管(1)和第一喇叭状接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氧气管(1)的前端设有分岔管(2),所述分岔管(2)的后端设有第二喇叭状接头(4)和塞子(5);在所述分岔管(2)处前面的第一氧气管(1)上设有固定条(8);另设有第二氧气管(6),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后端设有第三喇叭状接头(7);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前端能与所述第一喇叭状接头(3)套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固定多用途人工气道氧气管,含有第一氧气管(1)和第一喇叭状接头(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氧气管(1)的前端设有分岔管(2),所述分岔管(2)的后端设有第二喇叭状接头(4)和塞子(5);在所述分岔管(2)处前面的第一氧气管(1)上设有固定条(8);另设有第二氧气管(6),所述第二氧气管(6)的后端设有第三喇叭状接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佩钱培芬汤培凤刘薇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