椭圆运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487 阅读:2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椭圆运动机,包含一本体、二滑动装置、二踏板装置及二扩延装置。该本体具有可环绕一中心线旋转的二旋动件。该等滑动装置分别具有与该旋动件枢结且可前、后滑行的一滑动杆。该等踏板装置分别具有可移动地设置在该滑动杆上的一踏板。该等扩延装置分别具有与该滑动杆枢结的一回旋臂、枢结该踏板与该回旋臂的一连动臂,及可驱动该回旋臂反向转动的一连动单元。借此,使该等踏板建构出一扁长且概呈椭圆形的运动轨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椭圆运动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扩大运动轨迹横向幅度以符合人体工学的椭圆运动机。
技术介绍
参图1,以一般椭圆运动机1为例,主要包含有一基座11、立置在该基座11一前端部111的一仪表板架12、可旋动的架置在该基座11上且邻近该前端部111的二曲柄13、分别与该等曲柄13枢接且滑行于该基座11一后端部112的二踏板轴14、分别固设在该等踏板轴14上的二踏板15、分别与该仪表板架12枢接的二摆臂16,及分别与该摆臂16枢接且与该踏板15枢结的二连杆17。借此,使用者只需站立在该等踏板15上,分别施予该等踏板轴14一向前、向后的滑移力,就可以在该等踏板轴14一端随该等曲柄13依循圆形轨迹转动,及以另一端沿该基座11后端部112线性滑移的情形下,建构出一近椭圆形的运动轨迹,使站立在该等踏板15上的使用者,达到强健腿部肌肉的目的。上述构造虽能达到运动健身的目的,然,其却于实际使用时,仍存有以下未臻理想的缺失而亟待解决1.一般椭圆机所产生的椭圆轨迹,长、短轴分别对应于前后及上下方向(即侧视概呈横扁形的椭圆),依实际使用经验,前述轨迹的前后幅度太小,跨步动作会有局限感,而使运动量不足且不符人体工学。因此,为了改善前述缺失,遂有业者加大该曲柄13的径长,使该踏板轴14前端的圆形轨迹加大,及使该踏板轴14中间的椭圆轨迹对应放大,这样的设计方式,必然会使该椭圆机(驱动系统)的体积加大,且在椭圆轨迹等比例放大的情形下,运动仍然不符人体工学(简单讲,理想轨迹不只要横幅更宽,也要整体比例更扁)。2.由于该等踏板15是以固定的方式,固定在该等踏板轴14顶面,而无法改变与该等踏板轴14间的定位角度,因此,当该等踏板轴14依循椭圆轨迹运动时,会因为角度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仰倾角度,使该等踏板15随该等踏板轴14的斜度倾斜,所以,在运动的过程中,该等踏板15并不能全程提供使用者的脚部一平稳的支撑效果,致使部份的运动行程,尤其是在该等踏板轴14行进至上、下极点时,都有会脚跟提起而凌空的情形,在这种状况下,使用者很容易在运动的过程中,有拉扯脚筋的状况发生,使双脚易感疲乏,无法负荷长时间的运动。3.且由于前述椭圆运动机1的运动行程往往都是固定而不能改变,因此,对于运动需求量不同的使用者,或是身材高矮不同的使用者而言,有摆荡行程过大或摆荡行程过小等导致使用者双脚拉张过大或运动量不足的情形,造成使用者必须屈就前述摆荡行程,有姿势不良反有运动伤害的疑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扩增运动轨迹的横向宽度,且能使踏板装置俯仰动作以符合人体工学的椭圆运动机。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该椭圆运动机包含一本体、二滑动装置、二踏板装置及二扩延装置。该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二旋动件,该基座具有反向的二端部,该等旋动件是枢设在该基座其中一端部的左、右二侧,且可环绕一中心线进行旋转。该等滑动装置是分别位于该基座左、右二侧,并分别具有一滑动杆,该滑动杆具有反向的一枢接端与一滑行端,该枢接端是与该基座对应侧的旋动件枢结形成连动,该滑行端是向该基座另一端部延伸且可前、后滑行。该等踏板装置分别设在该滑动杆上,并分别具有可前、后滑移的一踏板。该等扩延装置分别设在该基座左、右二侧,并分别具有一回旋臂与一连动臂,及一连动单元,该回旋臂具有反向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是与该基座对应侧的滑动杆枢接端枢结,该连动臂是枢接该基座对应侧的踏板与该回旋臂,该连动单元是介于对应的该旋动件与该回旋臂间,透过该连动单元,该旋动件旋转时可带动该回旋臂以该第一端为圆心自转,且该回旋臂自转动作的旋向是与该旋动件的旋向相反,当该旋动件环绕该中心线旋转一周时,该回旋臂第二端恰依该第一端反向自转一周,并牵引该踏板前、后滑移。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正视图,说明一般的椭圆运动机。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椭圆运动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图3是一顶视方向的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二踏板装置与二扩延装置的连结情形。图4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踏板与一踏座的滑行情形。图5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调整单元与一回旋臂的定位情形。图6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旋动至九点钟位置的动作示意图。图7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扩增椭圆运动轨迹的横向宽度,且旋动至九点钟位置的动作示意图。图8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旋动至三点钟位置的动作示意图。图9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扩增椭圆运动轨迹的横向宽度,且旋动至三点钟位置的动作示意图。图10是一部份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一连动单元的第二种实施态样。图11是一部份立体图,说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连动单元的第三种实施态样。图12是一立体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一椭圆运动机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图13是一正视图,说明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运动情形。具体实施例方式参阅图2、图3,本专利技术椭圆运动机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本体2、二滑动装置3、二踏板装置4、二扩延装置5及二连动装置6。该本体2具有一基座21、一仪表板架22、一轨座23及二旋动件24。该基座21具有反向的一前端部211与一后端部212。该仪表板架22是立置在该基座21前端部211。该轨座23是形成在该基座21后端部212。该等旋动件24在本实施例分别是一圆盘,是同轴枢设在该基座21邻近该前端部211的位置,且分列左、右二侧,该等旋动件24是可环绕一中心线I旋转。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一种前驱式椭圆机,主要是将一驱动系统(包含主动轴、从动飞轮、皮带、阻尼单元等,乃习知技艺)设在该基座21邻近该前端部211的位置,而该等旋动件24实质上就是同轴固接在该驱动系统的主动轴二端。该等滑动装置3是位于该基座21左、右二侧,分别具有一滑动杆31及一U型耳座32。该滑动杆31具有反向的一枢接端311与一滑行端312。该枢接端311是与该基座21相对应侧的旋动件24枢结形成连动,该滑行端312是滑行于该轨座23上,且可前、后滑行。该U型耳座32是形成在该滑动杆31一顶面313。该等踏板装置4是分别设在该基座21左、右二侧,并分别具有一踏座41、一枢轴42及一踏板43。该踏座41是以一前端411穿置在该耳座32间,并具有由前端411向一后端412延伸的一轨道414。该枢轴42是贯穿该耳座32与该踏座41前端411,使该踏座41与该滑动杆31枢结,及使该后端412可上、下摆动。参图4,该踏板43具有枢设于一底面且与该对应踏座41轨道414滑合的数滚轮431,使各该踏板43可相对应于该滑动杆31作前、后位移。参图2、图5,该等扩延装置5是分别设置在该基座21左、右二侧,并分别具有一回旋臂51、一调整单元52、一连动臂53,及一连动单元。该回旋臂51具有与该滑动杆31枢接端311枢结的一第一端511、由该第一端511反向延伸的一第二端512,及由该第一端511向该第二端512排列的数定位孔513。该调整单元52具有可沿该回旋臂51长度方向滑移的一滑移座521、形成在该滑移座521上的一螺孔柱522,及与该螺孔柱522螺合且贯穿该滑移座521一控制件523。该控制件521可借由于该螺孔柱522的螺合深度,穿出该滑移座521及与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椭圆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基座及二旋动件,该基座具有反向的二端部,该等旋动件是枢设在该基座其中一端部的左、右二侧,且环绕一中心线进行旋转;二滑动装置,是位于该基座左、右二侧,并分别具有一滑动杆,该滑动 杆具有反向的一枢接端与一滑行端,该枢接端是与该基座对应侧的旋动件枢结形成连动,该滑行端是向该基座另一端部延伸且前、后滑行;二踏板装置,分别设在该滑动杆上,并分别具有沿前、后滑移的一踏板;及二扩延装置,分别设在该基座左、右二侧 ,并分别具有一回旋臂与一连动臂,及一连动单元,该回旋臂具有反向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是与该基座对应侧的滑动杆枢接端枢结,该连动臂是枢接该基座对应侧的踏板与该回旋臂,该连动单元是介于对应的该旋动件与该回旋臂间,透过该连动单元,该旋动件旋转时可带动该回旋臂以该第一端为圆心自转,且该回旋臂自转动作的旋向是与该旋动件的旋向相反,当该旋动件环绕该中心线旋转一周时,该回旋臂第二端恰依该第一端反向自转一周,并牵引该踏板前、后滑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宏茂黄得彰
申请(专利权)人:乔山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