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382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球拍,用于球类和羽毛球类,例如网球、壁球、羽毛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整体上改善球拍的击球特性,并且在发球、接球和回球时使运动过程更符合人类工程学,有效地利用击打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球拍具有一个正弦曲线形的轮廓,并具有一条正弦曲线状的纵轴线(5),击打部分(1)、杆(2)和手柄(3)的起点(1.1、2.1、3.1)和终点(1.2、2.2、3.2)位于正弦状的纵轴线(5)上,击打部分(1)的重心轴线(10)与手柄(3)的重心轴线(11)相互错开一段距离“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了的球拍,用于球类运动和羽毛球类运动,例如网球、壁球、羽毛球、高速羽毛球(speedminton)、回力球(racket ball)。
技术介绍
球类和羽毛球类的球拍用于引导球,并将打球人的击打力传递到球上。公知的球拍有各种实施方式。在最流行的通常的实施例-DE3434956A1、US4997186、US4919438-中,击球部分或者说击打面通常对称于手柄轴线。这就是说,击打面的质量重心位于手柄轴线上,这样,手柄轴的延长就构成了球拍的纵轴线。这种球拍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击打面的位置不利于打球人的手和胳膊的姿势。通常的球拍的击球部分、杆和手柄的纵轴线是直的,这种球拍不符合有效的运动员-球拍-组合的人类工程学条件。这种直线延伸的球拍的纵轴线使得打球人在击打和回高球时持拍臂比较高。就协调和发力而言,最佳的击球方式应该是持拍臂与球拍之间呈45°角。这就是说,对于略微高一点的球,回球时就要大于此最佳的45°角。这样就需要极好的协调性,而且持拍臂的力的付出也要很大。击球部分、杆和手柄的对称轴直线延伸还使得球拍成为一个最佳的共振体,将接球和击球时的振动/或震动毫无衰减地传递给打球人的持拍臂。这使得每次击球时手臂感到疼痛。运动员试图通过一种稳固的手柄,所谓“混凝土”式手柄来减缓这种疼痛。然而,这又导致手关节痉挛,甚至引起疾病症状,即所谓网球肘,并且导致协调性和能量的损失。由于痉挛的缘故,必须在每次打球之后对从各手指经臂到肩的肌肉群进行去痉挛处理,重新使它们协调,然后再重新固定。这意味着时间、精力和能量的耗费。打球者通过手柄握持球拍,因此,手部肌肉群和与其相连的下臂肌肉和韧带用力。因此而出现的所谓网球肘是长久的疲劳和慢性疲劳及疲惫的综合症,每次打球时都会出现。为了避免上述缺陷,并实现稳定的握拍,提高击中率,使运动员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更加安全,同时可变化地形成打球中的移动过程,曾研制出这样的球拍,其击球部分或者说击打面,或拍子的手柄相对于球拍的直线延伸的对称轴或者说纵轴线有一定的偏离-DE2407213C1、FR2696351、US4131278、US4155550、US4478416、US4659080。此外,有人建议过不对称的手柄形状,这种建议应该改善了握拍技术,使拍子在手中固定得更牢,并改善击打力向球拍传递的效果—DE10022298A1、US4759546、DE2407213C1。对于球的有效发出、接收和弹回,甜区(sweetspot)的分布和设计至关重要,其位于击打部分的中央,并相应于击打部分的不同的纵轴线和横轴线长度向边缘延伸。由于弦的张力的增大和不利的力臂,甜区之外的区域在球弹回时尤为不利。用这部分来击球很不协调,而且需要很大的力。在回球时,首先是将球引导,这一过程应该尽可能长。甜区的纵轴线和横轴线越长,与球接触的击打部分上的弦越柔软。这样就延长了球在击打部分的弦上移动的行程,从而可以较长时间地引导球并对其实施控制。在甜区纵轴线上的击球明显强于沿横轴线上的击打,在使用通常的直线纵轴线的球拍打削球和上旋球时往往是这样。上述公知的击球部分与直线的球拍轴线偏离的球拍在球击打到击球部分的弦网上之后的移动路径也是加长了的,并且通过将甜区加大获得了接球和回球时的优点。然而,当球击打到球拍上加大的甜区之外的表面上时,出现了不均匀的且较大的力矩,该力矩必须由一个很大的力来克服。这个较大的力矩使得杆与手柄产生了扭曲,并导致控制和力的损失。在进一步研发的手柄部分与直线的球拍轴线偏离的球拍中,这种关系是相似的。虽然偏转的手柄缓解了手关节的负荷,但却使打到击球部分上的球形成一个位于击球手臂的力作用线之外的力矩。在偏转手柄的球拍中,力作用线延伸到击球部分之外更远,因此,所出现的力矩中只有一部分能够被克服。总而言之,通过使击球部分或手柄偏转,可以使移动过程较好地适应人体工程学。但是,这种实施形式的球拍却引起一个负力矩,其对接球和回球有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基本任务是研发一种击球特性全面改善的球拍,其不仅能够在接球和回球时使打球人的移动过程充分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还能尽可能充分有效地利用击球力。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一任务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球拍完成。从属权利要求2至11给出了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球拍的更有利的实施形式。所建议的球拍具有正弦形状,其具有正弦形的纵轴线,击球部分的起点和终点、杆的起点和终点、以及手柄的起点和终点都在该正弦状的纵轴线上,竖直的击打部分重心轴线与竖直的手柄部分的重心轴线之间错开一段距离“D”-----权利要求1。这种新式球拍的一个主要的优点在于,在发球、接球和回球时出现的振动不会像用纵轴线为直线的球拍那样大地传递到打球人的持拍臂上。球拍的正弦形形状,尤其是杆的正弦形状的作用犹如一个弹簧,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振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球拍衰减了振动的共振,有助于保护击球手臂。这种震动衰减作用还可以通过在手柄的端部区域增大型材横截面得到强化。--权利要求6。球拍的正弦形状不仅导致所建议的球拍相对于迄今所公知的实施形式在发球、接球和回球时的运动过程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有利地导致击打部分相对于穿过手柄的重心的重心轴线偏离“D”。与通常的球拍相比,在运动员的持拍臂与身体角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更高地打球。这一特征在网上击球时尤其有利,它减小了击球时所需的力,并提高了击球时的控制。手柄弯曲的曲线的起始点和终点位于呈正弦状延伸的球拍的纵轴线上,这样的弯曲还支持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球拍的可变的使用,不仅在前手球,而且在后手球,并且可以更好地利用击打部分偏离所带来的优点。此外,手柄通过其弯曲还可以更好地适应运动员的手的弯曲。通过使球拍更好地固定在运动员的手中,可以使手柄的接触面更大。同时,对于没有在甜区接收并击打的球所形成的球拍的旋转,这种弯曲的手柄还起到了克服这种旋转的有效的杠杆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球拍的再一个主要的优点在于,通过正弦曲线的形状以及整个正弦曲线形延伸的纵轴线,补偿了例如由于手柄和/或击打部分的偏离而形成的不利的杠杆作用,即,抵消了该杠杆作用。通过使击打部分如上所述地偏离,还使甜区的坐标轴相对于所接收的球的飞行轨迹产生了旋转,同时改变了甜区的有效面积。这样,飞来的球不会像用直的纵轴线的球拍击球时常常出现的那样,先由击打部分的弦网的纵弦所接收,而是由大致与球的飞行轨迹倾斜的纵弦和横弦接收—权利要求7。这一有利的效果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加强,即,使弦网的纵弦不平行于击打部分的框架的最外点的连线,而是大致倾斜地设置----权利要求8。这样,球必须在击打部分的弦网上经过较长的路径才能弹回,因此,引导的时间加长了,同时提高了对球的全面控制。由于沿着弦网的纵弦和横弦对球的引导几乎翻倍,所以,除了对球的控制得到了改善之外,向球传递击打力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有效发球(aufschlagspiel)和削球及上旋球要求对击打到的球有一个切削。为此,打球人经常灵巧地调整拍子的击打部分,使其与球的运动轨迹呈一角度,以便与球的飞行轨迹相切,并使所击打到的球产生一种旋转效果。这样击球时,击打力不完全传递到球上,存在着力的损失。按照本专利技术,球拍作成正弦曲线形状,由此而形成击打部分的偏离,而且所击打到和接收的球被引导到击打部分的弦网的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球拍,用于球类运动和羽毛球类运动,例如网球、壁球、羽毛球、高速羽毛球、回力球,其包括击打部分(1)、杆(2)和手柄(3),击打部分(1)由框架(6)及弦网(7)构成,其特征在于:球拍整体具有正弦曲线轮廓,其纵轴线(5)呈正弦状延伸,击打部分(1)、杆(2)和手柄(3)的起点(1.1、2.1、3.1)和终点(1.2、2.2、3.2)均位于所述正弦状延伸的纵轴线(5)上,击打部分(1)的重心轴线(10)与手柄(3)的重心轴线(11)错开一段距离“D”。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哈拉尔德图尔泽尔
申请(专利权)人:哈拉尔德图尔泽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