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064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空高尔夫球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可加大打球时的发球角及击球时的反弹性、增加飞行距离同时具有良好击球触感及击打声音。这种高尔夫球杆头在冠部(14)及侧部(16)的面侧具有厚度0.3~0.6mm的薄壁区域(14a)、(16a)。在冠部(14)的上述薄壁区域的后方具有中间厚度区域(14b),在冠部的上述中间厚度区域的后方具有厚壁区域(14c),在底部12的面侧具有高刚性区域(1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空高尔夫球杆头,该中空高尔夫球杆头可加大打球时的发球角及击球时的反弹性、增加飞行距离同时具有良好击球触感及击打声音。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例如在专利文献1、2中记载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头,该高尔夫球杆头的冠部刚性较低,通过在击球时不仅使面部产生弹性变形而且使冠部也产生弹性变形,加大打球时的发球角,增加飞行距离。专利文献1(特开2003-79768号公报)中的高尔夫球杆头为至少具有面部、底部、侧部及冠部的金属中空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构成冠部的金属材料的纵向弹性系数最低。专利文献2(特开2005-211438号公报)中的高尔夫球杆头为至少具有面、底部、侧部及冠部的金属中空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构成冠部和侧部的至少上部的金属材料的纵向弹性系数最低。但是,对于专利文献1、2中的高尔夫球杆头在加大发球角及提高击球时的反弹性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另外,在如专利文献1、2中的高尔夫球杆头那样降低冠部刚性的情况下,存在击球触感不良或击打声音降低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中空的高尔夫球杆头,这种高尔夫球杆头与降低了冠部刚性的现有的中空高尔夫球杆头相比,能够加大打球时的发球角及击球时的反弹性、增加飞行距离、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击球触感及击打声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通过适当组合以下方法就能得到以下效果,即加大打球时的发球角及击球时的反弹性以增加飞行距离,同时改善击球触感及得到良好的声音效果,前述方法如下在冠部及侧部的面侧设置薄壁区域;在冠部的上述薄壁区域的后方设置中间厚度区域;在冠部的上述中间厚度区域的后方设置厚壁区域以及在底部的面侧设置高刚性区域。即,本专利技术人发现一方面,若在冠部的面侧设置薄壁区域,则可加大发球角及初速度,在侧部的面侧设置薄壁区域可加大发球角,在底部的面侧设置高刚性区域可加大发球角,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冠部面侧的薄壁区域在打击时会弯曲,因此,冠部的后部虽然不影响打击时球的初速度、发球角、后旋等初始条件,但增厚冠部的后部关系到冠部的整体刚性,从而对击球触感及降低声音产生影响。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发现作出的,其提供了下面所述的(1)~(5)所示的高尔夫球杆头。(1)具有面部、冠部、底部及侧部的中空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冠部及侧部的面侧具有厚度为0.3~0.6mm的薄壁区域,在冠部的上述薄壁区域的后方具有比该薄壁区域厚的中间厚度区域,在底部的面侧具有高刚性区域。(2)如(1)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在面部的冠部侧及侧部侧具有在球杆头前后方向宽度为5~10mm的厚壁区域。(3)具有面部、冠部、底部及侧部的中空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在冠部及侧部的面侧具有厚0.3~0.6mm的薄壁区域,在冠部的上述薄壁区域的后方具有比该薄壁区域厚的中间厚度区域,在冠部的上述中间厚度区域的后方具有比该中间厚度区域厚的厚壁区域。(4)如(3)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在面部的冠部侧及侧部侧具有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为5~10mm的厚壁区域。(5)如(3)或(4)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底部的面侧具有高刚性区域。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高尔夫球杆头的底部是指从面部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形成球杆头底部的部分,高尔夫球杆头的冠部是指从面部的上部向后方延伸并形成球杆头上部的部分,高尔夫球杆头的侧部是指从面部的上部与下部之间向后方延伸并形成球杆头侧部的部分。在上述侧部中,包括趾侧侧部,尾侧侧部及背侧侧部。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冠部及侧部的面侧设有厚度0.3~0.6mm的薄壁区域的情况下,该薄壁区域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20~50mm,20~40mm最佳。此外,冠部及侧部的薄壁区域最好是连续的。上述薄壁区域更理想的厚度是0.4~0.6mm。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冠部薄壁区域的后方设有中间厚度区域的情况下,该中间厚度区域的厚度为0.3~1.2mm比较合适,优选0.6~0.8mm。此外,上述中间厚度区域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10~60mm,30~50mm最佳。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冠部的中间厚度区域的后方设有厚壁区域的情况下,该厚壁区域的厚度比中间厚度区域大0.3~1.8mm较为合适,优选大0.5~1.5mm。此外,上述厚壁区域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5~30mm,更优选10~25mm。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冠部设置上述厚壁区域,由于可使打球时冠部的整体刚性变化,因此,会改变冠部的固有振动数,从而能够改善击球触感及击打声音。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在底部的面侧设置高刚性区域的方法,可采用在底部的面侧设置厚壁区域的方法或者在底部的面侧形成加强筋的方法。如果在底部的面侧设置厚壁区域,则该厚壁区域的厚度优选为1.5~3mm,更优选1.5~2.5mm。如果在底部的面侧形成加强筋,该加强筋的高度优选为0.5~3.0mm,更优选1.0~2.0mm。此外,上述厚壁区域或加强筋形成区域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优选20~50mm,更优选20~40mm。而且,底部的上述厚壁区域或加强筋形成区域之外的区域的厚度优选为0.7~2.0mm,更优选0.9~1.5mm。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底部设置上述高刚性区域,减薄底部对击球产生影响以外的部分,以便能够易于实现杆头的加大,同时,利用后述的配重及尾侧侧部内侧的厚壁部等形成的另外的重心设计,可设计出更理想的高尔夫球杆头。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果在面部的冠部侧及侧部侧设置沿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为5~10mm的厚壁区域,则该厚壁区域例如可以沿球杆头主体与面部件的焊接部设置。另外,优选以上述厚壁区域的表面(在高尔夫球杆头的中空部露出的面)形成倾斜面的方式形成该厚壁区域。此外,面部的上述厚壁区域之外的区域在球杆头前后方向的宽度(厚度)优选为2~5mm。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面部上设置上述厚壁区域,可确保高尔夫球杆头的强度,以防止在误将球打在面部的角部时造成高尔夫球杆头破损。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底部的后端部附近的内侧或背侧侧部的内侧安装配重,从而能够加深重心深度。在这种情况下,上述配重例如可以采用重量为3~30g的钨镍合金螺钉等。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跟侧侧部的内侧设置厚壁部,从而能够将重心距离调整到适当长度,以获得更便于挥杆的高尔夫球杆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厚壁部的厚度优选1.2~3.0mm。本专利技术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制造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可通过面部件封闭球杆头主体的面开口来制造。在这种情况下,球杆头主体的材质及成形方法没有特殊限制,其材质可使用钛、钛合金、不锈钢、非晶体材料等,成形方法可使用铸造法。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球杆头主体的冠部及侧部呈具有厚度不同的区域的复杂形状,因此,优选至少冠部及侧部通过铸造法制成。另外,在底部设有厚度不同的区域的情况下,优选底部也由铸造法制成。面部件的材料及成形方法也没有特殊限制,材料可采用钛、钛合金、不锈钢、非晶体材料等,成形方法可采用锻造法、对板材进行冲压加工的冲压成形法或压铸法。此外,对球杆头主体与面部件之间的接合方法没有特殊限定,从接合处的美观、提高高尔夫球杆头重量精度等方面考虑,可采用等离子焊接、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等焊接方法,其中优选等离子体焊接。这时,等离子焊接可使用通过由等离子弧产生的高温能量熔解被熔材料后再使其凝固而进行焊接的公知方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上具有面部、冠部、底部及侧部,其特征在于:冠部及侧部的面侧具有厚度为0.3~0.6mm的薄壁区域,在冠部的上述薄壁区域的后方具有比该薄壁区域厚的中间厚度区域,在底部的面侧具有高刚性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英夫
申请(专利权)人:普利司通运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