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车辆,形成有从车辆的上表面向车辆的背面连通的通气孔,并在该通气孔的内部设有通过电晕放电而使空气负离子化的装置。该使空气负离子化的装置具有:在一个针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的第一电路;及在另一针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的第二电路。并且,在第一电路中产生了电晕放电的情况下,从车辆的背面吸引空气,在装置的内部使该空气负离子化之后,从车辆的上表面吹出空气,使沿着车身的表面的空气流从车身的表面剥离。而且,在第二电路中产生了电晕放电的情况下,从车辆的上表面吸引空气,在装置的内部使该空气负离子化之后,从车辆的背面吹出空气,抑制沿着车身的表面的空气流从车身的表面剥离。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车辆,为了抑制空气流从车身的表面剥离,将表面形成有多个凹部的硅橡胶制的片材粘贴于空气流剥离的部位的车身的表面。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一种车辆,设有在从空调装置排出的空气向车室内排出之前的过程中进行负离子化的放电针。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4347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088880号公报专利文献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因由包含行驶在内的外部因素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电荷控制装置,所述电荷控制装置向特定部位中的所述车身的内表面放射负离子,使所述特定部位的正电荷下降或者使所述特定部位带有负电荷,在所述特定部位,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气流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气流。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3 JP 2015-0506511.一种车辆,相对于路面被保持为绝缘状态的车身因由包含行驶在内的外部因素产生的静电而带有正电,所述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具备电荷控制装置,所述电荷控制装置向特定部位中的所述车身的内表面放射负离子,使所述特定部位的正电荷下降或者使所述特定部位带有负电荷,在所述特定部位,行驶时在所述车身的周围流动的带有正电的空气流从沿着带电的所述车身的表面的气流开始变为从所述表面离开的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荷控制装置由负离子发生器和管构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生成负离子,所述管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连结且一方的端部朝向所述特定部位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定部位是多个部位,所述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棚桥敏雄,兼原洋治,山田浩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