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1789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9 17: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臂结构,其包含有两相对接设的臂杆、两分别锁设于臂杆对接端的旋座、两套设于旋座外部的衬垫及两锁束于该等衬垫外缘的束环,使两臂杆可相对枢转,借此,使束环及衬垫环状包覆于旋座上,提供水平移动的束力,整体稳固性大幅提高,且其转动时受力均匀,不致产生转动时松紧不一致的现象,再者操作人员在调整两臂杆间的转动松紧度时,可由外部直接调整,其调整上极为简单,组装时不需另外进行校正,大幅增进调整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臂的旋转
,特别是指一种关节处可水平自由旋转的悬臂结构
技术介绍
悬臂主要是用于让两端对象衔接,而为了让悬臂上的两端对象可相对旋转,通常悬臂中间会具有一旋转关节,使两端对象能垂直相对的自由旋转,例如应用于加工机具的控制箱体的悬臂,其即一端固定于机体上,而另一端则供锁设控制箱体,如此当用户在观察加工进度或进行微调设置时,可便于将控制箱体旋转至适当的角度,且当完成设定后,即可将控制箱体移开,以避免影响到加工环境,而这些动作主要是通过前述具有旋转关节的悬臂来完成。传统的悬臂主要是由两个L形的弯管件相对枢接而成,其主要于两弯管件的接合端之间设有轴承件,使两弯管件可相对自由枢转,但传统悬臂不仅结构复杂,且在使用一段时间其可能因磨耗而改变其转动的顺畅度,且无法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其旋转的松紧度,不符实用需求。为了解决前述传统悬臂旋转关节的问题,申请人曾开发一种中国台湾申请第98221663号的「可调式旋转关节构造」,其可解决传统无法调整及部份顺畅度的困扰,但由于其是采上下夹掣、螺合迫紧的设计,造成其上、下悬臂的接合件于锁紧过程中可能呈不同轴的现象,不仅影响其稳固性,且会有向单边倾斜的状况发生,造成其衬垫受压不均,使其在转动时会有松紧度不均的现象,进一步影响到转动的顺畅性,故在组装时,需针对上、下接合件、衬套件与内置锁座进行轴线校正,造成组装上的不便与困扰。另外当欲调整其松紧度需求时,其需转动衬套件与内置锁座,如此即需拆卸整个旋转关节,因此调整上极为不便;换言之,现有悬臂的旋转关节因设计未臻完善,造成其存在有稳固性差、不易调整、受压不均的转动不顺畅及不易组装等问题,故如何改善前述的问题,乃为目前的当务课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人乃针对前述现有悬臂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藉由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不断努力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悬臂结构,藉以解决现有因结构不易调整所造成的不便与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升结合稳定性,且组装更为简便的悬臂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调整的悬臂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轴线自动对准、且呈同轴状,令环状摩擦面均匀受力,使其旋转松紧度均匀的悬臂结构。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悬臂结构,包含有:两臂杆、两旋座、两衬垫及两束环;所述两臂杆相对连接枢转;所述两旋座呈环状体,两旋座分别设于两臂杆的相对端部,且两旋座于邻近内缘处分别相对凸伸有一颈缩段,而颈缩段于自由端形成有一道向外凸伸的扣环缘;所述两衬垫系半环体,两衬垫内缘中央利用一道隔离凸缘形成有一第一嵌环槽及一第二嵌环槽,供分别相对嵌卡于两相对旋座的颈缩段扣环缘外部;所述两该等束环呈半环体,供相对接合成一套设于前述两衬垫外部的环状体,且两束环与其中一臂杆的旋座相对嵌卡,两束环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安装端及一锁接端,其中安装端上具有至少一贯孔及一调整螺孔,而锁接端则形成有至少一对应贯孔的锁孔及一对应调整螺孔的抵顶面,供两端分别利用至少一锁固件将两束环锁接成一环状体,且调整螺孔螺设一调整螺杆,供配合抵顶面产生改变两束环对合后内径。所述两臂杆于相对端部形成有一阶级承槽,且阶级承槽底缘具有多个锁孔,而对应的旋座于邻近外缘处形成有多个对应锁孔的沉孔,供分别配合一锁固件将旋座锁掣于臂杆的阶级承槽内。所述臂杆呈中空杆体,且臂杆一端具有套接孔,套接孔上活动安装有一盖板。所述旋座的扣环缘内缘面形成有一向内变厚的斜导面,所述衬垫的第一、二嵌环槽在异于隔离凸缘的一侧分别形成有向外斜倾的一第一斜导面及一第二斜导面,所述衬垫的第一、二斜导面分别贴抵相邻旋座的扣环缘斜导面,供两衬垫相对水平方向靠合或远离时,可同步作动两旋座呈垂直方向靠合或远离。所述旋座于颈缩段顶面形成有一限位凸块,使臂杆相对旋座产生旋转角度限制。所述旋座于颈缩段周缘形成有一束环卡孔,所述两束环内缘分别具有一对应的束环卡块,供相对嵌卡。所述束环外部分别覆设一外盖。所述束环的上、下表面及两端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卡扣部,所述外盖内面具有多个对应束环卡扣部之扣槽,使该等外盖可选择性扣设于束环上。所述臂杆上设有一锁杆,锁杆具有一螺杆,且螺杆前端形成有一迫紧端,而该等束环上形成有一螺孔,供锁杆的螺杆螺设,对应该锁杆的衬垫形成有一对应的穿孔,以供锁杆的螺杆穿经,使前端的迫紧端穿经压迫对应的旋座。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是过前述技术手段的展现,让本专利技术的束环与衬垫采环状包覆于旋座上,其属于水平移动的束力,整体稳固性大幅提高,且在调整两臂杆间的转动松紧度时,可通过束环上的调整螺杆与锁固件来调节其相对旋座的束紧力,其调整上极为简单与便利,另整体结构极为简单,其组合大多采卡扣定位方式进行,有效简化其组件,且轴线自动对准呈同轴状,因此易于组装及旋转顺畅,故能有效降低成本,而能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并增进其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臂结构的组成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用以显示各主要组件的态样;图3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成剖面示意图,其揭示组成的内部状态;图4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中旋座的立体剖面示意图,供说明该等旋座的态样;图5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中衬垫的立体示意图,供说明该等衬垫的态样;图6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中束环的立体示意图,供说明该等束环的状态;图7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臂杆10 阶级承槽11 锁孔12套接孔13 盖板15旋座20 颈缩段21 扣环缘22斜导面23 限位凸块24 束环卡孔25沉孔26 锁固件27衬垫30 凸缘31 第一嵌环槽321第二嵌环槽322 穿孔35束环40 嵌槽41 束环卡块42螺孔43 安装端44 贯孔441调整螺孔442 锁接端45 锁孔451抵顶面452 锁固件46 调整螺杆47卡扣部48外盖50 容槽51 扣槽52穿孔55锁杆60 螺杆65 迫紧端6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臂结构,随附图例示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专利技术,亦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本专利技术悬臂结构的构成,请参看图1、图2所示,其包含有两相对接设的臂杆10、两分别锁设于臂杆10对接端的旋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两臂杆、两旋座、两衬垫及两束环;所述两臂杆相对连接枢转;所述两旋座呈环状体,两旋座分别设于两臂杆的相对端部,且两旋座于邻近内缘处分别相对凸伸有一颈缩段,而颈缩段于自由端形成有一道向外凸伸的扣环缘;所述两衬垫系半环体,两衬垫内缘中央利用一道隔离凸缘形成有一第一嵌环槽及一第二嵌环槽,供分别相对嵌卡于两相对旋座的颈缩段扣环缘外部;所述两该等束环呈半环体,供相对接合成一套设于前述两衬垫外部的环状体,且两束环与其中一臂杆的旋座相对嵌卡,两束环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安装端及一锁接端,其中安装端上具有至少一贯孔及一调整螺孔,而锁接端则形成有至少一对应贯孔的锁孔及一对应调整螺孔的抵顶面,供两端分别利用至少一锁固件将两束环锁接成一环状体,且调整螺孔螺设一调整螺杆,供配合抵顶面产生改变两束环对合后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12 TW 1041079371.一种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两臂杆、两旋座、两衬垫及两束环;所述两臂杆相对连接枢转;所述两旋座呈环状体,两旋座分别设于两臂杆的相对端部,且两旋座于邻近内缘处分别相对凸伸有一颈缩段,而颈缩段于自由端形成有一道向外凸伸的扣环缘;所述两衬垫系半环体,两衬垫内缘中央利用一道隔离凸缘形成有一第一嵌环槽及一第二嵌环槽,供分别相对嵌卡于两相对旋座的颈缩段扣环缘外部;所述两该等束环呈半环体,供相对接合成一套设于前述两衬垫外部的环状体,且两束环与其中一臂杆的旋座相对嵌卡,两束环两端分别形成有一安装端及一锁接端,其中安装端上具有至少一贯孔及一调整螺孔,而锁接端则形成有至少一对应贯孔的锁孔及一对应调整螺孔的抵顶面,供两端分别利用至少一锁固件将两束环锁接成一环状体,且调整螺孔螺设一调整螺杆,供配合抵顶面产生改变两束环对合后内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臂杆于相对端部形成有一阶级承槽,且阶级承槽底缘具有多个锁孔,而对应的旋座于邻近外缘处形成有多个对应锁孔的沉孔,供分别配合一锁固件将旋座锁掣于臂杆的阶级承槽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杆呈中空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秋雄
申请(专利权)人:威士美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