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国专利>正文

1211灭火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6094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灭火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1211灭火剂为灭火材料,省去原灭火棒中产生压力的钢瓶。而靠自身的压力喷射灭火,不仅可俯射灭火,也可仰射或平射全方位灭火,不会发生粘接结块的现象,具有灭火性能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携带方便、适用面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灭火棒。目前的轻型灭火棒多采用干粉灭火剂,它借助于内部钢瓶的气压将干粉灭火剂喷出灭火,这类灭火棒靠外力作用,其制造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干粉灭火棒由于运输和长期存放,其内的干粉灭火剂在外力和自重作用下会体积缩小,比重增大,因而粘接强度增大,喷射时增大了流动阻力,喷射剩余率大,有效喷射时间缩短,影响喷射量,降低灭火效率,尽管有人采用内部加弹簧来减小干粉灭火剂粘接强度,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灭火棒,它以1211灭火剂为灭火材料,消除了粘接结块的现象,且它无需借助于外力,而靠自身的压力喷射灭火。本技术包括有筒体、旋帽、喷嘴、穿刺短管、安全膜片,保险环等,其特点是将上接头和下接头分别与圆柱形筒体上、下两端固定连接,上、下接头为不规则中空双圆柱体,中间开有通孔,将导管的两端放置在上、下接头内,导管为圆柱形长管,两端部位沿导管径向开有若干小孔,与导管内相通,导管的两端开有若干小孔的一段,其外径小于导管中部一段的外径,构成导管的上、下台阶,导管上端与挺杆连接,其下端与穿刺短管相通连接,筒体上端的上接头与旋帽连接,筒体下端的下接头与喷嘴连接,构成本技术密封整体,1211灭火剂和氮气分两次用高压从穿刺短管灌入筒体内,使本技术内部贮压,灭火时,穿刺短管借助旋帽的推力,刺穿穿刺短管前的安全膜片,1211灭火剂就靠自身压力从导管和穿刺短管的内部通道喷射出去,起到灭火的作用,由于1211灭火剂为液体,则不会有粘接结块的现象,从而提高了灭火效率,本技术省去了产生压力的钢瓶,结构更加简单,且不仅可以俯射灭火,也可以仰射或平射全方位灭火,具有灭火性能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巧,携带方便,适用面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吸嘴平面剖视图。如图1所示,在筒体6的上、下两端部都焊接有套圈17,它为中空圆柱形,车有内螺纹,在不规则中空双圆柱体上、下接头20、18上都有外螺纹,将下接头18较粗一段圆柱体旋入筒体6下端的套圈17内,下接头18较细一段圆柱体既有外螺纹,也有内螺纹,其侧壁沿径向开有小孔,与内孔相通,将车有外螺纹的中空圆柱形密封螺栓9的上半段旋入下接头18较细一段圆柱体内,其下半段与安全膜芯座10配合,安全膜芯座10为圆柱形,其内部上半段内孔孔径与密封螺栓9外径相同,且车有内螺纹,安全膜芯座10内部下半段内孔孔径小于上半段内孔孔径,在它们中间结合处放置有用铜片做的安全膜片11,使安全膜芯座10上下半段的内孔隔开不相通,安全膜芯座10上半段的内螺纹与密封螺栓9的下半段外螺纹配合连接,喷嘴12旋在下接头18较细一段圆柱体的外螺纹上,喷嘴12中间的喷口与安全膜芯座10的内孔相通连接,穿刺短管8放在下接头18和密封螺栓9的内孔中,在穿刺短管8的中部侧壁开有径向小孔,穿刺短管8的前端斜尖头顶在安全膜片11上,中空圆柱形滑块7放在穿刺短管8的上部,其内外孔孔径与穿刺短管8的上端部内外孔孔径相同,导管5的下端穿过滑块7的内孔放入穿刺短管8的上端内孔中,且与穿刺短管8相通活动连接,与滑块7活动配合,导管5的上端穿过圆柱形吸引头4的内孔,吸引头4的中间一段内孔孔径大于其两端内孔径,形成空腔,导管5上端若干径向小孔,处于吸引头4的空腔内,吸引头4的底边卡在导管5的上台阶上,它们为活动连接,吸引头4的侧壁开有螺孔,吸嘴19就旋入吸引头4侧壁的螺孔中,吸嘴19的前端呈扁喇叭口(如图2),其内孔与吸引头4的空腔相通,并通过导管5上端的径向小孔与导管5相通,上接头20较粗一段圆柱体旋入筒体6上端的套圈17内,导管5穿过吸引头4的顶端部分进入上接头20的内孔中,上接头20较粗一段圆柱体的底端有一凹口,其内孔与吸引头4的外径相同,吸引头4的顶端就与上接头20的下凹口活动配合,使得吸引头4带动吸嘴19能在筒体6内绕导管5转动,挺杆2穿入上接头20的内孔中,挺杆2为实心双圆柱体,底端一部分圆柱体外径与导管5内径相同,这部分落入导管5的内孔中,挺杆2的中上部分的外径与上接头20的内孔径和导管5的外径相同,挺杆2的双圆柱体台阶处卡在导管5的顶边,挺杆2的顶端一部分超出上接头20;在上接头20的较粗一段圆柱体与较细一段圆柱体的外表面结合处装有一保险环16,旋帽14旋在上接头20较细一段圆柱体上,这样构成了本技术的整体,密封圈3和垫圈13是用来密封各连接件配合处的间隙的,旋帽14上的手环1是用来悬挂某处时使用的。本技术灭火时,先用手扣住拉环15拉出保险环16,然后旋紧旋帽14,迫使挺杆2下压运动,则导管5在挺杆2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其前端斜尖 头刺破安全膜片11,故1211灭火剂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从吸嘴19和导管5上的若干径向小孔进入导管5内喷射到火源上。本技术可保证全方位工作,俯射喷射时,1211灭火剂液体在下,氮气气体在上,气体压迫液体使之喷射灭火、仰射喷射时,由于喷嘴12上仰,使滑块7向后运动,抵靠在导管5的下台阶处,正好将导管5下端若干径向小孔堵死,而吸引头4和吸嘴19可360°旋转,在重力作用下,扁喇叭口吸嘴19总是朝下,1211灭火剂液体也在下方,氮气气体又在上方,又迫使1211灭火剂液体从吸嘴19通过导管5上端若干径向小孔进入导管5内,最后仰射到火源处,本技术平射时与仰射工作状态相同,从而实现全位置喷射。本技术喷射完毕后可重复使用,充灌时,先拧下喷嘴12,换好安全膜片11,松动安全膜 芯座10,向下旋密封螺栓 9,直至使穿刺短管8中部的侧壁径向小孔与下接头18较细一段圆柱体侧壁上的径向小孔相通,则从此径向小孔通过穿刺短管8和导管5就可向筒体6内高压灌入1211灭火剂和氮气,供下次灭火时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灭火棒。它包括有筒体6、旋帽14、喷嘴12、穿刺短管8、安全膜片11、保险环16,其特征在于筒体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接头20和下接头18固定连接,上、下接头20、18为不规则中空双圆柱体,中间开有通孔,导管的两端就分别放置在上、下接头20、18内,导管5上端与挺杆2连接,下端与穿刺短管8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棒,其特征在于导管5为圆柱形长管,两端部位沿导管径向开有若干小孔,并与导管5内相通,导管5的两端开有若干小孔的一段,其外径小于导管5中部一段的外径,构成导管5的上、下台阶;导管5上端穿过圆柱形吸引头4的内孔而与挺杆2连接,导管5上端若干径向小孔处于吸引头4的空腔内,导管5的下端穿过滑块7的内孔而与穿刺短管8连接。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棒,其特征在于吸引头4与导管5和上接头20为活动连接;吸引头4通过螺孔与吸嘴19连接,吸嘴19的前端呈扁喇叭口状。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火棒,其特征在于滑块7与导管5活动配合,滑块7位于穿刺短管8的上部,其内外孔径与穿刺短管8的上端部内外孔径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灭火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轻型灭火棒。本技术以1211灭火剂为灭火材料,省去原灭火棒中产生压力的钢瓶。而靠自身的压力喷射灭火,不仅可俯射灭火,也可仰射或平射全方位灭火,不会发生粘接结块的现象,具有灭火性能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体积小、携带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灭火棒,它包括有筒体6、旋帽14、喷嘴12、穿刺短管8、安全膜片11、保险环16,其特征在于筒体6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接头20和下接头18固定连接,上、下接头20、18为不规则中空双圆柱体,中间开有通孔,导管的两端就分别放置在上、下接头20、18内,导管5上端与挺杆2连接,下端与穿刺短管8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
申请(专利权)人:徐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