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干粉灭火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966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轻型干粉灭火棒,属于火灾及事故防救装置和设备.它保留了原有灭火棒的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等部件,并对一些结构进行了改进.在筒身内增加了带孔活塞,从而提高了灭火棒的灭火效能,可在俯射、仰射及平射的状态下进行灭火,干粉剩余率在5%以下.可广泛应用在各种住宅、工作场所及车辆、船舶中扑救油类、石油产品、油漆及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该技术在199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轻型干粉灭火棒,属于火灾及事故防救装置和设备。轻型干粉灭火棒适用于扑救油类、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及一般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原有的轻型干粉灭火棒由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组成。由于结构问题,只能在俯射状态时,借助于干粉的自重,达到较好的喷射效果。但在平射或仰射状态时,由于钢瓶内喷出的高压气体的流束分散,筒身内的干粉不能全部喷出,剩余率高达80%。因此,只能用作俯射灭火,而不能用作仰射或平射状态时灭火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轻型干粉灭火棒,使之能多方位地进行工作,并且降低干粉剩余率。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筒身内增加了一个可使高压气体的流束集中,以增加高压气流的压强的带孔活塞。为了进一步降低干粉剩余率可以在活塞与后盖塞之间加一个弹簧。活塞最好制成圆形片状体。活塞可以用橡胶制成。为使从活塞喷气孔中喷出的高压气流的压强增大,可以在喷气孔上贴一薄膜。本技术还对阀体和后盖塞进行了改进,筒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改进后的轻型干粉灭火棒,不仅可在俯射状态下工作,也可在仰射或平射状态下工作,干粉剩余率降低到5%以下,提高了灭火棒的灭火效能,是家庭、宾馆、造纸、纺织、实验室、仓库、学校、科研单位配电房及各类车辆船舶的理想的灭火器材。附图为轻型干粉灭火棒结构示意图。-->轻型干粉灭火棒的结构:筒身〔1〕做成空心圆柱体,其下端焊接着喷嘴〔3〕。喷套〔2〕套在喷嘴〔3〕上,并通过螺纹连接在筒身〔1〕上。喷套〔2〕的凹面中央开有作为喷口的孔,与喷嘴〔3〕上开有的孔相接,并与筒身〔1〕的空腔相通。在喷套〔2〕与喷嘴〔3〕间隔有一层防潮膜〔4〕。筒身〔1〕的空腔内装有规定量的灭火用干粉,其上安放活塞〔5〕,活塞〔5〕与筒壁密合。活塞〔5〕上的喷气孔〔6〕上贴有薄膜〔7〕。弹簧〔8〕的一端靠着活塞〔5〕,另一端靠着后盖塞〔9〕。筒身〔1〕的上端有内螺纹,后盖塞〔9〕与之螺纹连接。后盖塞〔9〕中央开有孔,顶针〔10〕与之密封配合。顶针〔10〕中下部有一小孔〔11〕。阀体〔12〕下端与钢瓶〔13〕螺纹连接,其间隔有密封膜〔14〕。阀体〔12〕上端与后盖塞〔9〕螺纹连接,顶针〔10〕插入其中。阀体〔12〕中上部开有二孔〔15〕。手轮〔16〕通过螺纹与后盖塞〔9〕相连接,后盖塞〔9〕与筒身〔1〕螺纹连接不可到位,其间卡有保险环〔17〕,在其一面贴有封条〔18〕。手轮〔16〕上有一掛环〔19〕,便于提携与悬掛。干粉灭火是这样实现的:拉出保险环〔17〕,喷口对准火源,右旋手轮〔16〕,使之向前运动,带动顶针〔10〕向前推进。当顶针〔10〕刺破铜质小钢瓶密封膜〔14〕时,气体从小钢瓶〔13〕喷出,由钢瓶〔13〕内喷出的高压气体经过孔〔11〕〔15〕很快冲破活塞〔5〕上喷气孔〔6〕的薄膜〔7〕。于是在干粉中间冲开一条通道,冲破防潮膜〔4〕,干粉从喷嘴〔3〕喷出。由于筒身〔1〕中-->间压力最小,筒壁四周压力大的粉体在干粉喷出的过程中不断地向中间低压处补充。另一方面,在未使用时,弹簧〔8〕存贮了一定的能量,由于干粉不断喷出,弹簧〔8〕就不断推动活塞〔5〕向前移动,活塞〔5〕的移动就能使筒中的剩粉不断向前压缩,使剩粉不断集中,直到全部喷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型干粉灭火棒,由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组成,其特征在于筒身〔1〕内有一带孔的活塞〔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型干粉灭火棒,由筒身、喷套、阀体、钢瓶、顶针、后盖塞组成,其特征在于筒身[1]内有一带孔的活塞[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型干粉灭火棒,其特征在于活塞〔5〕与后盖塞〔9〕之间有一弹簧〔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镇江通用器材总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