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4455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3 08:32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蛹虫草菌丝发酵熬煮浓缩液、水稻秸秆固氮菌液、水稻秸秆解磷解钾菌液、水稻秸秆抗虫菌液、中药抗病防虫液等量或不等量混匀,即为本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优点:变废为宝,促进作物代谢和抗病虫害能力,促进作物生长和壮苗,具有良好的促生长发育和抗病防虫作用,作物吸收好、吸收迅速,增强了施用作物的保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肥料领域。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了土壤板结、作物吸收养分困难、有机质严重缺乏、养分失调、有害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有益微生物数量稀少,土壤生态系统已遭到破坏。长期使用化肥农药,病害虫害易发多发、抗药性增强,不得不更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形成恶性循环,农产品品质下降。近年来研究证实,充分补充作物有机养分,修复土壤生态系统,对促进作物生长、防治病虫害、提高和改善作物品质有重要作用。以现代生物技术及我国传统中药资源,迅速以有机养分、功能微生物等供给作物各种营养,防治病害虫害,促进长期高产稳产,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制备方法为: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0‑1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NH4)2SO4 2‑3g、(NH4)3PO4 2‑3g、补足...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功能高效生态有机生物液肥,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为: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1)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A)制备菌种培养基a、制备A液体培养基:将土豆80-120g、水稻秸秆粉18-22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4-6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A液体培养基;b、制备B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0-120g加水900-110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NH4)2SO4 2-3g、(NH4)3PO4 2-3g、补足水量,混匀,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B液体培养基;c、制备C液体培养基:将红糖38-42g、(NH4)2SO4 18-22g和水900-110ml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 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C液体培养基; d、制备D液体培养基:将水稻秸秆粉8-12g加水900-110ml置于密闭容器内,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维持110-130℃、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38-42g、(NH4)2SO4 18-22g、补足水量,混匀,并以石灰水调节pH值,pH值为6.5-7.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D液体培养基; B)制备各菌种菌株的菌种液a、将绿色木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b、将米曲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c、将草酸青霉菌种活化,无菌接入A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5-7日,至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B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7-8日,至发酵菌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且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d、将美味丝葚霉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并可见菌丝大量生长;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4-5日,至发酵液粘稠、颜色改变、可见菌丝大量生长并菌丝生物量达500 mg/100ml以上; e、将黄色短杆菌菌种活化,活化后无菌接入C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菌液浑浊、颜色改变;继续无菌接入D液体培养基,转速160-200r/min、25-40℃摇床培养1-2日,至发酵液浑浊、颜色改变,并经细胞平板涂抹计数达5×108/ml以上;C)制备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将上述培养的绿色木霉、米曲霉、草酸青霉、美味丝葚霉和黄色短杆菌的菌种液等量混合,即为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2)制备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A)原料重量份配比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15-20 水稻秸秆100 红糖3-5公斤 水200-250(NH4)2SO4 10-15(NH4)3PO4 10-15 KH2PO4 5-10 MgCl2 5-10 FeSO43-5MnCl2 3-5 ZnSO43-5 NaSeO30.5-1;B)制备方法a、水稻秸秆发酵将水稻秸秆粉粹为1-2cm小段,以2.8-3.2%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后捞出,放入发酵罐中,同时按原料配比加入水、红糖、水稻秸秆发酵菌种液,及1/2配方用量的(NH4)2SO4 、KH2PO4、MgCl2 、FeSO4、MnCl2、ZnSO4、NaSeO3,25-40℃、气驱搅拌发酵7-8日,至可见发酵罐内菌丝大量生长;继续加入另1/2的用量(NH4)2SO4 、KH2PO4、MgCl2 、FeSO4、MnCl2、ZnSO4、NaSeO3,25-40℃、气驱搅拌发酵5-6日,至发酵液中可见大量菌丝、秸秆明显减少且腐软、检测有机氮含量≥2.0g/100ml时,即完成水稻秸秆发酵;b、熬煮发酵完成后,将发酵液转移至密闭加热容器,加热排除冷空气后继续加热至110-130℃、搅拌、熬煮20-24小时,至秸秆及菌丝完全溶解,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c、浓缩将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100公斤转移至敞开加热容器内,继续文火加热并维持微沸腾、搅拌、熬煮2-4小时,使液体浓缩至30-35公斤,即为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浓缩液;2)制备水稻秸秆蛹虫草菌丝熬煮浓缩液A)制备蛹虫草菌种液a、制备E液体培养基:将去皮土豆80-120 g、蚕蛹粉8-12g加水900-1100ml煮至沸腾继续文火维持沸腾0.5-1小时,冷却后再加入红糖14-16g、水稻秸秆发酵熬煮液80-120g、补足水量1000ml,混匀,以1mol/L盐酸调节pH值为6.0-6.5,100℃蒸汽灭菌0.5-1小时,制得E液体培养基;b、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华舟
申请(专利权)人:荆楚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