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2844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是以消防车为载体,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所述气管路包括一空气压缩机和一输送高压气体的压力气管道,所述水管路包括一水泵和与水泵出口连通的输送高压水的压力水管道,所述压力气管道和压力水管道在喷射装置内汇合,高压水在喷射装置内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射出,其灭火效率远大于雾状水或细水雾。本发明专利技术喷射筒内部自入口处至出口处的内部形状为先收敛后扩散状,更符合航空动力学及流体机械学原理,可将喷射出的超细水雾的射程最大化,满足远距离灭火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灭火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灭火消防车一般采用水、泡沫液、干粉等灭火剂通过单管路输送到喷枪或炮,喷射出的灭火剂成自然物理状态,即:水成为水柱或雾状水,泡沫液通过与大气接触成为自然成形的普通泡沫,干粉直接喷射到火灾现场,因而大量的灭火剂直接散落到地面而没有参与灭火,其缺点是灭火效率低,灭火后火灾现场有大量的残留水,水渍损失严重,大量的灭火剂没有参与灭火而浪费掉了。因此,若将灭火剂以颗粒及其微小的雾态喷射至燃烧物表面,可解决上述弊端。鉴于本专利技术的叙述需要,先阐述几个名词,在最小设计工作压力下,距喷口一米的平面上,测得水雾最粗部分的水微粒直径大于1000μ时,被称之为雾状水;水微粒直径在1000μ至200μ时,被称之为细水雾,而水微粒直径不大于200μ时,被称之为超细水雾,超细水雾的灭火效率大于细水雾,细水雾的灭火效率大于雾状水,雾状水的灭火效率大于普通水滴。其灭火机理在于:当采用超细水雾作为灭火介质时,它相对同样质量的水滴、雾状水、细水雾,增大了单位体积微粒的表面积,更容易进行热吸收,冷却燃烧反应,超细水雾作为吸收热的水微粒更容易气化,气化后体积增大约1700倍,由于水蒸汽的产生,既稀释了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窒息了燃烧反应,还有效地控制了热辐射,超细水雾是种洁净的灭火剂,并具有高效的冷却和窒息效果。但超细水雾灭火有一个技术难点,就是如何将超细水雾远距离喷射到火灾现场的问题,由于超细水雾水微粒直径小,其自身在空气中喷射阻力大,无法满足远距离灭火的要求,此技术难题一直未得以成功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以压缩空气为载体,将水或水与泡沫的混合液在喷射装置内高速切割成超细水雾或细小泡沫泡,并经科学设计的喷射筒高速、远距离地喷射至燃烧物表面,以达到高效、环保、远距离灭火之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是以消防车为载体,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所述气管路包括一空气压缩机和一输送高压气体的压力气管道,所述水管路包括一水泵和与水泵出口连通的输送高压水的压力水管道,所述压力气管道和压力水管道在喷射装置内汇合,高压水在喷射装置内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射出。-->所述喷射装置与喷射筒连接处的压力气流道为锥形流道,压力水流道为绕所述锥形流道的环形流道,高压水在锥形流道的出口处与高压气汇合,高压水经高压气切割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喷射出去。所述喷射装置内的压力气管道和压力水管道由同步工作的球阀控制开和关。所述喷射筒自入口处至出口处的内部形状为先收敛后扩散状。所述压力水管道上位于水泵出口处还连通有经阀门控制的泡沫管道,该泡沫管道入口端连通泡沫罐。在所述压力气管道与压力水管道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及单向阀。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压力气管道和压力水管道在喷射装置内的锥形流道出口处汇合,高压水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射出,其灭火效率远大于雾状水或细水雾。2、本专利技术喷射装置与喷射筒连接处的高压气体流道为锥形流道,高压气体在此处的喷射压力被进一步增强,同时,高压水流道为绕所述锥形流道的环形流道,即高压水在高压气的四周与其汇合,水最大限度地被气切割成超细水雾,使得喷射出的水微粒直径降至最小,也即雾化效果达到最佳。3、本专利技术喷射筒内部自入口处至出口处的内部形状为先收敛后扩散状,更符合航空动力学及流体机械学原理,可将喷射出的超细水雾的射程最大化,满足远距离灭火的需求。4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水管道中还设置有经阀门控制的泡沫管道,因此,以高压气体为载体,可将“水—泡沫”混合液以超细水雾状喷射至燃烧物表面,进一步提高了灭火效率。5、因本专利技术采用超细水雾灭火,在灭火过程中,大部分水都蒸发或浸到燃烧物里去了,对未燃烧物(如衣物、电器、仓库的产品等)不会有大的浸湿和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喷射装置及喷射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 空气压缩机,2 压力气管道,3 喷射装置,4 流量计,5 单向控制阀,6水泵,7 压力水管道,8 喷射筒,9、10 球阀,11 阀门,12 泡沫管道,13 泡沫罐,21 锥形流道,71 环形流道。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非限定实施例如下所述:实施例: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以消防车为载体,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气管路包括一空气压缩机1和一输送高压气体的压力气管道2,压力气管道2的一端连通空气压缩机1的出口,另一端连通喷射装置3,在压力气管道2上还设置有流量计4及单向阀5,可对管道内的压缩气体的流量、流向、流速进行控制。与气管路并列的是水管路,它包括一水泵6和与水泵出口连通的输送高压水的压力水管道7,在压力水管道7上同样设置有流量计及单向阀,可对管道内高压水的流量、流向、流速进行控制。压力水管道7和压力气管道2在喷射装置3内汇合,高压水在喷射装置内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射出。图2所示,压力气管道2在喷射装置3内延伸至喷射筒8的入口处,该入口处压力气管道的内部结构为锥形流道21,压缩气体在此处可被进一步增压;压力水管道在喷射装置3内为绕所述锥形流道的环形流道71,高压水沿锥形流道21的出口处四周与锥形流道内射出的高压气充分汇合,水被气完全切割雾化形成超细水雾,并经喷射筒8喷射出去,图2所示,喷射筒8自入口处至出口处的内部形状为先收敛后扩散状,即喷射筒的内径自中部至两端逐渐增大,更符合航空动力学及流体机械学原理,可将喷射出的超细水雾的射程最大化,满足远距离灭火的需求。图2所示,喷射装置内的压力气管道和压力水管道由同步工作的球阀9、10控制开和关。为进一步增强灭火效果,图1所示,在压力水管道7上位于水泵出口处还连通有经阀门11控制的泡沫管道12,该泡沫管道12入口端连通泡沫罐13,可选择性地在压力水中加入灭火泡沫,形成“水—泡沫”混合液进入喷射装置,然后以超细水雾状喷射出去,可应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提高灭火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是以消防车为载体,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所述气管路包括一空气压缩机(1)和一输送高压气体的压力气管道(2),所述水管路包括一水泵(6)和与水泵出口连通的输送高压水的压力水管道(7),所述压力气管道(2)和压力水管道(7)在喷射装置(3)内汇合,高压水在喷射装置(3)内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8)射出。

【技术特征摘要】
1.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是以消防车为载体,采用“水—气”双管路输送系统,所述气管路包括一空气压缩机(1)和一输送高压气体的压力气管道(2),所述水管路包括一水泵(6)和与水泵出口连通的输送高压水的压力水管道(7),所述压力气管道(2)和压力水管道(7)在喷射装置(3)内汇合,高压水在喷射装置(3)内经高压气切割后以超细水雾状经喷射筒(8)射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超细水雾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装置(3)与喷射筒(8)连接处的压力气流道(2)为锥形流道(21),压力水流道(7)为绕所述锥形流道(21)的环形流道(71),高压水在锥形流道(21)的出口处与高压气汇合,高压水经高压气切割以超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姬永兴倪军程继国刘军刘川红
申请(专利权)人:明光市浩淼消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