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硬质坡面植生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城市河道,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砌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形成具有硬质坡面的护岸,而很少考虑河道的生态、景观等其他功能。首先,传统的浆砌石或者混凝土等硬质坡面护岸会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硬质坡面(边坡或者堤岸等)阻断了水岸之间的能量与物质循环,丧失微生物聚集附着、昆虫蛹化、植被生长和幼小水生动物躲避天敌的多孔隙基质环境,形成隔绝陆生生态系统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荒漠带,微生物自净、土壤渗滤净化、植被拦阻与吸附净污等水体自净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功能被大大消弱,同时,硬质坡面的热岛效应,还会提高水温,改变水文条件。其次,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实施硬化护坡之后,河流基本失去了其原生态功能,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河道的自然景观环境遭到破坏,并且,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人们失去了往昔那种自然野趣的亲水、休闲和娱乐场所,继而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带来一定影响。另外,硬质坡面覆土植生的生态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包括硬质坡面(1)和设置于所述硬质坡面(1)上方的用于种植植被的植生层(11),所述植生层(11)包括连接于所述硬质坡面(1)上的蜂巢型支架(4)以及填充在所述蜂巢型支架(4)中的种植土壤(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包括硬质坡面(1)和设置于所述硬质坡面(1)上方的用于种植植被的植生层(11),所述植生层(11)包括连接于所述硬质坡面(1)上的蜂巢型支架(4)以及填充在所述蜂巢型支架(4)中的种植土壤(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型支架(4)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13),并且所述侧壁的开孔率不小于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型支架(4)的沿所述硬质坡面(1)的表面所截取的断面具有蜂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型支架(4)的巢格宽度为245~520mm。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巢型支架(4)包括支架主体和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于所述硬质坡面(1)上的连接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硬质坡面植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锚杆(4a)和限位帽(4b),所述锚杆(4a)的一端穿过所述支架主体插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卓智,吴东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