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直线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194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8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输电直线塔。该输电直线塔包括:塔身、塔头和三组横担组件;其中,所述三组横担组件沿塔头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横担组件均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并且,至少一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沿塔头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直线塔安装在山坡上时,置于塔头左侧的左横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这势必使得下山坡侧导线的暴露弧面减小,进而降低了下山坡侧导线遭雷电绕击的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输电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输电直线塔
技术介绍
目前,高压输电线路中一般通过输电直线塔来架设输电线路。输电直线塔的结构一般如图1所示,包括塔头1’和连接于塔头1’的三组横担组件,每组横担组件均包括左横担2’和右担3’,左横担2’和右横担3’呈水平方向连接于塔头1’的两侧。左横担2’和右横担3’通过绝缘子挂接导线。对于山区的输电线路,由于受山坡地形的影响,一般输电直线塔之间的档距较大,会引起线路边导线保护范围的变化,而且大部分山区线路存在沿山坡走线的情况,一般采用垂直排列和采用三角排列的双回路直线塔。安装时,在满足上山坡侧导线对地或对树木的最小交跨距离后,由于山地坡度的存在,下山坡侧导线对地距离远大于上山坡侧,使得下山坡侧导线的暴露弧面显著增加,大大增加了下山坡侧线路遭雷电绕击的概率,而且坡度越大越明显。实际运行经验表明,沿山坡走线的架空线路,基本是下山坡侧导线发生雷击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直线塔,旨在解决现有输电直线塔安装在山坡上时下山坡侧发生雷击率高的问题。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输电直线塔,该输电直线塔包括:塔身、塔头和三组横担组件;其中,所述三组横担组件沿塔头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横担组件均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并且,至少一组 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沿塔头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还包括:地线支架;其中,所述地线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的左地线支架和右地线支架,并且,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沿塔头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至少一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的挂线点和右横担的挂线点之间的连线与水平方向呈预设角度。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所述预设角度为所述输电直线塔安装的山坡的坡度。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所述三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均沿塔头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各所述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塔头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所述左地线支架和所述右地线支架均通过螺栓与所述塔头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输电直线塔中,所述塔身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塔身和第二塔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直线塔安装在山坡上时,置于塔头左侧的左横担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这势必使得下山坡侧导线的暴露弧面减小,进而降低了下山坡侧导线遭雷电绕击的概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相关技术中输电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输电直线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输电直线塔包括:依次连接的塔腿、塔身和塔头1、以及三组横担组件。其中,三组横担组件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横担组件均包括连接于塔头1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左横担和右横担均用于挂接导线。具体地,三组横担组件分别为:上横担组件、中横担组件和下横担组件。上横担组件包括上左横担21和上右横担22。中横担组件包括中左横担31和中右横担32。下横担组件包括下左横担41和下右横担42。上横担组件、中横担组件和下横担组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连接在塔头1上。上左横担21、中左担31和下左横担41均连接于塔头1且置于塔头1的左侧,上右横担22、中右横担32和下右横担42均连接于塔头1且置于塔头1的右侧。上左横担21和上右横担22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错开设置,也就是说,上左横担21距离塔头1底部的距离比上右横担22距离塔头1底部的距离小。具体实施时,上述各横担均可以通过螺栓与塔头身1相连接。同理,中左横担31和中右横担32、下左担41和下右横担42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也错开设置,中左横担31和中右横担32、下左横担41和下右横担42的具体布置方式参见上左横担21和上右横担22的布置方式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时,上横担组件、中横担组件和下横担组件中的各横担可以同时错开设置,也可以其中一个或两个横担组件中的左右横担错开设置,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中下左右均相对于图2所示位置而言。此外,每组横担组件中各横担错开的距离也可以根据山坡的实际坡度来确定,本实施例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在山坡上安装时,将上左横担21、中左横担31和下左横担41置于下山坡侧,将上右横担22、中右横担32和下右横担42置于上山坡侧。可以看出,与现有直线塔相比,本实施例中的上左横担21、中左横担31和下左横担4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这势必使得下山坡侧导线的暴露弧面减小,进而降低了下山坡侧导线遭雷电绕击的概率,明显降低了绕击跳闸率,并且随着山坡坡度的增大其效果越明显,从而提高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降低整条线路的雷击跳闸率。继续参见图2,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地线支架。其中,地线支架置于三组横担组件的上方,地线支架包括连接于塔头1的左地线支架51和右地线支架52,并且,左地线支架51置于塔头1的左侧,右地线支架52置于塔头1的右侧,以及,左地线支架51和右地线支架52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具体实施时,上述各地线支架均可以通过螺栓与塔头1相连接。左地线支架51和右地线支架52的具体布置方式参见第一上导线横担21和第二上导线横担22的布置方式即可,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参见图2,当该输电直线塔安装在山坡上时,将左地线支架51置于下山坡侧,右地线支架52置于上山坡侧。可以看出,与现有直线塔相比,本实施例中的左地线支架5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了,使得下山坡侧地线的暴露弧面减小,进而降低了下山坡侧地线遭雷电绕击的概率。上述各实施例中,上左横担21的挂线点与上右横担22的挂线点之间的连线6可以为预设角度,并且,该预设角度优选为输电直线塔安装的山坡的坡度, 以使上左横担21的挂线点与上右横担22挂线点之间的连线与山坡的坡面7相平行,达到最优的避雷击效果。同理,中左横担31的挂线点与中右横担32挂线点之间的连线、以及下左横担41的挂线点与下右横担42挂线点之间的连线也可以参见上述方式设置,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各实施例中,塔身可以包括呈夹角连接的第一塔身11和第二塔身12,并且,第一塔身11置于第二塔身12的上方。第一塔身11与第二塔身12通过节点板连接,第一塔身11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夹角,第二塔身12与竖直方向存在一夹角,实际安装中在保持铁塔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第一塔身11与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电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塔头(1)和三组横担组件;其中,所述三组横担组件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横担组件均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1)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并且,至少一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直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身、塔头(1)和三组横担组件;其中,所述三组横担组件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每个所述横担组件均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1)的左横担和右横担,并且,至少一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和右横担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直线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线支架;其中,所述地线支架包括连接于所述塔头(1)的左地线支架(51)和右地线支架(52),并且,所述左地线支架(51)和所述右地线支架(52)沿塔头(1)的高度方向错开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电直线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组横担组件中的左横担的挂线点和右横担的挂线点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正刚黄彭武坤莫娟刘蕊冯国巍杨臻沈鸿冰樊宝珍马裕超徐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河北省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