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英熙专利>正文

卷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0899 阅读:2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不用电力的卷索机,包括有一机体、一主转轴、一副转轴及一手动驱转结构;该机体是用以装配相关构件的机械结构主体,主转轴设于机体适当位置处,是用以卷收缆索的主体,副转轴与主转轴构成传动联结,而该手动驱转结构则与副转轴构成传动联结,并受人力操作转动而带动副转轴旋转,进而带动主转轴旋转达到卷索的功能,是为一种既使在停电状态也能由人力手动操控的卷索机。(*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卷索机
本技术尤指一种不用电力,即使在停电状态也能由人力手动操控并将人员安全垂降到达地面的卷索机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社会运作、居住形态改变,使得都市高楼林立,加上近年来火灾频繁,高楼大火往往使得灾情惨重,甚至使人丧失生机,而且若是遇到地震灾害,亦同样得面临严重的求生考验,其中尤以大楼逃生方式最是迫切,又最常被忽略;虽然,一般低楼层都会配备有逃生索或逃生绳之类的设备,用以当安全梯等逃生通路阻断时,让受困于高楼的人员能够利用此类设备逃生,以提高获救的机会。但目前所见的逃生索多是配置在一般俗称缓降机的装置当中。众所皆知,缓降机于使用时必须先将缓降机挂于架子上,再将缓降机勾子的螺丝锁紧,并确定缓降机的架子确实并牢固的固定着,再将缓降机的绳索抛到楼下,并将另一边的束带套于腋下,将束带的扣环拉到胸前,使用人员必须双手拉着绳子,跨出窗外面向墙壁,再放开双手,利用缓降机内部的离心刹车装置缓缓下降至地面。但当人员利用缓降机自高楼下降时,必须两手掌微微接触墙壁,以利躲开墙上的突出物,却无法躲开由窗口窜出的火焰,而且下一个逃生人员必须在前一个逃生人员解开身上的束套之后,方可使用缓降机,如此将拉长逃生人员使用缓降机的间距,以及加速缓降机的损坏;以致于有些高楼逃生设备则是将逃生用的绳索拉撑在自高楼与地面之间,让逃生人员穿带与绳索挂持的束带,利用束带的下降器与绳索之间的受力摩擦缓缓下降至地面,以达到有效缩短人员使用间距的目的,确实为另一种可供采用的高楼逃生方法。且当灾害发生时,常伴随停电的可能性,故即使缓降机配设有由电力将绳索卷回的结构,也会因停电而不敷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电力,即使在停电状态也能由人力手动操控并将人员安全垂降到达地面的卷索机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一种不用电力的卷索机是包括有一机体、一主转轴、一副转轴及一手动驱转结构;该机体用以装配相关构件的机械结构主体,主转轴设于机体适当位置处,用以卷收缆索的主体;副转轴与主转轴构成传动联结,用以带动主转轴旋转;手动驱转结构与副转轴构成传动联结,受人力操作转动而带动副转轴旋转。采用上述结构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为:可构成一种于灾害发生并停电时,仍可经由人力手动操控并将人员安全垂降到达地面的卷索机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号说明】10   卷索机        11    机体111  箱盖          12    主转轴13   副转轴        131   单向卡制开关14   链条卷索器    140   链条15   齿轮          16    齿轮17   齿轮          20    缆索21   缓冲弹簧      22    固定环组-->23    高度调整器    24    扣钩30    手动驱转结构  40    离心刹车器50    卷线工具      51    套座52    卡槽          53    凸榫具体实施方式为能使贵审查员清楚本技术的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卷索机,旨在提供一种如图1所示,能够将逃生用的缆索20卷收于机体11当中,必要时再将缆索20放出使用的卷索机10结构。整体卷索机10的基本结构组成如图2及图3所示,卷索机10包括 有:一个机体11,用以装配相关构件的机械结构主体;一个主转轴12,设于机体11适当位置处,用以卷收缆索20;一个副转轴13,与主转轴12构成传动联结,用以带动主转轴12旋转。一个手动驱转结构30,设于副转轴13一侧并与副转轴13构成传动联结,受人力操作转动而带动副转轴13旋转;其中,该主转轴12副转轴13一端设有连动的齿轮15、16并构成连动。请参照图2与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设于副转轴13端部的手动驱转结构30为一链条卷索器14,利用配设的链条140,手动操作而驱动副转轴13的齿轮16带动主转轴12旋转,而将缆索20卷取并调整缆索的张力;而参考图4所示,副转轴13处设有一单向卡制开关131,由该单向卡制开关131控制副转轴13转动与否,当欲释放缆索20时,拨开单向卡制开关131,使其得以脱离齿轮16,让缆索20能顺利垂降至地面结合于相关构件(如固定环组),而当使用链条卷索器14调整缆索20的张力时,需先将单向卡制开关131拨至另一边与齿轮16结合,使其限制副转轴13单向转动;当使用链条卷索器14转动带动副转轴13-->转动时,副转轴13即与主转轴12联结转动,并藉齿轮15、齿轮16联结带动方式,达到调整缆索20张力形成一安全逃生路线的目的。另外,如图5、图6及图7所示,是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为配合装机位置不同,该手动驱转结构30在副转轴13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套座51,而该套座51一端设有卡槽52,另一端则设有齿轮17,该套座51的齿轮17与副转轴13的齿轮16构成连动作用,另外,更具备有一卷线工具50,该卷线工具50一端设有凸榫53,以供卷线工具50的凸榫53卡固于套座51上的卡槽52内,以此使用者可利用卷线工具50带动主转轴12及缆索20转动,亦可达到调整缆索张力的目的。另外,如图2及图5所示,其机体11则枢设有一个箱盖111用以对内部的构件形成应有的遮蔽防护作用,并且可以放置缆索20、链条140、卷线工具50及缓冲弹簧21等于该箱盖111内,以达到收藏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图3、图5及图6所示,整体卷索机10进一步在主转轴处12装设离心刹车器40,该离心刹车器40可用以保持人员或缆索20于垂降时的安全速度,且如图1所示,于该缆索20末端设有一扣钩24,当地面有人员配合时,缆索20可直接垂降于地面;如地面没有人员配合时使用者可直接以缆索20末端扣钩24扣住身上的安全带并垂降至地面,再由该使用者配合将缆索20末端扣钩24固定于地面的固定环组22,以利争取受困人员最佳的逃生时机,而且于缆索20的末端套设有缓冲弹簧21及高度调整器23,该缓冲弹簧21用以当逃生人员接近地面时缓冲用;并可应用该高度调整器23调整着地高度。故当灾害发生并停电时,该卷索机仍可经由人力手动操控手动驱转结构,不会因电力停止供应而无法使用或需徒手拉动缆索,并利用离心刹车器保持人员或缆索于垂降时的安全速度,以将人员安全垂降到达地面的卷索机结构。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较佳可行的卷索机,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示,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技术,是以,举凡与本技术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技术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卷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用以装配相关构件的机体;    一个用以卷收缆索的主转轴,设于机体;    一个副转轴,与主转轴构成传动联结。    以及一个手动驱转结构,与副转轴构成传动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卷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个用以装配相关构件的机体;一个用以卷收缆索的主转轴,设于机体;一个副转轴,与主转轴构成传动联结。以及一个手动驱转结构,与副转轴构成传动联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索机,其特征在于,该主转轴一侧设有一个用以保持人员或缆索于垂降时的安全速度的离心煞车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索机,其特征在于,该主转轴及副转轴分别设有用以构成相互传动的齿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索机,其特征在于,该机体呈箱状,且枢设有一收藏箱盖。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索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英熙
申请(专利权)人:廖英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