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宁专利>正文

自控式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531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它是由钢索承轮上缠有钢丝绳或其它高强度绳索,并利用制动拉手控制制动靴对钢索承轮进行强制制动,当此救生装置通过安全带缚于人体并向下降落时,钢索承轮会高速转动(钢丝绳一端已用挂钩固定于建筑物上)。此时拉动制动拉手好可使钢索承轮转动成为可控,降低了下降速度。 当此装置使用锁定机构时,可在任意高度上悬停,这时可做对高层建筑外墙或广告装饰、霓虹灯等进行装修的施工人员使用的吊具。(*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装置。目前还没有类似装置出现。高层建筑一旦遭受火灾和发生地震,人们逃生途径只能用绳索从楼外降下或等待救援,但危险性大,且不能迅速逃离现场。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上述灾害发生时能使人们安全迅速逃离现场,并可重复使用的装置。其解决方案是:绕有钢丝绳的钢索承轮通过一轮轴置于园柱形壳体内。钢索承轮两端各有一套制动机构,使用者通过安全带与吊环相连。使用时,由于钢丝绳已由挂勾固定在建筑物上,钢索承轮在人体重力下高速旋转,此时拉动壳体下部的制动拉手使制动机构动作并对钢索承轮施加制动力,使下降速度为可控。此装置与利用绳索或升降装置(例如电梯)向地面降落相比有若干优点。利用的是人体重力(势能)无需任何能源。降落高度无限制。因操作简便无需耗费很大体力,所以男女老弱均可使用。安全、迅速。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图1结构剖视图图2侧视图图3侧视结构图-->壳体<2>中心位置一轴<7>,其露出壳体外两端有销子固定。钢索承轮<5>与套在轴<7>上的两轴套<6>用螺钉紧固一起,并可在轴<7>上转动。钢丝绳一端固定于钢索承轮<5>并缠绕其上,另一端穿过护口<1>与挂勾相连(末画出)。制动装置为两片制动靴<4>,其一端通过一活动轴<3>固定于壳体<2>内壁,另一端通过拉簧<15>夹紧在制动涨块<16>上,制动涨块有一轴<9>伸出壳体外,通过一连杆<13>与套在固定扶手<11>上的制动拉手<10>相连接,当对钢索承轮<5>制动时,拉下制动拉手<10>,通过连杆<13>使制动涨块<16>转动,并使制动靴<4>向外涨开,对钢索承轮轮壁施加制动力。为确保安全,制动装置为两套,分装于钢索承轮<5>两端。如需收回钢丝绳,拧开壳体<2>上结合部位的手紧螺丝<12>,壳体上、下部分就可绕连接轴<14>而分开,用手转动钢索承轮<5>即可收回钢丝绳,以备再用。在壳体<2>下部有四个吊环<8>,可供系安全带用。如在其制动拉手<10>与固定扶手<11>上加装锁定装置,此救生装置又可成为对高层建筑外墙进行装修的人员使用吊具。其锁定装置是在固定扶手<11>和制动拉手<10>上有若干相对应的定位孔,当把制动拉手<10>拉到使钢索承轮<5>停止转动的位置时,用定位销插入定位孔中使其固定,即做到悬停于任意高度,使用者即可腾出双手,从事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由壳体(2)钢索承轮(5)和钢索构成,其特征在于钢索承轮(5)通过一轴(7)置于壳体(2)中,壳体(2)外部有固定扶手(11)和制动拉手(10),并可通过制动拉手(10)和与之相连的连杆(13)、制动涨块(16)、使制动靴(4)对钢索承轮(5)施加制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救生装置,由壳体<2>钢索承轮<5>和钢索构成,其特征在于钢索承轮<5>通过一轴<7>置于壳体<2>中,壳体<2>外部有固定扶手<11>和制动拉手<10>,并可通过制动拉手<10>和与之相连的连杆<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