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敏锋专利>正文

一种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及降噪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2964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21:28
一种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包括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相互连通,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采用双层管道,分别为相互套装的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为,在内层管道和外层管道为之间形成通风夹层,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的边缘或内部安装至少一个噪声传感器,内层管道内部安装有电动扬声器,噪声传感器和电动扬声器分别连接在降噪控制电路上,降噪控制电路接收从噪声传感器送来的噪声信号,降噪控制电路驱动电动扬声器。由于次级声源发出的声波平面与噪声的声波平面平行,因此能得到良好的宽频噪声抑制效果,气流流通口开在噪声抵消截面附近,使得保证通风量的同时又能取得明显的噪声抑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通风管道装置,特别是一种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及降噪方法,属于声学

技术介绍
通风管道是现代建筑常用的通风装置。为了能让建筑物内部获取到新鲜空气,通风管道的一端开口通常需要开设于建筑物外部的噪声空间。如何在保证获得足够的通风量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地降低或消除从噪声空间沿着通风管道传入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适用于通风管道的降噪技术主要分为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技术。被动降噪技术主要的方法是把通风管道设计成复杂、狭小且具有多个弯曲的管道,并在管道内敷设吸声材料,或在管道内设置吸声障板或吸声腔体,以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被动降噪的缺点是降噪装置体积比较大,管道弯曲和复杂造成通风阻力比较大。主动降噪技术的原理是用利用声音干涉原理,设置一个次级声源,并使得次级声源发出的声波与初始噪声信号声压相同而相位相反,声波叠加后相干涉抵消,从而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主动降噪装置的优点是体积比较小,降噪频带比较宽,在低频段也能有较好的降噪效果。另外由于主动降噪引入了电路控制模块,使得次级声源的控制可以更加精准,降噪效果也可以较被动降噪明显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风管道装置包括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相互连通,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采用双层管道,分别为相互套装的内层管道(11)和外层管道(12),在内层管道(11)和外层管道(12)为之间形成通风夹层,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的边缘或内部安装至少一个噪声传感器(2),内层管道(11)内部安装有电动扬声器(7),噪声传感器(2)和电动扬声器(7)分别连接在降噪控制电路(13)上,降噪控制电路(13)接收从噪声传感器(2)送来的噪声信号,降噪控制电路(13)驱动电动扬声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通风管道装置包括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和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相互连通,降噪空间侧通风管道采用双层管道,分别为相互套装的内层管道(11)和外层管道(12),在内层管道(11)和外层管道(12)为之间形成通风夹层,噪声空间侧通风管道(4)的边缘或内部安装至少一个噪声传感器(2),内层管道(11)内部安装有电动扬声器(7),噪声传感器(2)和电动扬声器(7)分别连接在降噪控制电路(13)上,降噪控制电路(13)接收从噪声传感器(2)送来的噪声信号,降噪控制电路(13)驱动电动扬声器(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降噪的通风管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层管道(11)在降噪空间一侧为密闭空间,或者经过填充足够的吸音材料吸收扬声器背面辐射的声音后开口于降噪空间,或者把开口延长并反向绕回后开口于噪声空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主动降噪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锋
申请(专利权)人:徐敏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