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晓光专利>正文

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942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一种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包含有罩体、活门及气泡产生装置等构件所组成,该活门组之外层表皮设进出入孔,内层表皮设时出入孔及入口导管,且内、外层表皮间设纤维体;气泡产生装置其内部一侧设有内盛蒸馏水之容袋,且容袋预设裁缝口,并设充气按钮穿透于罩体之外层表面上,另侧设内盛消除烟雾液体之容袋,其适当处设输出导管与活门组之入口导管相连接,并两容袋间置有苏打粉沫,且连设输出导管与充气隔热导管相通。(*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系关于一种不需使用其他外来动力(如电力)等,而利用按压式产生二氧化碳之气体填充于导管内,使罩体膨胀可穿戴于头上,且利用消除烟雾液体过滤有毒之烟雾气体,使避难人员避免吸入有毒之气体而遭浓烟所呛死,并藉其保持清醒之头脑,以达到安全逃生之目的者。环顾世界高楼大林立,而各种高楼大厦所预设而确能发挥救人之救难设备则尚为缺乏,虽部份构思,亦很难符实际需要而无法发挥救难效用,因此,历年来世界各地不乏发生高楼起火而造成多人丧生之情形,而当中丧生者其被浓烟所呛死却占大半,究其原因,现有之大楼仅有救火设备,而缺乏之实际逃生设备,人们虽有高楼火灾救难逃生之渴求,但始终未能找出适当之途径和理想的方法,因此关于高楼火灾救难逃生间的问题始终存在,而举世皆然。目前所使用的逃生设备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利用太平梯以逃生,但太平梯一旦为火阴断或浓烟弥漫所造成意识不清之心理恐布下,往往逃难人员均无法理智地排除障碍,而在未等待救缓前已受浓烟所呛、视力受险时造成严重之惨剧。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习用逃生设备实用性不高之缺失及在火灾现场丧命者大半为浓烟呛死所致之惨痛经验下,遂潜心于逃生设备之研究,经长久之试验及改进,终于研制出一种可耐高温、隔高热且可折叠放置、体积小、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及实用性高之防烟雾救生装置。于是,本并明之主要目的,乃在提供一种穿戴容易、操作简便、体积小、存放简易且确实能过滤有毒气体之新型防烟雾救生装置。本专利技术所具有各项功能所采行之技术手段,兹分述如下:1、穿戴容易、安全性高:本专利技术之罩体表面系配合人体脸部造型作适当地裁制而成,肯表皮采用防耐热之胶膜、重量轻,并于表皮内夹设有隔热之充气导管分布于整个罩体,藉充气导管充气,可使罩体膨胀,其充气导管亦充满气体,可避免穿戴时表皮直接与脸部接触而遭高温、热伤害之可能。-->2、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穿戴于脸部后,须对罩体实施充气,使罩体膨胀,其充气方式系使用扣压式设计,亦即在罩体适当处理设有气泡产生装置,该气泡产生装置上装设有自动充气按钮,利用按钮压迫气泡产生装置产生气泡充填于充气导管内,而达到罩体充气之目的。3、体积小:本专利技术系采用耐热(温)之胶膜裁制而成,其重量轻,且可作折叠存放使体积缩小、不占空间位置,故可作大量折叠存放置于各楼梯口及太平门楼梯间及房间内,并可作随身携带且十足地方便性。4、储存容易:本专利技术之重量轻、体积小,且可重复多次使用。5、实用性高:本专利技术之吸吐气活门组内设有编织纤维体再加上气泡产生装置内之消除烟雾液体流入于纤维体内,故呆确实达到过滤有毒气体之功效者。有关于本专利技术为达成上述目的所为之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下,俾使审查委员对于本专利技术之构造、特征能更深入而体的了解。图一:本专利技术折叠外观示意图图二: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及充气隔热导管立体示意图图三:本专利技术之活门组侧视剖面图图四:本专利技术之活门组平面图图五:本专利技术之气泡产生及消除烟雾液体容袋装置结构示意图图六:本专利技术之外观实施示意图图七:本专利技术套于头上之实施示意图图八:本专利技术之活门组吸气实施示意图图九:本专利技术之活门组吐气实施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一本专利技术折叠外观示意图并配合参阅图二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其系由防耐热之胶膜所制成之罩体(1),其外层表面分设视框(11)及活门组(12),以供外视及吸吐气用;该活门组(12)请参阅图三及图四所示,其外层表皮设进出入孔(121),且内层表皮设进出入孔(122)及入口导管(123),并外层表皮与内层表皮间设编织纤维体(124),以供滤气用;另外,罩体(1)之内层与外层表皮设-->充气隔热导管(13),用以充填气泡,充气隔热导管(13)适当处设鼻梁垫衬(14)及气泡产生装置(15)有以产生气泡;该气泡产生装置(15)请配合参阅图五所示,其内部一侧设有内盛蒸留水之容袋(151),容袋适当处预设裁缝口(152),且设自动充气按钮(153)穿透于罩体(1)之外层表面上,另侧设内盛消除烟雾液体之容袋(154),其适当处设输出导管(155)与活门组(12)之入口导管(123)相连接,并于两容袋(151)(154)间置有苏打粉沫(156),且连设一输出导管(157)与充气导管(13)相通;该罩体(1)底缘穿设松紧带(16)。实施时,首先请参阅图六本专利技术外观实施示意图并配合参阅图七,将罩体(1)套于头上,此际,眼睛对准视框(11),而鼻梁套合于垫衬(14)上,而鼻、口则罩合于活门组,并将松紧带(16)施力适当松紧度结合于脖子上,再利用手部施力按压充气按钮(153),使充气按钮(153)压迫容袋(151)而使裁缝口(152)裂开,其内蒸留水往外流出与苏打粉沫(156)相混合产生化学变化而形成气泡,该气泡部分经输出导管(157)往充气隔热导管(13)内充填,另一方面部分气泡则压近容袋(154),使消除烟雾液体经输出导管(155)往活门组(12)之入口导管(123)进入而与纤维体(124)相混合。再请参阅图八系本专利技术之活门组吸气实施示意图,从外界进入之烟雾废气经活门组(12)之进出入孔(121)进入纤维体(124)内有消除烟雾液体之成份,故可确实过滤烟雾废气成清净空气,而后再经进出入孔(123)吸入鼻、口中,另吐气之实施动作请配合参阅图九所示。综上所述,本创作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之罩体、气泡产生装置、活门组等的创新设计,使其在操作上方便实用、确实可靠,而达到提供一种可靠、安全又合乎实用之救生装置,以供大楼火灾逃生者使用之目的,诚为一优良之合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包含有罩体、活门组及气泡产生装置等构件所组成;一罩体,系由一防耐热之胶膜制成,其外层表面适当处设视框及活门组,内层表面间设充气隔热导管、垫衫及气泡产生装置;一活门组,其外层表皮设进出入孔,内层表皮设进出入孔及 入口导管,且内、外层表皮间设纤维体;一气泡产生装置,其内部一侧设有内盛蒸留水之容袋,且容袋预设裁缝口,并设充气按钮穿透于罩体之外层表面上,另侧设内盛消除体雾液体之容袋,其适当处输出导管与活门组之入口导管相连接,并两容袋间置有苏打粉沫,且 连设输出导管与充气导管相通;实施时,藉由手部施力按压充气按钮,使内盛蒸镏水之容袋受压迫而在裁缝口处产生裂痕,让水流出与苏打粉沫混合而形成气泡,该气泡经输出导管往充气导管充填,另外气泡亦压迫内盛消除烟雾液体之容袋,使消除烟雾液体经输出导管 往入口导管进入与纤维体相混合,俾以达到彻底过滤烟雾成清洁空气之目的,为其特征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火灾防烟雾救生装置,包含有罩体、活门组及气泡产生装置等构件所组成;一罩体,系由一防耐热之胶膜制成,其外层表面适当处设视框及活门组,内层表面间设充气隔热导管、垫衫及气泡产生装置;一活门组,其外层表皮设进出入孔,内层表皮设进出入孔及入口导管,且内、外层表皮间设纤维体;一气泡产生装置,其内部一侧设有内盛蒸留水之容袋,且容袋预设裁缝口,并设充气按钮穿透于罩体之外层表面上,另侧设内盛消除体雾液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启学
申请(专利权)人:赵晓光徐启学杨文立庄贤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