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定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165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所述产品具有料柄及侧边,该定位结构包括:支架,架设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上传送产品;第一气缸,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承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另一端具有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二气缸,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各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具有第二活动端;两个夹持件,其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另一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夹持所述料柄的夹持部;第三气缸,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三气缸具有第三活动端;推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活动端。可以达到对产品的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压铸成型后的产品,需要进行冲切,而采用自动化冲切,机械手取产品前,都需要对产品进行定位。目前的做法是在传送产品的传送带两侧设有光电感应器,当产品到达预设位置时,由设置在传送带上两侧位置的气缸来推产品的料柄,以达到对产品的定位。之后机械手再将产品取走放在冲床内进行冲切。然而,采用上述结构,因为气缸在推动过程中产品易发生旋转,或者传送带不平造成产品倾斜,造成产品没有正确定位,导致机械手无法正确夹取产品的料柄。进而无法放入冲床内正确的位置定位,容易打坏模具及产品;并且气缸设置在传送带上,会占用传送带的空间,有时会碰到产品,导致气缸卡死。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可以对产品进行正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而造成的后续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产品的定位结构,所述产品具有料柄及侧边,该定位结构包括:支架,架设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上传送产品;第一气缸,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承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另一端具有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二气缸,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各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具有第二活动端,两个该第二活动端相对设立;两个夹持件,其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另一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夹持所述料柄的夹持部;第三气缸,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三气缸具有第三活动端;推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活动端,另一端具有推动所述侧边的推动部。可选的,所述第一气缸为无杆气缸。可选的,所述第二气缸为伸缩气缸。可选的,所述第三气缸为伸缩气缸。可选的,所述第三气缸的个数为两个。可选的,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感应器,设于所述传送带两侧靠近所述支架的位置。可选的,该定位结构还包括电器控制箱,所述电器控制箱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所述感应器。相较于现有技术,利用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产品沿着传送带传送,当到达所述支架下方,感应器感应到产品,发出信号通知电器控制箱,电器控制箱发出控制信号,第一气缸的第一活动端向下运动,两个第二气缸的第二活动端相向运动,夹紧产品的料柄,之后第三气缸的第三活动端带动推动部将产品的侧边推动摆正。可见,采用该定位结构,可以达到对产品的准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造成后续的加工问题。【附图说明】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3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三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4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四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5,图1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图5绘示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产品的定位结构,所述产品100具有料柄101及侧边102,该定位结构包括:支架103,架设于传送带104上,所述传送带104上传送产品100;第一气缸105,其固定于所述支架103上,所述第一气缸105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承板106,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另一端具有两个固定板107;两个第二气缸108,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07上方,各所述第二气缸108分别具有第二活动端,两个该第二活动端相对设立;两个夹持件109,其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另一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夹持所述料柄101的夹持部;第三气缸110,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107下方,所述第三气缸110具有第三活动端;推动件111,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活动端,另一端具有推动所述侧边102
的推动部。其中,于本实施例,所述第一气缸105为无杆气缸,可以节约行程;所述第二气缸108为伸缩气缸;所述第三气缸110为伸缩气缸;所述第三气缸110的个数为两个,以达到施力平衡。其中,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感应器112,设于所述传送带104两侧靠近所述支架103的位置;该定位结构还包括电器控制箱(图未示),所述电器控制箱信号连接所述第一气缸105、第二气缸108、第三气缸110及所述感应器112。请再结合参阅图2,图2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二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产品100沿着传送带104传送,当到达所述支架103下方,感应器112感应到产品100,发出信号通知电器控制箱,电器控制箱发出控制信号,第一气缸105的第一活动端向下运动,两个第二气缸108的第二活动端相向运动,夹紧产品100的料柄101。请再结合参阅图3,图3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三工作状态的示意图。之后,第三气缸110的第三活动端带动推动部将产品100的侧边102推动摆正。图4绘示为本技术的产品的定位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第四工作状态的示意图。当产品100被摆正后,所述第一气缸105、第二气缸108、第三气缸110分别回位。可见,采用该定位结构,可以达到对产品100的准确定位,避免定位不准造成后续的加工问题。需指出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所述产品具有料柄及侧边,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括:支架,架设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上传送产品;第一气缸,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承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另一端具有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二气缸,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各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具有第二活动端,两个该第二活动端相对设立;两个夹持件,其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另一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夹持所述料柄的夹持部;第三气缸,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三气缸具有第三活动端;推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活动端,另一端具有推动所述侧边的推动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品的定位结构,所述产品具有料柄及侧边,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结构包括:支架,架设于传送带上,所述传送带上传送产品;第一气缸,其固定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活动端,所述第一活动端沿竖直方向运动;连接承板,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活动端,另一端具有两个固定板;两个第二气缸,其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方,各所述第二气缸分别具有第二活动端,两个该第二活动端相对设立;两个夹持件,其一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于所述第二活动端,另一端分别具有向下延伸出的夹持所述料柄的夹持部;第三气缸,其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下方,所述第三气缸具有第三活动端;推动件,其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三活动端,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汉鼎精密金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