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双轮平衡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9114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双轮平衡车,包括相互轴接的左车体与右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踏板及位于左踏板左侧的左挡泥板,所述左车体左侧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右车体包括右踏板及位于右踏板右侧的右挡泥板,所述右车体右侧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左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左脚相配合的左抬升部,所述右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右脚相配合的右抬升部;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智能双轮平衡车,结构简单,在驾驶平衡车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时,身体跳起带动平衡车一同升起,轻松越过障碍物继续行驶,从而增加驾驶平衡车的乐趣,节省了行驶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双轮平衡车
技术介绍
平衡车成为现代年轻人代步的潮流,平衡车通过其体型小、造型美观、操作灵活的特点博得大家的喜爱;但是,平衡车底盘较低,遇见障碍物只能绕行或拿起平衡车越过障碍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平衡车的趣味性。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平衡车,不具备越过障碍的功能,遇见障碍只能下车走过障碍物才得以继续行驶,使行驶增加了不便,也降低了驾驶平衡车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智能双轮平衡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智能双轮平衡车,包括相互轴接的左车体与右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踏板及位于左踏板左侧的左挡泥板,所述左车体左侧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右车体包括右踏板及位于右踏板右侧的右挡泥板,所述右车体右侧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左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左脚相配合的左抬升部,所述右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右脚相配合的右抬升部。优选方案,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为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的凸块;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固定位。优选方案,所述凸块包括U形本体及位于U形本体一侧的卡件及设置于所述卡件两侧的内螺纹圆柱销,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形成有弧形斜面,所述弧形斜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心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开设有柱形卡腔,所述U形本体的一侧嵌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卡件卡入所述通孔内,所述内螺纹圆柱销套接于所述柱形卡腔,并且所述内螺纹圆柱销底端通过螺钉固定。优选方案,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分别是左右两边有两个右脚卡位,中间部位有两个左脚卡位,并且中间部位是上下固定、左右固定、前后固定;两边部位是上下固定、左右固定、前后固定;中间部位可以上下左右调节,两边部位上下左右调节。优选方案,所述U形本体底部形成倾斜面以适应脚背形状。优选方案,所述凸块外部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底部设置有增摩部。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波浪形突起。优选方案,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间隔设置的W形突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智能双轮平衡车,结构简单,在驾驶平衡车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时,身体跳起带动平衡车一同升起,轻松越过障碍物继续行驶,从而增加驾驶平衡车的乐趣,节省了行驶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凸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智能双轮平衡车,包括相互轴接的左车体1与右车体2;所述左车体1包括左踏板3及位于左踏板3左侧的左挡泥板4,所述左车体1左侧设置有左车轮5;所述右车体2包括右踏板6及位于右踏板6右侧的右挡泥板7,所述右车体2右侧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左踏板3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左脚相配合的左抬升部,所述右踏板6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右脚相配合的右抬升部;人在驾驶该平衡车时,其身体直立双脚分别踩在平衡车的左踏板3与右踏板6上,通过双脚的倾斜配合转弯,全身仅有脚掌与平衡车有接触,从而无法对平衡车实现高度上的控制,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分别用于在一定程度上使平衡车能够与身体相固定,使身体在跳起时能够将平衡车一同带起越过障碍。实施例一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为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左挡泥板4与右挡泥板7内侧的凸块9;所述左挡泥板4与右挡泥板7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块9相适配的固定位;从而,身体在跳起时,脚面与所述凸块9相抵触,进而带起整个平衡车通过障碍。所述凸块9包括U形本体及位于U形本体一侧的卡件901及设置于所述卡件901两侧的内螺纹圆柱销902,所述左挡泥板4与右挡泥板7内侧形成有弧形斜面,所述弧形斜面上形成有凹槽1001,所述凹槽1001中心开设通孔1002,所述通孔1002两侧开设有柱形卡腔1003,所述U形本体的一侧嵌入所述凹槽1001内,所述卡件901卡入所述通孔1002内,所述内螺纹圆柱销902套接于所述柱形卡腔1003,并且所述内螺纹圆柱销902底端通过螺钉固定,优选的,所述U形本体底部形成倾斜面以适应脚背形状。所述凸块9外部套设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底部设置有增摩部,通过橡胶套可有效增大脚面与凸块9间的摩擦力,使抬升平衡车更轻松;例如,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波浪形突起,以进一步增大脚面与凸块9间的摩擦力;又如,所述增摩部为成型于所述橡胶套底部的间隔设置的W形突起,以进一步增大脚面与凸块9间的摩擦力。所述左踏板3与右踏板6表面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通过升降装置固定于所述左踏板3与右踏板6表面,例如,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若干设置于所述托板与左踏板3和右踏板6之间的伸缩杆,通过调节伸缩杆的高度进而调节所述左踏板3和右踏板6表面与凸块9间的高度,以适应不同年龄段脚大小不一的情况。实施例二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为分别对应设置于左踏板3与右踏板6表面的脚套,进一步,所述脚套为与所述左车体1和右车体2一体成型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中心开设拱形通孔1002以供前脚掌伸入至脚套内,从而人在驾驶该平衡车时,脚部套在拱形通孔1002内,不仅使脚部与平衡车固定牢固,并且身体在跳起时能够使脚面提起所述固定框以带起整个平衡车通过障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上述方案的智能双轮平衡车,结构简单,在驾驶平衡车过程中遇见障碍物时,身体跳起带动平衡车一同升起,轻松越过障碍物继续行驶,从而增加驾驶平衡车的乐趣,节省了行驶时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智能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轴接的左车体与右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踏板及位于左踏板左侧的左挡泥板,所述左车体左侧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右车体包括右踏板及位于右踏板右侧的右挡泥板,所述右车体右侧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左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左脚相配合的左抬升部,所述右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右脚相配合的右抬升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轴接的左车体与右车体;所述左车体包括左踏板及位于左踏板左侧的左挡泥板,所述左车体左侧设置有左车轮;所述右车体包括右踏板及位于右踏板右侧的右挡泥板,所述右车体右侧设置有右车轮;所述左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左脚相配合的左抬升部,所述右踏板侧部设置有用于与右脚相配合的右抬升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抬升部与右抬升部为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的凸块;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凸块相适配的固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双轮平衡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包括U形本体及位于U形本体一侧的卡件及设置于所述卡件两侧的内螺纹圆柱销,所述左挡泥板与右挡泥板内侧形成有弧形斜面,所述弧形斜面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中心开设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开设有柱形卡腔,所述U形本体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明刘小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小白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