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68895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蛇类养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包括不锈钢框架,在距离下一层顶部的位置平行长宽再设一个平面,用以做底面;底面下方处以粗铁丝在同一高度平面固定于不锈钢框架的高上,以形成下一层顶部的受力边,再将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以固定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顶部用细铁丝以作为受力边的粗铁丝为轴心,将顶部的小眼尼龙网与其余三个面的小眼尼龙网和底面的中网眼塑料网包裹着粗铁丝进行缝合。本装置通过框架立体模式进行饲养,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小眼尼龙网封顶及四面,增强通风透气性,同时加入苔藓和含有蛇类肠道有益菌群的腐质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蛇类养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国内的食用蛇市场发展迅猛,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呈供不应求之势。在我国两广,福建,云南等地区虽有正规且专业的养蛇场,但是其采用的是传统砖砌蛇房对养殖对象进行养殖,即单间多层板养殖法,一方面其只是一个单间,虽然其可用木板分层,在提供给蛇躲避的同时也在提高着空间利用率,但是其在木板上对应的空间始终在被浪费。另一方面,单间多层板模式存在通风透气性不好且湿度太高的问题,而在通风透气性不好且湿度太高的环境里,蛇类极易患肺炎,口腔炎,各类皮肤病和各类呼吸道疾病。使得正规养蛇业在国内养殖业内处于一个高风险的地位。因此,国内不少野货商把目光转向了野生蛇类,每年有大量的野生蛇类被从野外捕获投入食用蛇市场,以供应国内的食用市场对肉用蛇类的巨大需求。长期的捕杀导致野外蛇类数量急剧下降,现在在多个原本蛇类产量极高的省份也开始出现蛇荒,而蛇荒的出现又反过来拉高了食用蛇的价格。于是也有不少捕蛇者开始研究新的捕蛇方式,如近年来不少捕蛇者便开始采用放蛇笼,布蛇网等很极端但是很高效的捕蛇方式开始捕蛇,使得原本就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野生蛇类资源雪上加霜。本技术的可以很好的解决通风性与湿度过大的问题,养殖对象在各层的合理分配,极大程度地解决了蛇类养殖中的空间利用率低下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蛇类单间多层板模式空间利用率低,存在通风透气性不好且湿度太高的问题,而在通风透气性不好且湿度太高的环境里,蛇类极易患肺炎,口腔炎,各类皮肤病和各类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通过框架立体模式进行饲养,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小眼尼龙网封顶及四面,增强通风透气性,同时加入苔藓和含有蛇类肠道有益菌群的腐质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包括不锈钢框架,在距离下一层顶部3cm的位置平行长宽再设一个平面,用以做底面,将不锈钢框架分为若干层,底面为固定在不锈钢框架底部的中网眼塑料网;底面下方3cm处以粗铁丝在同一高度平面固定于不锈钢框架的高上,以形成下一层顶部的受力边,再将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以固定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顶部用细铁丝以作为受力边的粗铁丝为轴心,将顶部的小眼尼龙网与其余三个面的小眼尼龙网和底面的中网眼塑料网包裹着粗铁丝进行缝合;除去顶层外的每层顶部放置一张面积与每一层顶步面积相当的大棚薄膜,大棚薄膜和中网眼塑料网之间盛放有复合发酵床,用以分解处理养殖对象的粪便;不锈钢框架的正面固定有定制拉链的一边;定制拉链的另一半用缝纫机定于面积与正面面积相当的小眼尼龙网除去顶边外的三条边上,如此一来,对于蛇类的养殖管理便可做到灵活自如,安全方便;底部上设有网箱,网箱内放置钉桩木板和野生青苔,一方面提供所必要的湿度,另一方面,也针对性地解决了蛇类对酸性垫材的要求,由于蛇类在野外都喜欢钻于松软垫材下,真正达到了畜粪分离与养殖对象的生活习性共同满足的目的,有效提高了养殖对象的生活舒适度,大大降低了以粪便为营养物质而大量滋生的细菌所
带来的疾病风险。进一步的,底面为用万能胶将中网眼塑料网粘于不锈钢框架每一层的底部。进一步的,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以万能胶粘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进一步的,复合发酵床为盛放椰土与蛇类的肠道有益菌群的复合发酵床,本技术采用了畜粪分离结合蛇类肠道有益菌制作发酵床来达到粪便处理的目的,干净环保,延长了粪便人为处理的周期,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本技术使得蛇类养殖更科学,更简便,也更具竞争力。进一步的,不锈钢框架的正面用万能胶将定制拉链的一边粘于不锈钢框架上。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先在每层的顶面和上一层的底面间放置含有蛇类肠道有益菌群的腐质土,然后打开正面的定制拉链,将养殖蛇放入,同时放入水盆和浅食盆,进行饲养,待腐质土发酵饱和后,取出养殖蛇进行更换即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为框架立体模式,相比于单间多层板养殖蛇类的模式,其具有可以人为控制每层蛇类的养殖量,合理调配雌雄比例,提高蛇苗的出产率,从而提高了养殖对象的产量,增加养殖效益,提高同行商业竞争力。2.本技术为小眼尼龙网封顶及四面,通风透气性绝对良好,空气湿度也不会过大,可以有效避免呼吸道疾病,皮肤病及肺炎。其底部为小眼塑料网封底,可以达到畜粪分离,以达到最佳养殖环境。3.本技术高度结合蛇类在野外的生境,在每个养殖层投放大量苔藓,
一方面可以保湿且为蛇类提供一个酸性环境,其对蛇类的生长发育是及其必要的。另一方面,其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一个天然躲避,给予了养殖对象很大程度的安全感,成功解决了蛇类生性胆小的问题,用物理方法预防了蛇类因紧张而拒食的问题。4.本技术在针对养殖对象粪便处理方面采用了在接粪层内放置含有蛇类肠道有益菌群的腐质土,其可以有效分解养殖对象的排泄产物,很大程度地降低了粪便发酵所产生的异味,同时也大大延长了粪便清理的周期,大大简化了管理流程与管理难度,也为养殖对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5.本技术引入了拉链门这个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将拉链的一端以万能胶粘在防腐木框架的每一层左侧的宽x高面的边框上,另一端以万能胶沾于的独立的相应尺寸的小眼尼龙网上,注意拉链口应设计于高处。如此变形成一个拉链门,方便快捷,安全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不锈钢框架,2-小网眼尼龙网,3-中网眼塑料网,4-大棚薄膜,5-定制拉链,6-网箱,7-钉桩木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
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包括不锈钢框架1,在距离下一层顶部3cm的位置平行长宽再设一个平面,用以做底面,将不锈钢框架1分为若干层,底面为固定在不锈钢框架1底部的中网眼塑料网3;底面下方3cm处以粗铁丝在同一高度平面固定于不锈钢框架1的高上,以形成下一层顶部的受力边,再将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2以固定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顶部用细铁丝以作为受力边的粗铁丝为轴心,将顶部的小眼尼龙网2与其余三个面的小眼尼龙网2和底面的中网眼塑料网3包裹着粗铁丝进行缝合;除去顶层外的每层顶部放置一张面积与每一层顶步面积相当的大棚薄膜4,大棚薄膜4和中网眼塑料网3之间盛放有复合发酵床,用以分解处理养殖对象的粪便;不锈钢框架1的正面固定有定制拉链5的一边;定制拉链5的另一半用缝纫机定于面积与正面面积相当的小眼尼龙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框架(1),在距离下一层顶部3cm的位置平行长宽再设一个平面,用以做底面,将不锈钢框架(1)分为若干层,底面为固定在不锈钢框架(1)底部的中网眼塑料网(3);底面下方3cm处以粗铁丝在同一高度平面固定于不锈钢框架(1)的高上,以形成下一层顶部的受力边,再将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2)以固定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顶部用细铁丝以作为受力边的粗铁丝为轴心,将顶部的小眼尼龙网(2)与其余三个面的小眼尼龙网(2)和底面的中网眼塑料网(3)包裹着粗铁丝进行缝合;除去顶层外的每层顶部放置一张面积与每一层顶步面积相当的大棚薄膜(4),大棚薄膜(4)和中网眼塑料网(3)之间盛放有复合发酵床;不锈钢框架(1)的正面固定有定制拉链(5)的一边;定制拉链(5)的另一半用缝纫机定于面积与正面面积相当的小眼尼龙网(2)除去顶边外的三条边上;底部上设有网箱(6),网箱(6)内放置钉桩木板(7)和野生青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蛇类框架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框架(1),在距离下一层顶部3cm的位置平行长宽再设一个平面,用以做底面,将不锈钢框架(1)分为若干层,底面为固定在不锈钢框架(1)底部的中网眼塑料网(3);底面下方3cm处以粗铁丝在同一高度平面固定于不锈钢框架(1)的高上,以形成下一层顶部的受力边,再将除正面与顶面外的三个面皆用小网眼尼龙网(2)以固定在对应的不锈钢框架上,顶部用细铁丝以作为受力边的粗铁丝为轴心,将顶部的小眼尼龙网(2)与其余三个面的小眼尼龙网(2)和底面的中网眼塑料网(3)包裹着粗铁丝进行缝合;除去顶层外的每层顶部放置一张面积与每一层顶步面积相当的大棚薄膜(4),大棚薄膜(4)和中网眼塑料网(3)之间盛放有复合发酵床;不锈钢框架(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广香徐海源刘洋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