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捻机或并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7329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倍捻机或并捻机,其中,外层纱线(5)从第一喂给筒子(7)被抽出且以纱线气圈(B)形式环绕该锭子(2),其中该锭子(2)具有用于影响外层纱线(5)的气圈纱线张力的与调整电路(18)相连的机构(6),该锭子具有用于接纳第二喂给筒子(15)的卷绕筒(19)、纱线转向机构(20)和用于形成加捻点或并捻点的补偿系统(9)以及络筒卷绕装置(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规定,该纱线气圈(B)的驱动通过该纱线转向机构(20)上的固定脱离点(21)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倍捻机或并捻机
技术介绍
倍捻机或并捻机的锭子已知被用于由从筒子抽出的至少两根纱线形成捻、包芯纱或类似物,该纱线一般被称为内层纱线或外层纱线。用于内层纱线的筒子在此通常就位在所谓的卷绕筒中,其在锭子的转轴区域内支承在纱线转向机构上并且通过磁体来抗转动。对应的外层纱线的筒子优选悬挂在筒子架中,该筒子架安置在倍捻机或并捻机的上方或后面。与这种倍捻机或并捻机相关地很早就知道了,在并捻锭子上借助调整机构如此影响内层纱线的纱线张力和外层纱线的纱线张力,即,纱线在并捻点以规定的纱线张力和速度汇集。就是说,通过外层纱线制动器来影响外层纱线,其制动作用根据影响内层纱线的内层纱线制动器来调节。在这种倍捻机或并捻机中,外层纱线从外层纱线制动器起被居中送入并捻锭子并且在转动的存储盘(在捻盘下方安装在并捻锭子上)处径向离开。此外,在纱线通过捻盘外边缘转入自由纱线气圈之前,该外层纱线至少部分缠绕存储盘(该存储盘补偿因喂纱波动而出现的纱线张力),自由纱线气圈的形状和直径取决于各种因素。其中一些因素例如是存储盘和捻盘的直径、气圈高度、纱线纤度以及工位的锭子转速。因为前述因素的最佳相互协调而需要相对高的成本,或者说通常只是有限可能的,因此所述成本通常是可怕的,结果是,自由纱线气圈的形状和直径不是最佳的,这尤其很不利地影响到锭子能耗。因此已经提出,在调整自由纱线气圈(已知因喂纱速度波动而出现)的形状和直径波动时放弃使用设于捻盘下方的存储盘,取而代之地借助随锭子转动的气圈限制筒
来调节纱线张力。例如已知一种并捻装置,其中,气圈限制筒阻止形成自由纱线气圈。即,通过伴随转动的气圈限制筒,绕锭子转动的外层纱线的径向伸展尺寸受到限制。另外,基于运行的外层纱线在气圈限制筒内壁上的摩擦来调节该纱线张力,这相当于使用存储盘的效果。通过使用作为气圈限制件构成的伴随转动的筒(该筒接纳外层纱线的径向力),外层纱线的纱线张力确实小于已知的具有存储盘的并捻装置时的情况,但所述并捻装置具有以下缺点,一方面,伴随转动的气圈限制筒遇到因运行的外层纱线造成的并非不显著的磨损,并且气圈限制筒还必须不断地作为转动质量被锭子驱动装置带动运动。伴随转动的气圈限制筒的空气摩擦此时造成附加损耗,其须通过锭子驱动装置来补偿。实际上,通过具有伴随转动的气圈限制筒的并捻装置,相比于以存储盘和自由纱线气圈工作的并捻装置,无法获得节能。其特点是能耗减少的倍捻机或并捻机也是已知的。在此已知倍捻机或并捻机中提出如此调节外层喂纱速度,即,在捻盘区域内不能调节存储并且外层纱线的纱线张力处于这样的值,即,该值根据锭子形状使环绕锭子的自由纱线气圈的直径最小化。即,在该已知倍捻机或并捻机中如此调节纱线张力,所调节出的纱线张力大于在使用存储盘或伴随转动的筒时自身调节的纱线张力。在已知的倍捻机或并捻机中驳斥了迄今有效的原理,即自由纱线气圈只在其经历在存储盘上的存储或因转动的筒的强制引导时才具有深刻的不可更改的形状,借此保证在加捻或并捻系统内所需要的补偿功能。相反通过提高的外层纱线的纱线张力在其进入导向装置之前实现了在捻盘边缘因减小的气圈直径调节出不同于在纱线切向抬离具有存储盘的传统锭子而形成自由纱线气圈时或在由伴随转动的气圈限制筒强制引导纱线气圈时所出现的脱离角度。因为所需要的锭子驱动功率如前所述尤其主要取决于气圈直径,因此自由纱线气圈直径的缩小导致为了形成并保持纱线气圈转动所施加的能量降低。但在已知的倍捻机或并捻机中未完全排除该外层纱线例如在锭子高负荷运行时有针对存储的趋势。与倍捻机或并捻机的锭子相关地,也还知道了例如呈翼锭状的纱线捻合机构。但因为这种已知倍捻机或并捻机的锭子既未配备存储盘,也未配备伴随转动的筒,并且也不具有用以使外层纱线的纱线张力达到此时使环绕锭子的自由纱线气圈的直径根据锭子形状被最小化的值的可控装置,故在所述已知的倍捻机或并捻机的锭子中出现的自由纱线气圈的形状和直径肯定不是最佳的。利用如WO2004/057073A1所述的呈翼锭状的捻合机构,因为由喂纱速度波动决定的纱线张力波动而常出现具有较大直径的自由的纱线气圈,这尤其很不利地影响到锭子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本技术基于以下的任务,即,研发一种倍捻机或并捻机,一方面,其特点是能耗减少,另一方面随时保证可靠有序的锭子运行。根据本技术,该任务通过倍捻机或并捻机来完成,其中,可转动支承的纱线转向机构具有用于外纱线的固定脱离点。本技术的方法的有利实施方式是本技术第二至第十方面的主题。本技术的设计方案不仅具有以下优点,即,因为放弃了存储盘或共同转动的气圈限制筒,因此每个锭子需要更少的零部件,而且通过在可转动支承的纱线转向机构上的固定脱离点也随时保证了纱线气圈的有序转动。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在可转动支承的纱线转向机构上的固定脱离点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该固定脱离点例如可以由环眼构成,环眼设置在捻盘的外侧区域内或捻线翼锭的自由端部区域内。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脱离点通过闭合通道的出口形成,闭合通道最好在位于锭子转轴区域内的纱线退离孔与捻盘的外侧区域之间延伸或者在位于锭子转轴区域内的纱线退离孔与捻线翼锭的端部区域之间延伸。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规定,固定脱离点由向下敞开的缝的末端形成,该缝例如设置在锭子转轴区域内的纱线退离孔与捻盘的外侧区域之间或者在位于锭子转轴区域内的纱线退离孔与捻线翼锭的端部区域之间。在一个替代实施方式中还规定,该固定脱离点是可转动支承的缠绕制动器的组成部分。这样的缠绕制动器最好具有毂套状主体,它具有关于锭子转轴轴向延伸的导纱孔和从导纱孔径向分出的纱线退离孔。另外,缠绕制动器具备连接至该主体的盘状附件,其配备有用于纱线的固定脱离点,最好是配备有耐磨的环眼。这样的设计结构有以下优点,通过这种缠绕制动器总是通过简单可靠的方式直接在回转的纱线气圈之前建立几乎恒定的附加纱线张力。此外,所述捻盘、捻线翼锭和/或缠绕制动器最好如此形成,即,它们是自穿纱的。即,在重新启动时,纱线总是被自动穿引入纱线转向机构的脱离点。用于影响气圈纱线张力的可控装置最好呈制动器形式构成,或是呈主动输送机构形式构成。就是说,在该纱线转向机构前设有可控的影响纱线张力的装置,通过它来调节喂纱速度,从而使得进入纱线转向机构的纱线的纱线张力总是具有以下值,即,该值根据锭子形状将环绕锭子的纱线气圈的直径最小化,这有利地影响到锭子驱动装置的能耗。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来详述本技术,其中:图1以示意侧视图示出倍捻机或并捻机的工位,其包括具有固定脱离点的纱线转向机构,图2a、图2b和图2c以底视图示出呈捻盘状的纱线转向机构的各不同的实施方式,图3a、图3b和图3c以底视图示出呈捻线翼锭状的纱线转向机构的各不同的实施方式,以及图4也以底视图示出具有固定脱离点的纱线转向机构且在本实施例中是缠绕制动器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以示意侧视图示出的倍捻机或并捻机的工位,其总体用附图标记1表示。倍捻机或并捻机的工位1如常见的那样具有一般位于工位1的上方或后面的筒子架4,筒子架用于安放至少一个第一喂给筒子7,所谓的外层纱线5从第一喂给筒子
被抽出。另外,工位1具备锭子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倍捻机或并捻机,该倍捻机或并捻机具有锭子(2),所述锭子具有用于外层纱线(5)的气圈纱线张力影响机构(6),该气圈纱线张力影响机构与调整电路(18)相连,所述锭子具有用于接纳第二喂给筒子(15)的卷绕筒(19)、纱线转向机构(20)、用于形成捻合点或并捻点的补偿系统(9)以及络筒卷绕装置(12),其特征是,以可转动方式支承的所述纱线转向机构(20)具有用于所述外层纱线(5)的固定脱离点(21)。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28 DE 102015005447.31.一种倍捻机或并捻机,该倍捻机或并捻机具有锭子(2),所述锭子具有用于外层纱线(5)的气圈纱线张力影响机构(6),该气圈纱线张力影响机构与调整电路(18)相连,所述锭子具有用于接纳第二喂给筒子(15)的卷绕筒(19)、纱线转向机构(20)、用于形成捻合点或并捻点的补偿系统(9)以及络筒卷绕装置(12),其特征是,以可转动方式支承的所述纱线转向机构(20)具有用于所述外层纱线(5)的固定脱离点(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捻机或并捻机,其特征是,所述纱线转向机构(20)以捻盘(8a,8b,8c)的形式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捻机或并捻机,其特征是,所述纱线转向机构(20)以捻线翼锭(22a,22b,22c)的形式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倍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海普W·佩德沃格勒亚历山大·塞勒
申请(专利权)人:索若德国两合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