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的保健枕,其中,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所以可以达到提供一种枕头表面硬度不同的枕头,同时,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且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一种枕头周围磁力线分布更为丰富的保健枕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枕头,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的保健枕,其中,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所以可以达到提供一种枕头表面硬度不同的枕头,同时,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且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一种枕头周围磁力线分布更为丰富的保健枕的目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日常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具有保健理疗功能的用具普遍的进入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中,而在这些日常用具中,枕头作为一种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用具,其保健理疗作用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而就现在市场流通的枕头而言,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使枕头的柔软性满足人们睡眠时的舒适度。但枕头的柔软性更多的取决于枕头的内芯材料,人们试图在枕头的内芯使用不同材料,如珍珠棉、宝利龙、化纤棉、或不同密度的海绵、PU等改变枕头的柔软性,但缺陷是内芯材料只具有唯一柔软性,显然不能满足各种人群在不同时段对枕头柔软性的-->需求。而此是为传统枕头的主要缺点之一。又,根据人们的需求,现在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类的可以产生磁场的保健枕头,人们在睡眠的时候可以借助该枕头中所产生出的磁场,对人体的头部进行按摩,从而达到保健的作用,再,针对市场上采用恒定磁场的磁性枕头来说,目前所有磁性材料都是人工合成材料。在磁极的布阵上没有进行有序排列或没有说明排列的用意用途。而此是为传统枕头的又一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创作人为了解决如上的传统的枕头的缺点,经过苦心研究,多年实践终于有本技术保健枕得以诞生。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健枕,且籍由此种结构设计方式以达到提供一种枕头表面硬度不同的枕头,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而此是为本创作的主要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保健枕,且籍由此种结构设计方式以达到提供一种枕头内磁极排列方式独特的枕头,从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枕头周围磁力线分布更为丰富的保健枕,而此是为本创作的主要目的。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保健枕,其包括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其中,该枕套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空腔。进一步,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再,该柔性区是设置在该顶面的上方,而该硬性区是与该柔性区相连接而设置在该顶面的下方,进一步,该柔性区也可以是设置在该顶面的左方,而该硬性区是与该柔性区相连接而设置在该顶面的右方。进一步,该枕套还具有底面,该底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再,该柔性区是设置在该底面的上方,而该硬性区是与该柔性区相连接而设置在该底面的下方。如上所述区别该硬性区与该柔性区的物理硬度不同可以采用利用软硬剂浸泡或者涂抹的方式或者利用不同硬度材料分别制成该硬性区与该柔性区的方式来实现。该内芯是设置在该枕套的空腔中的,且该内芯整体是采用同一物理硬度的材料制成的。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进一步,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的N极的对应方式,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的S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本技术的另外一种磁体的排列方式设置方式为,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的S极的对应方式,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的N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术在结构上包括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其中,该枕套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进一步,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所以可以达到提供一种枕头表面硬度不同的枕头,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的效果。同时,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且借助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达到为人们提供一种枕头周围磁力线分布更为丰富的保健枕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枕套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的A-A向保健枕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顶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磁力单元的磁体的排列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磁力单元的磁体的又一种排列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内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8所示)保健枕,其包括枕套10、内芯20以及磁力单元30。-->(如图1至3所示)其中,该枕套10具有外表面11以及内表面12,且借助该内表面12围绕确定出一空腔13。进一步,该枕套10具有顶面14,该顶面14上设置有柔性区141以及硬性区142,该柔性区141是与该硬性区142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141与该硬性区142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如图4所示)再,该柔性区141是设置在该顶面14的上方,而该硬性区142是与该柔性区141相连接而设置在该顶面14的下方。(如图5所示)进一步,该柔性区141也可以是设置在该顶面14的左方,而该硬性区142是与该柔性区141相连接而设置在该顶面14的右方。(如图6所示)进一步,该枕套10还具有底面15,该底面15上设置有柔性区151以及硬性区152,该柔性区151是与该硬性区152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151与该硬性区152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再,该柔性区151是设置在该底面15的上方,而该硬性区152是与该柔性区151相连接而设置在该底面15的下方。如上所述区别该硬性区与该柔性区的物理硬度不同可以采用利用软硬剂浸泡或者涂抹的方式或者利用不同硬度材料分别制成该硬性区与该柔性区的方式来实现。该内芯20是设置在该枕套10的空腔13中的,且该内芯20整体是采用同一物理硬度的材料制成的。(如图7所示)该磁力单元30是设置在该枕套10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31,且每一个该磁体31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31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进一步,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31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31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31的N极的对应方式。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31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31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31的S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如图8所示)本技术的另外一种磁体31的排列方式设置方式为,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31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31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31的S极的对应方式。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31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31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31的N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如上所述,可以看出利用多枚磁性材料在枕头中,可让其产生更多的磁力线来实现增大磁场面和增强磁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健枕,其包括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枕套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空腔, 进一步,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 度不同; 该内芯是设置在该枕套的空腔中的,且该内芯整体是采用同一物理硬度的材料制成的; 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 进一步,彼此上下 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的N极的对应方式, 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的S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
【技术特征摘要】
1.保健枕,其包括枕套内芯以及磁力单元,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枕套具有外表面以及内表面,且借助该内表面围绕确定出一空腔,进一步,该枕套具有顶面,该顶面上设置有柔性区以及硬性区,该柔性区是与该硬性区相对应的,且该柔性区与该硬性区之间的物理硬度不同;该内芯是设置在该枕套的空腔中的,且该内芯整体是采用同一物理硬度的材料制成的;该磁力单元是设置在该枕套中的,其具有若干磁体,且每一个该磁体都具有N极以及S极,若干该磁体彼此排列形成磁力线发射区,进一步,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的N极的对应方式,同时,彼此左右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左边的该磁体的N极向上设置,而右边的该磁体的S极向上设置的排列方式。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枕,其特征在于:彼此上下相临的两个磁体之间是采用上方的该磁体的S极对应着下方该磁体的S极的对应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
申请(专利权)人:王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